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划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钻研教材,引入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
   二、设计短剧,构筑情境
   1.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教学《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时,让学生表演了范进和胡屠户这样两个人物,其他学生扮演群众,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
   2.设疑想象,感受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问太阳什么时候距离我们近呢?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让两位学生分角色进行辩论,他们分别代表两种不同观点。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最后,归纳终极答案。
   三、交流探讨,激发动力
   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于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如讲授《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主旨时,我不经意间想起了学生平日里的表现,就想到引领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回忆一下自己的日常表现,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中的。想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与他们的关系就好比是扁鹊与蔡桓公。只是他们的“病”并非真病也,而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还有自身的缺点及平时犯下的错误等。蔡桓公有病不治,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若学生有坏习惯、缺点或错误不及时改正,亦会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整个人生。学生频频点头称是。学生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均具有同样道理。这样的迁移让学生既领悟了主旨,又读懂了生活。文本从生活中来,自然而然要再回到生活中去,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其源于生活的真实。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要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其他文献
(一)民主平等、学会倾听   教师学会倾听是有效利用课堂生成因素的前提,只要做到善于倾听,学生才会迸溅思维的火花。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因此,老师只有摒弃“唯我独尊”的教学观念,多一些倾听,才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自由地思维,果敢地发言、交流等,为课堂增添魅力。   我在执教《羚羊木雕》一文时,将学生分组围绕“父母对‘我’的批评是否正确”展开辩论,即“亲情”
期刊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要懂得倾听。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一个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难处,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烦恼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
期刊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又称为创新思维,主要体现为标新立异。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收敛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参与创造性思维之后,能够结合过去的经验,在想象中形
期刊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体系,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制度保障  1、强调课堂秩序。新课程虽然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决不意味着学生随随便便想怎样就怎样。课堂秩序和学生的自主并不矛盾,而是像法制和民主一样相辅相成。大班额要实施新课程教学,比小班额更加要求良好的课堂秩序。只要课堂秩序好了,学生自觉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即使不举手就发言,课堂秩序也不会乱,反而显得思维活跃。  2、编排座位时,采用好差相
期刊
一、音量高低适用   有些老师教学时,为了想让学生听得清楚,尽量提高音量。实际上,课堂教学语言音量太高,反复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会形成疲劳,时间长了,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有少数学生在下面小谈小说,老师一时没有去处理他们,便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嗓音去盖过他们的声音,因而音量放大。而有些老师授课时,音量太低,学生听起来费力,甚至有些话听不清楚,学生不能全部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自然不能取
期刊
农村中学生质朴、纯性的一面,决定着这个群体的文质清新纯净,但他们生活阅历贫乏,使得他们的创作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中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说,望题兴叹,脑袋一片茫然。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生动的文章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化叙述语言为描写语言  学生词汇的贫乏,使其在进行对人物或者事物的描写上习惯于平铺直叙,当我们把
期刊
读好文章,如饮啍酒,久而弥笃。精妙的评语,同样使人如沐春风。它不但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明确改进方向,使得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写作文评语时,一定要注意字斟句酌,用心去写。既要讲求评语的实效性和艺术性,又要充分挖掘学生作文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评语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因此
期刊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  首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是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热心辅导者,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随意批评、讽刺、挖苦学生,致使他们不敢说话。相反,要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教师应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只有师生处在一个平等地位进行研讨、争论,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二、
期刊
环境是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之一,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不论是散文还是小说诗歌,都有部分环境描写,对环境描写的考核也是高考考点之一,因此,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归类很有必要。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让故事的发生显得自然。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
期刊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