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后现代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关键词: 母亲住宅 后现代建筑 矛盾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了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母亲住宅是1959年文丘里为他的母亲设计的私人住宅,由于是为自己家人设计的房子,文丘里大胆地做了理论上的分析,这成为《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著作的生动写照。
二、文丘里的“母亲住宅”
“母亲住宅”建筑规模不大,结构也很简单,但是,功能周全、到位而充满温情,满足了家庭的实际活动需要。除了餐厅、起居合一的厅和厨房以外,有一间双人卧室(母)、一间单人卧室(子),二楼另有一间工作室(子),外带各处配备的极小卫生间。
小,便宜,功能简单,但从内到外都充满了矛盾性。
其矛盾,在于内部功能空间的接合。庸凡的几个小房间,本来占不了太大的地面,顺当地任其挨着摆开就是了,却偏要把它们压得更挤,挤进规则平正的前后两片外墙中间。结果,没有留下任何一间屋子保持了舒服的矩形平面,包括小之又小的卫生间。这不是自自然然生长出来的建筑,而是硬捏成的。据说,其实这才真正反映了家庭生活的琐碎和杂乱——外表面看上去一水儿的整齐光鲜,倒也是好写照。
其矛盾在于建筑的内与外。现代主义建筑原则要求以外观反映内部空间,而母亲住宅却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房子的身上用起了古典的山墙对称的构图。把象征庄严、宏伟的符号用在这里,所以人们会觉得这所房子的外墙是贴上去的,完全不像是依据建筑空间的特性有机长成的。
其矛盾在于对称立面上的诡异变调。强调对称轴线的细部有圆拱(线脚而已并且断了)、横梁(硬嵌进去的)和方门洞(里面的墙一半是斜的,门歪在一侧,从正面看不见,只有歪着的门灯露出来),还有轴线上一道深深裂隙。紧贴轴线后部,有工作室和壁炉上方的烟道高起,略微偏斜,把立面的表情拉成斜眉耷眼。右边是由五个窗口正方形组成的,但左边的则是一个小窗口和由四个方形结合成的大窗口,虽然在面积比例上是相同的但是分割的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的,用行话讲,这就叫“平衡而不对称”。
由于沿用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家帕拉第奥(A.Palladio)的建筑型式,其成为沿街立面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代表性建筑居,在一种人生思考的关怀之中,空间明晰、装饰温情,并以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方式站在路人的视野中,也是一种居住的豪迈。
文丘里在充分考虑功能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将居住者的注意力引向了一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私立场所,它模棱两可,武断而含混,当然也是隐喻式的。
住宅采用破顶,它是传统概念可以遮风挡雨的符号。主立面总体上是对称的,细部处理则是不对称的,窗孔的大小和位置是根据内部功能的需要设计的。山墙的正中央留有阴影缺口,似乎将建筑分为两半,而入口门洞上方有装饰弧线似乎有意将左右两部分连为整体,成为互相矛盾的处理手法。平面的结构体系是简单的对称,功能布局在中轴线两侧则是不对称的。中央是开敞的起居厅,左边是卧室和卫浴,右边是餐厅、厨房和后院,反映出古典对称布局与现代生活的矛盾。楼梯与壁炉,烟囱互相争夺中心则是细部处理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互相让步,烟囱微微偏向一侧,楼梯则是遇到烟囱后变狭,形成折中的方案,虽然楼梯不顺畅但楼梯加宽部分的下方可以作为休息的空间,加宽的楼梯也可以放点东西,二楼的小暗楼虽然很别扭但可以擦洗高窗。既大又小指的是入口,门洞开口很大,凹廊进深很小。既开敞又封闭指的是二层后侧,开敞的半圆落地窗与高大的女儿墙。文丘里自称是“设计了一个大尺度的小住宅”,因为大尺度在立面上有利于取得对称效果,大尺度的对称在视觉效果上会淡化不对称的细部处理。平面上的大尺度可以减少隔墙,使空间灵活、经济。
母亲住宅建成后在国际建筑界引起极大关注,山墙中央裂开的构图处理被称作“破山花”,这种处理一度成为“后现代建筑”的符号。母亲住宅是文丘里的实验性住宅,已成为经典作品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一并载入现代建筑史册。
三、结语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
此外,经过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
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代发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中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难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
关键词: 母亲住宅 后现代建筑 矛盾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了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母亲住宅是1959年文丘里为他的母亲设计的私人住宅,由于是为自己家人设计的房子,文丘里大胆地做了理论上的分析,这成为《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著作的生动写照。
二、文丘里的“母亲住宅”
“母亲住宅”建筑规模不大,结构也很简单,但是,功能周全、到位而充满温情,满足了家庭的实际活动需要。除了餐厅、起居合一的厅和厨房以外,有一间双人卧室(母)、一间单人卧室(子),二楼另有一间工作室(子),外带各处配备的极小卫生间。
小,便宜,功能简单,但从内到外都充满了矛盾性。
其矛盾,在于内部功能空间的接合。庸凡的几个小房间,本来占不了太大的地面,顺当地任其挨着摆开就是了,却偏要把它们压得更挤,挤进规则平正的前后两片外墙中间。结果,没有留下任何一间屋子保持了舒服的矩形平面,包括小之又小的卫生间。这不是自自然然生长出来的建筑,而是硬捏成的。据说,其实这才真正反映了家庭生活的琐碎和杂乱——外表面看上去一水儿的整齐光鲜,倒也是好写照。
其矛盾在于建筑的内与外。现代主义建筑原则要求以外观反映内部空间,而母亲住宅却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房子的身上用起了古典的山墙对称的构图。把象征庄严、宏伟的符号用在这里,所以人们会觉得这所房子的外墙是贴上去的,完全不像是依据建筑空间的特性有机长成的。
其矛盾在于对称立面上的诡异变调。强调对称轴线的细部有圆拱(线脚而已并且断了)、横梁(硬嵌进去的)和方门洞(里面的墙一半是斜的,门歪在一侧,从正面看不见,只有歪着的门灯露出来),还有轴线上一道深深裂隙。紧贴轴线后部,有工作室和壁炉上方的烟道高起,略微偏斜,把立面的表情拉成斜眉耷眼。右边是由五个窗口正方形组成的,但左边的则是一个小窗口和由四个方形结合成的大窗口,虽然在面积比例上是相同的但是分割的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的,用行话讲,这就叫“平衡而不对称”。
由于沿用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家帕拉第奥(A.Palladio)的建筑型式,其成为沿街立面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代表性建筑居,在一种人生思考的关怀之中,空间明晰、装饰温情,并以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方式站在路人的视野中,也是一种居住的豪迈。
文丘里在充分考虑功能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将居住者的注意力引向了一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私立场所,它模棱两可,武断而含混,当然也是隐喻式的。
住宅采用破顶,它是传统概念可以遮风挡雨的符号。主立面总体上是对称的,细部处理则是不对称的,窗孔的大小和位置是根据内部功能的需要设计的。山墙的正中央留有阴影缺口,似乎将建筑分为两半,而入口门洞上方有装饰弧线似乎有意将左右两部分连为整体,成为互相矛盾的处理手法。平面的结构体系是简单的对称,功能布局在中轴线两侧则是不对称的。中央是开敞的起居厅,左边是卧室和卫浴,右边是餐厅、厨房和后院,反映出古典对称布局与现代生活的矛盾。楼梯与壁炉,烟囱互相争夺中心则是细部处理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互相让步,烟囱微微偏向一侧,楼梯则是遇到烟囱后变狭,形成折中的方案,虽然楼梯不顺畅但楼梯加宽部分的下方可以作为休息的空间,加宽的楼梯也可以放点东西,二楼的小暗楼虽然很别扭但可以擦洗高窗。既大又小指的是入口,门洞开口很大,凹廊进深很小。既开敞又封闭指的是二层后侧,开敞的半圆落地窗与高大的女儿墙。文丘里自称是“设计了一个大尺度的小住宅”,因为大尺度在立面上有利于取得对称效果,大尺度的对称在视觉效果上会淡化不对称的细部处理。平面上的大尺度可以减少隔墙,使空间灵活、经济。
母亲住宅建成后在国际建筑界引起极大关注,山墙中央裂开的构图处理被称作“破山花”,这种处理一度成为“后现代建筑”的符号。母亲住宅是文丘里的实验性住宅,已成为经典作品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一并载入现代建筑史册。
三、结语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
此外,经过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
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代发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中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难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