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咋不买集中培训的账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年90%的教师参加过一次以上培训,但半数以上认为效果一般,“前不久我刚刚参加了一个教师网络培训,真没劲!我们有上网能力,根本不需要培训,还不如给我们来点对提高教学能力有帮助的培训呢!”浙江余杭某中学陈老师在参加了不少教师培训后,对培训越来越反感。
  “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培训内容脱离教师实际需求、培训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近日,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主办的“2008年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论坛”上,不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指出了当前农村教师集中培训的痛处。
  
  脱离教学的培训效率不高
  
  在课题组2005年至2006年调查的样本县中,超过九成的农村教师最近3年都参加过一次以上的培训,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历再提高培训、新课程上岗培训等。据统计,只有45%的农村教师认为培训对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的帮助很大,有45%的人认为效果一般,而10%的教师认为没有什么帮助。课题组表示,这一情况目前并没有太大改观。
  四川攀枝花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刘晓明说,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过分强调宏观理论和理念的灌输,而理论的“虚”、“空”以及脱离实际的培训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千人一面”培训状况,对农村教师来说因为不具实用性而无从下手。
  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培训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安庆市师资培训中心的王金楠表示,有些地方对教师的培训没有做到统筹兼顾,教师培训部门搞培训,教研部门、电教部门、仪器部门也搞培训,大部分内容重复的培训费时又费钱,严重伤害了教师的利益。
  
  首先要考虑教师个性化需求
  
  如何改变或避免满堂灌式的集中培训效率低下的状况?从培训的管理机制和培训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一些教师教育部门做了积极的探索。
  在刘晓明看来,导致教师培训效率不高的根源是教师教育管理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具体操作技术,而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教师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他表示,基于胜任模型的教师培训是将高绩效者比普通绩效者表现更突出的特征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在首先对教师进行胜任测评后,据此为教师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帮助教师弥补自身“短板”的不足。
  “如果教师培训者有一桶水,那么就应该考虑如何给教师一杯净化得价值更高的水。”浙江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李敏强表示,要首先了解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浙江教育厅采取了组班教师制度,组班教师广泛调查教师需要培训哪些方面,然后选择专家,每半年列出一个菜单,说明举办哪些培训班,面向全省教师招生,这样组成的培训班往往效果比较好。
  此外,李敏强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内部的教研室、进修学校、地方教科室、电教部门等资源整合起来,避免多头培训出现的内容重复,并且鼓励参加培训的教师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这种交流发挥的作用不亚于专业引领。
  
  应跟自下而上的研修结合
  
  教师接受培训后,如何将培训内容转化为教育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改变自己“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校本研修是引领教师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内容东拼西凑、版面设计简单、书写没有规矩……当学生拿来这样一份手抄报时,参与校本研修的小学教师李美陷入了思考:新课程培训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贯彻这个理念呢?可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手抄报呢?于是,李美带着学生们制作了几条标准,手抄报变得工整、美观了,但是内容仍散乱。这时,李美又和孩子们交流,确定了手抄报与课本和生活相结合的主题内容。就这样,手抄报的标准几经完善,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渐渐提高了。“研究让我收获着幸福和快乐,看书读报、上网搜索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全部。”李美说。
  “在实践层面发生变化必须在一线产生行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说,校本研修能够促进教师个人实践和反思、体现了同伴交流互助以及专业引领与创新,而这些方面正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自上而下的培训指导要跟教师自下而上的研修相结合,只有教师主动去研究,成为学习的主人时,才能够获得极大成长。
  如果说教师集中培训是自上而下的探索,那么校本研修则是自下而上的“草根式”探索。“如果再不关心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与教师实际结合,那么,教师培训就不会有生命力。”课题组常务副组长高双桂说。(《中国教育报》)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探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渗透法和图片激情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从教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刚从教那几年,因为各种原因,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非常肤浅,总觉得就是教给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学让他们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所面对到的问题。这样的观念下,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勉勉强强,学生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往往得过且过,不成章法,学生作答的效果自然不明显。随着教学工作的日渐成熟和不断学习借鉴,我对“数学”学科的认识逐渐成熟起来,通过长期的
读书既是一件非常自由随意的事,又是很讲究的事。对于现代人,“读什么书好呢?”就比“要不要读书?”的问题费脑筋。  因为一直重视抓课外阅读,我的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熏陶,大多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有不少高中未毕业或刚毕业就出国留学的,临行前问我:“老师,你说我留学带什么书去看好呢?”想让我替他们选择一两本可以长伴长读的书。遇到这个问题,我总是先惊喜后语塞。远涉重洋到千里之外去学习异域文化,还想着带本书出去
研究性阅读就是在高中学生中开展的一种课内外结合的闭读活动形式,也指一种自主、探究、发现的阅读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阅读基础,自主选择文本,通过亲身的阅读实践和独立思考体验,发现问题,得出结论,确立研究假设,并以验证假设为目的,筛选提取相关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深入探究,进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整个阅读和研究过程中,学生是在真正地读“自己的书”,思考“自己的问题”。因为学生是研究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