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忽视学科教育功能价值,教学行为被动盲目;专业技能单一,角色转换不适应;自我发展意识和技能不足,难以掌控新型教学方法;缺乏专业发展规划,专业成长与发展缓慢。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有:重视学科教育价值,进行优质教学;提高专业技能,进行角色转换;完善知識结构,进行理论学习;制定发展规划,加快专业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8902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有不同论述。哈格里夫斯和富拉恩认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心态改变三个方面理解。国内有学者认为教师发展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地理新课改倡导合作、探究、参与、启发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方法、过程等。终身化、固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须摒弃。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这不仅是职业资格发展趋势之要求,更是终身学习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新课改实施与地理教师专业适应性分析
1.对当下课改实施效果的感悟和体会
自初中2001年和高中2003年地理课改实施以来,新的地理教育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新课程编改和新方法实施正在以多面孔开展,出现了不顾学生差异和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的“整齐划一式”的导学案教学等,教学形式多元化,有别于单一课堂讲授,但效果却招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质疑。有的所谓重点高中和初中的课改也是偶尔做做样子即很快恢复“常态”,新教育教学理念难以付诸实施。学校教学不是出于学生生存和社会需要目的,而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要求。应试的羁绊使许多教学课改行动带有十足的“应试”味道,使地理课程改革还停留在理念转变期,很多学校没有真正有效实施课改。
2.地理教师专业对新课改实施的适应性分析
现代教育倡导“双主教学”,但教师仍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如何将“应试教育”与学生“终身发展教育”融合,值得每一位地理教师深思。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促进专业发展。而当前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诸多问题的存在,有碍新课改有效落实。
(1)忽视学科教育功能价值,教学行为被动盲目。地理是文理兼备的学科,无论是在地理素养、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还是在地理观念教育上,都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价值。地理教师应清楚学科教育功能价值,勇于担当公民素质教育义务。然而,有的地理教师“自卑”意识明显,认为地理处于“小科”地位,可有可无,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教学热情难被激发。这造成地理教师在寻求专业发展问题上多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学时无法满足,教学行为也随意、盲目,影响地理教育教学效果。
(2)专业技能单一,角色转换不适应。不少地理教师习惯于承担“教书匠”角色,而对于启发者、引导者、学习情境创设者的角色感觉难以应对。面对不断创新的新课程改革,不少中学地理教师从学术根源上缺乏自主专业创新能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具备,缺少对不同学习方式本质及内涵的理性认识,多从感性出发关注学习形式变化,学生学习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而不是主动地消化知识。学校教师成为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不是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难以承担新课程改革重任。这是制约现代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3)自我发展意识和技能不足,难以掌控新型教学方法。据了解,中学地理教师非科班出身不占少数,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地理教师还兼教其他学科,因而不能够实现专业发展。他们缺乏专业系统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他们几乎不参加任何教学改革培训学习和调研活动,内容靠教材,教学凭经验,信息单向传授,不会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即使跟风逐势也是盲目地组织教学,无选择、无层次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出现为活动而活动、为讨论而讨论的现象,不但影响教学质量,也助长了学生不扎实的求学风气。可见,教师自我知识和技能发展是掌控新型教学方法的关键。
(4)缺乏专业发展规划,专业成长与发展缓慢。当代地理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普遍不足。很多地理教师缺乏对自身专业的积极认同感,也没有地理专业成长意识,缺乏专业的近期或长远规划,教学也仅停留在传播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低级层面,做应试教育知识的传递者。调查发现,现今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年龄多在28-43岁之间,他们很少撰写教研论文或学科专业论文,每天反反复复地进行课堂讲授式教学,偶尔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讲解。有的教师私下通过一对一补课来获得相对较高收入,无暇顾及新课改,缺乏专业发展规划,专业成长与发展缓慢。
二、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重视学科教育价值,进行优质教学
国内外基础地理教育的大量事实表明,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师不仅要树立学科自信,还需具有大教育观,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充分挖掘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中的价值。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改革落后的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吸收生活中的素材,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开辟第二课堂,把课堂拓展到学校之外。
2.提高专业技能,进行角色转换
作为地理教师,除要拥有学科教学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外,还特别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三板”教学手段的熟练使用能力以及专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促进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向学生灌输结论,应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学生为促进学习而进行各种讨论,促进学生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研究性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完善知识结构,进行理论学习
当前中学地理师资结构呈现专职教师少、科班出身少、兼职教师多的现象,这种师资结构造成地理教师整体专业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需从自身做起。地理教师应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明确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既要把握本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又要及时更新地理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需加强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如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等方面的理论,这些理论知识对指导地理教学实践具有引领作用,从理论到实践,又通过实践进一步凝练理论,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4.制定发展规划,加快专业发展
地理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出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把目标细化,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目标做出适当修改和调整;拓宽专业发展路径,为自身专业成长开辟新道路;加强同行间交流,在交流中交换意见,分享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合作设计课程;进行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反思,改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构建教师学习专业共同体,如组建教研组、备课组等。尤其是对刚入职的地理教师来说,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加快自身的成长,实现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8902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有不同论述。哈格里夫斯和富拉恩认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心态改变三个方面理解。国内有学者认为教师发展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地理新课改倡导合作、探究、参与、启发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方法、过程等。终身化、固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须摒弃。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这不仅是职业资格发展趋势之要求,更是终身学习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新课改实施与地理教师专业适应性分析
1.对当下课改实施效果的感悟和体会
自初中2001年和高中2003年地理课改实施以来,新的地理教育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新课程编改和新方法实施正在以多面孔开展,出现了不顾学生差异和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的“整齐划一式”的导学案教学等,教学形式多元化,有别于单一课堂讲授,但效果却招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质疑。有的所谓重点高中和初中的课改也是偶尔做做样子即很快恢复“常态”,新教育教学理念难以付诸实施。学校教学不是出于学生生存和社会需要目的,而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要求。应试的羁绊使许多教学课改行动带有十足的“应试”味道,使地理课程改革还停留在理念转变期,很多学校没有真正有效实施课改。
2.地理教师专业对新课改实施的适应性分析
现代教育倡导“双主教学”,但教师仍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如何将“应试教育”与学生“终身发展教育”融合,值得每一位地理教师深思。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促进专业发展。而当前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诸多问题的存在,有碍新课改有效落实。
(1)忽视学科教育功能价值,教学行为被动盲目。地理是文理兼备的学科,无论是在地理素养、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还是在地理观念教育上,都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价值。地理教师应清楚学科教育功能价值,勇于担当公民素质教育义务。然而,有的地理教师“自卑”意识明显,认为地理处于“小科”地位,可有可无,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教学热情难被激发。这造成地理教师在寻求专业发展问题上多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学时无法满足,教学行为也随意、盲目,影响地理教育教学效果。
(2)专业技能单一,角色转换不适应。不少地理教师习惯于承担“教书匠”角色,而对于启发者、引导者、学习情境创设者的角色感觉难以应对。面对不断创新的新课程改革,不少中学地理教师从学术根源上缺乏自主专业创新能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具备,缺少对不同学习方式本质及内涵的理性认识,多从感性出发关注学习形式变化,学生学习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而不是主动地消化知识。学校教师成为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不是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难以承担新课程改革重任。这是制约现代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3)自我发展意识和技能不足,难以掌控新型教学方法。据了解,中学地理教师非科班出身不占少数,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地理教师还兼教其他学科,因而不能够实现专业发展。他们缺乏专业系统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他们几乎不参加任何教学改革培训学习和调研活动,内容靠教材,教学凭经验,信息单向传授,不会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即使跟风逐势也是盲目地组织教学,无选择、无层次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出现为活动而活动、为讨论而讨论的现象,不但影响教学质量,也助长了学生不扎实的求学风气。可见,教师自我知识和技能发展是掌控新型教学方法的关键。
(4)缺乏专业发展规划,专业成长与发展缓慢。当代地理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普遍不足。很多地理教师缺乏对自身专业的积极认同感,也没有地理专业成长意识,缺乏专业的近期或长远规划,教学也仅停留在传播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低级层面,做应试教育知识的传递者。调查发现,现今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年龄多在28-43岁之间,他们很少撰写教研论文或学科专业论文,每天反反复复地进行课堂讲授式教学,偶尔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讲解。有的教师私下通过一对一补课来获得相对较高收入,无暇顾及新课改,缺乏专业发展规划,专业成长与发展缓慢。
二、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重视学科教育价值,进行优质教学
国内外基础地理教育的大量事实表明,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师不仅要树立学科自信,还需具有大教育观,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充分挖掘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中的价值。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改革落后的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吸收生活中的素材,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开辟第二课堂,把课堂拓展到学校之外。
2.提高专业技能,进行角色转换
作为地理教师,除要拥有学科教学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外,还特别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三板”教学手段的熟练使用能力以及专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促进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向学生灌输结论,应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学生为促进学习而进行各种讨论,促进学生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研究性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完善知识结构,进行理论学习
当前中学地理师资结构呈现专职教师少、科班出身少、兼职教师多的现象,这种师资结构造成地理教师整体专业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需从自身做起。地理教师应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明确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既要把握本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又要及时更新地理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需加强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如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等方面的理论,这些理论知识对指导地理教学实践具有引领作用,从理论到实践,又通过实践进一步凝练理论,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4.制定发展规划,加快专业发展
地理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出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把目标细化,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目标做出适当修改和调整;拓宽专业发展路径,为自身专业成长开辟新道路;加强同行间交流,在交流中交换意见,分享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合作设计课程;进行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反思,改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构建教师学习专业共同体,如组建教研组、备课组等。尤其是对刚入职的地理教师来说,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加快自身的成长,实现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