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过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阅读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加强与文本的沟通、对话,提高阅读效率。批注式阅读是指使用特定的文字或者符号将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感想等记录下来,这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阅读方式。《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也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将自己对文本的所思所想,对文本的注解、疑惑等记录下来,形成独立的阅读思考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型阅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不够深入扎实,缺乏整体性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强调了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为中介,在教师的引领作用下,进行文本与学生 的对话,实现对文本语言的训练。此外,新课标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课堂上,老师们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读自悟,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课题一开始,让学生自读课文后就急于让学生回答: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什么?说说你的体会。文本的解读还没有深入,学生的思考也还没有深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不可能准确深入。文本没有研读深入,就联系课外知识以及读、写等拓展。课堂内容虽然丰富,容量大,虽然老师设计了诸多的问题,学生一节课也一直在应付老师的问题,但是对于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并不是自己通过阅读思考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所获得的,对文章的理解就显得不深入,不透彻。
(二)绚丽的多媒体设备的信息过多干预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现代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丰满,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和动听的音乐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阅读和探究。这些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辅助的,并不能占用主体地位。过多使用,虽然课堂显得热热闹闹,绚丽多彩,但是却替代了学生的自主理解。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中第三自然段的理解,若是一开始就出示各种图片会代替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都不利。
二、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措施
《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落实在教学中就是在老师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自学字词,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品读文本,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理解。
(一)分年段进行阅读批注的指导
批注阅读常用的方法有: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有所感悟,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在边读边思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空白处围绕重难点写出自己的感受、疑惑。
不同年段的学生批注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引导学生开始做一些简单的符号批注,将文中自己觉得好的语句和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用比较完整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中到高年级就以文字批注为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质疑。
(二)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指导课前的预习批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前预习。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批注,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充分发挥预习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可以将预习要求设计成表格,要求学生对照预习要求一一完成。
(三)课堂交流中引导再次批注,回归整体
感悟交流中深化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关注学生预习时批注,由于學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有限,对于课文的解读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因此还要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化读悟批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表达,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沟通,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有用的文字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感悟。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只拣儿童多出行》第一到四自然段中的“成千盈百”“闹嚷嚷”“飞涌”“一群接着一群”等词语,都写出了儿童的人数多,儿童的活泼可爱、生机勃勃,也写出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感情,在课文的交流感悟结束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指导学生回归课文整体内容再次进行批注,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语句的理解深化认识。
叶圣陶曾说:“‘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在这样的批注式阅读教学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练习、实践,运用这样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
(编辑:郭恒)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型阅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不够深入扎实,缺乏整体性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强调了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为中介,在教师的引领作用下,进行文本与学生 的对话,实现对文本语言的训练。此外,新课标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课堂上,老师们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读自悟,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课题一开始,让学生自读课文后就急于让学生回答: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什么?说说你的体会。文本的解读还没有深入,学生的思考也还没有深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不可能准确深入。文本没有研读深入,就联系课外知识以及读、写等拓展。课堂内容虽然丰富,容量大,虽然老师设计了诸多的问题,学生一节课也一直在应付老师的问题,但是对于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并不是自己通过阅读思考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所获得的,对文章的理解就显得不深入,不透彻。
(二)绚丽的多媒体设备的信息过多干预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现代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丰满,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和动听的音乐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阅读和探究。这些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辅助的,并不能占用主体地位。过多使用,虽然课堂显得热热闹闹,绚丽多彩,但是却替代了学生的自主理解。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中第三自然段的理解,若是一开始就出示各种图片会代替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都不利。
二、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措施
《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落实在教学中就是在老师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自学字词,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品读文本,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理解。
(一)分年段进行阅读批注的指导
批注阅读常用的方法有: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有所感悟,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在边读边思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空白处围绕重难点写出自己的感受、疑惑。
不同年段的学生批注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引导学生开始做一些简单的符号批注,将文中自己觉得好的语句和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用比较完整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中到高年级就以文字批注为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质疑。
(二)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指导课前的预习批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前预习。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批注,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充分发挥预习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可以将预习要求设计成表格,要求学生对照预习要求一一完成。
(三)课堂交流中引导再次批注,回归整体
感悟交流中深化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关注学生预习时批注,由于學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有限,对于课文的解读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因此还要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化读悟批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表达,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沟通,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有用的文字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感悟。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只拣儿童多出行》第一到四自然段中的“成千盈百”“闹嚷嚷”“飞涌”“一群接着一群”等词语,都写出了儿童的人数多,儿童的活泼可爱、生机勃勃,也写出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感情,在课文的交流感悟结束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指导学生回归课文整体内容再次进行批注,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语句的理解深化认识。
叶圣陶曾说:“‘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在这样的批注式阅读教学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练习、实践,运用这样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