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呼唤充满灵性的课堂教学语言。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入手,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就“如何立足课堂,训练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教学;实效性;激励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的语言确实如此。好的教法,要有好的教学语言,才能运用;好的教师,也只有掌握和运用好教学语言,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自己的语言明白、简练
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课堂的“起、承、转、合”的设计是否合理。譬如,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设置问题,怎样评价学生的回答,怎样结束教学,等等。每个细节教师都要了然于心,精心设计,必要时要在教案中反映出来。所以,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这样讲课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才不会出现语言贫乏或重复啰嗦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
教师要想将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中心表现出来,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恰如其分、准确明白。如果我们讲课拖泥带水、啰嗦繁冗,就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需的教学任务,但我们又不可能将一堂课中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背下来。所以,在备好教材的同时,教师还要备好学生。我在备课之后,上课之前,总是先“想课”。就是通过回想备课过程,加深自己的记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避免课堂上表达不清楚、不规范,或是用语含糊;同时通过“预演”上课过程,设想课堂中可能出现怎样的问题,自己将如何通过语言做相应的调节和增补,避免课堂上措手不及。这样“想课”,填补了教案和上课之间的空白,让我们充满信心地走上讲台。上课时,我们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学生的同时,“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言简意明,紧扣教学目标进行。长期坚持“想课”,会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越来越生动流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自己的语言具备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特别是小学,学生的语言尚未成型,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途径,因此,教师的语言对他们起着极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即促进者,所以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要严格要求自己。首先是要求自己的语言合乎道德规范,做到严谨不拘、高尚纯洁,不故弄玄虚、庸俗无聊,不油腔滑调。其次是要求自己做到课堂用语符合语法规范,即符合语法规则,符合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在教学中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地方就查阅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以自己的“言”与“行”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规范用语与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此外,我能注意到与学生交流时绝不应付、敷衍,做到情真意切,以情感染学生,决不挖苦讽刺,挫伤学生,让学生从我们身上学到标准的语音、恰当的表达,同时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此外,教师的讲授语言应“亮”出内涵。语文课堂中,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语言,能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间产生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丰美的词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成功的语文教师必备的功底。听于永正、贾志敏、王菘舟等一些特级教师讲过课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感触:心随言动。他们有着丰富的语言积累,对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经典词句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积累并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饱读诗书,烂熟于胸,巧用于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享受语文。
三、追求语言的启发性和激励性
在教学活动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启发性。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正是通过教学语言来发挥的。课堂中,有时需要我们用亲切的谈话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时需要我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去打开学生的心扉,给学生指出解决疑难的途径。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启发性和激励性;备课时,精心地设计导语、过渡语,思考着怎样设疑、创境、引导学生释疑解惑;思考着如何讲述,才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言尽而意无穷,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如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夏天在轰隆隆的雷声中,在哗啦啦的雨声中,在小青蛙、小知了的呼唤声中走来了。夏天是一位小姐姐……(接下来引读课文)
这句简单的导入语,包含了夏天特有的雷雨、蛙鸣、蝉鸣这些自然现象,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启发学生去“找夏天”,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教师对夏天形象地描述,也激发学生急切的阅读愿望。教师对“ 在( )的 中走来了”这一句式的运用,又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四、追求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教师具体、形象的叙述往往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吸引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8》一课,学生要能正确辨析“清、晴、睛、蜻、情”这几个字确实有些困难。教学中,我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特点,创设了如下情境: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讲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小青,一天,他待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走呀走呀,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我们做个好朋友,好吗?”“三点水”说:“好呀,我一个人好孤单。”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清”字说:“我最干净了,因为有了水,变得更清洁!”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看着转盘上其他的部首,会心地笑了,纷纷举手要求编故事。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模仿刚才的故事情境,小组合作编故事。
这一课的学法设计,我只利用了形声字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编了一个关于生字的故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实际上,学生是被知识本身的奥妙所吸引。所以,在接下來的学习中,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字词,理解字意,我无须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我们若能立足课堂,训练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必定能使用这一手段,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必定能借助这一手段,进行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必定能运用这一手段,激发他们的情感,影响他们的行为。教学语言运用好了,才能支撑起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境界,从而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我们用心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用自己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苏德参.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课外语
文,2016(3).
[2]赵佰强.丰富课堂教学语言提高数学教学实效[J].新校园(上旬刊),2014(2).
[3]黄丽.浅谈化学课堂上教学语言的运用[J].青年时代,2015(21).
(编辑:张驰)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教学;实效性;激励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的语言确实如此。好的教法,要有好的教学语言,才能运用;好的教师,也只有掌握和运用好教学语言,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自己的语言明白、简练
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课堂的“起、承、转、合”的设计是否合理。譬如,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设置问题,怎样评价学生的回答,怎样结束教学,等等。每个细节教师都要了然于心,精心设计,必要时要在教案中反映出来。所以,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这样讲课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才不会出现语言贫乏或重复啰嗦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
教师要想将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中心表现出来,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恰如其分、准确明白。如果我们讲课拖泥带水、啰嗦繁冗,就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需的教学任务,但我们又不可能将一堂课中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背下来。所以,在备好教材的同时,教师还要备好学生。我在备课之后,上课之前,总是先“想课”。就是通过回想备课过程,加深自己的记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避免课堂上表达不清楚、不规范,或是用语含糊;同时通过“预演”上课过程,设想课堂中可能出现怎样的问题,自己将如何通过语言做相应的调节和增补,避免课堂上措手不及。这样“想课”,填补了教案和上课之间的空白,让我们充满信心地走上讲台。上课时,我们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学生的同时,“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言简意明,紧扣教学目标进行。长期坚持“想课”,会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越来越生动流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自己的语言具备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特别是小学,学生的语言尚未成型,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途径,因此,教师的语言对他们起着极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即促进者,所以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要严格要求自己。首先是要求自己的语言合乎道德规范,做到严谨不拘、高尚纯洁,不故弄玄虚、庸俗无聊,不油腔滑调。其次是要求自己做到课堂用语符合语法规范,即符合语法规则,符合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在教学中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地方就查阅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以自己的“言”与“行”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规范用语与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此外,我能注意到与学生交流时绝不应付、敷衍,做到情真意切,以情感染学生,决不挖苦讽刺,挫伤学生,让学生从我们身上学到标准的语音、恰当的表达,同时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此外,教师的讲授语言应“亮”出内涵。语文课堂中,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语言,能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间产生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丰美的词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成功的语文教师必备的功底。听于永正、贾志敏、王菘舟等一些特级教师讲过课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感触:心随言动。他们有着丰富的语言积累,对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经典词句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积累并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饱读诗书,烂熟于胸,巧用于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享受语文。
三、追求语言的启发性和激励性
在教学活动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启发性。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正是通过教学语言来发挥的。课堂中,有时需要我们用亲切的谈话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时需要我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去打开学生的心扉,给学生指出解决疑难的途径。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启发性和激励性;备课时,精心地设计导语、过渡语,思考着怎样设疑、创境、引导学生释疑解惑;思考着如何讲述,才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言尽而意无穷,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如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夏天在轰隆隆的雷声中,在哗啦啦的雨声中,在小青蛙、小知了的呼唤声中走来了。夏天是一位小姐姐……(接下来引读课文)
这句简单的导入语,包含了夏天特有的雷雨、蛙鸣、蝉鸣这些自然现象,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启发学生去“找夏天”,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教师对夏天形象地描述,也激发学生急切的阅读愿望。教师对“ 在( )的 中走来了”这一句式的运用,又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四、追求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教师具体、形象的叙述往往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吸引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8》一课,学生要能正确辨析“清、晴、睛、蜻、情”这几个字确实有些困难。教学中,我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特点,创设了如下情境: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讲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小青,一天,他待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走呀走呀,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我们做个好朋友,好吗?”“三点水”说:“好呀,我一个人好孤单。”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清”字说:“我最干净了,因为有了水,变得更清洁!”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看着转盘上其他的部首,会心地笑了,纷纷举手要求编故事。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模仿刚才的故事情境,小组合作编故事。
这一课的学法设计,我只利用了形声字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编了一个关于生字的故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实际上,学生是被知识本身的奥妙所吸引。所以,在接下來的学习中,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字词,理解字意,我无须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我们若能立足课堂,训练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必定能使用这一手段,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必定能借助这一手段,进行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必定能运用这一手段,激发他们的情感,影响他们的行为。教学语言运用好了,才能支撑起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境界,从而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我们用心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用自己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苏德参.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课外语
文,2016(3).
[2]赵佰强.丰富课堂教学语言提高数学教学实效[J].新校园(上旬刊),2014(2).
[3]黄丽.浅谈化学课堂上教学语言的运用[J].青年时代,2015(21).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