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与情感认知的重要使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下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品德课不只是要让学生记住基本的理论行为准则,更为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能够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一门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学科,其学习与发展同样无法离开现实生活。其学科特征决定了教学不能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课,而是要将这些道德与行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能够让学生将这些道德内化为行为。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让学生认识到课程与生活的关系,产生学习动力;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让学生产生直接与间接的生活经验,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达到深刻理解。可以说,生活情境的创设,让思想品德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实效性。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创设情境
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着不同的经历与感受,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入手来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真实性,更要激发学生不同的感受与见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分析与总结,进而深刻理解所学。
如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来创设情境。口香糖是学生所熟悉而喜爱的,但许多人都有着随地乱吐的不良习惯。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同学与家长是否有这样的不良行为,将学生的学习引入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而思考:随地吐口香糖有何危害,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这样的情境教学将教材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与思考,从而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展开独立而积极的思考,从自身生活入手来真切地感受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并不是处于肤浅的认知层次,而是能够将认识与行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改正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并自觉地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
二、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同样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与宽广的空间。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同样不可忽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来展开认真的思考与分析,让学生客观认识,正确对待,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的确立。
如在学习关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我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让学生通过收看报道、实践调查等来收集现实中存在着哪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处理方式。然后,我让学生将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并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从商家的违法行为、消费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维权等方面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进而达到对此部分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样,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侵权行为时,就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或是默默接受,而是能够依法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创设情境
尽管现行教材的编排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但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一些时事热点话题并不能即时地编入其中。而要真正实现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接轨,就要及时引入时事热点话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身在教室而知天下事。所谓时事热点话题即社会普遍关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如资源的开发、环境的保护等这些在教材中都是有所涉及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来引入一些时事热点话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用于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这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如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全人类所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随着环境污染案件数量的逐年上升,2015年3月河北省高院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受理全省涉及环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教师可以据此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存在的根本,我们的教学要从生活出发,从中提取课程资源整合到教材中来,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丰富情境的创设才能将理论寓于生活实践行为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表面达到本质理解、理性认知,形成自觉化行为。实施生活情境教学正是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也并不是生活素材的简单运用,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取最具典型性的教学素材,并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呈现给学生,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思维活动,在主动探究中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形成自觉行为。
(责编 张翼翔)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让学生认识到课程与生活的关系,产生学习动力;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让学生产生直接与间接的生活经验,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达到深刻理解。可以说,生活情境的创设,让思想品德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实效性。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创设情境
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着不同的经历与感受,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入手来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真实性,更要激发学生不同的感受与见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分析与总结,进而深刻理解所学。
如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来创设情境。口香糖是学生所熟悉而喜爱的,但许多人都有着随地乱吐的不良习惯。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同学与家长是否有这样的不良行为,将学生的学习引入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而思考:随地吐口香糖有何危害,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这样的情境教学将教材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与思考,从而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展开独立而积极的思考,从自身生活入手来真切地感受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并不是处于肤浅的认知层次,而是能够将认识与行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改正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并自觉地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
二、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同样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与宽广的空间。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同样不可忽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来展开认真的思考与分析,让学生客观认识,正确对待,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的确立。
如在学习关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我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让学生通过收看报道、实践调查等来收集现实中存在着哪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处理方式。然后,我让学生将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并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从商家的违法行为、消费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维权等方面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进而达到对此部分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样,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侵权行为时,就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或是默默接受,而是能够依法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创设情境
尽管现行教材的编排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但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一些时事热点话题并不能即时地编入其中。而要真正实现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接轨,就要及时引入时事热点话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身在教室而知天下事。所谓时事热点话题即社会普遍关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如资源的开发、环境的保护等这些在教材中都是有所涉及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来引入一些时事热点话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用于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这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如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全人类所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随着环境污染案件数量的逐年上升,2015年3月河北省高院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受理全省涉及环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教师可以据此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存在的根本,我们的教学要从生活出发,从中提取课程资源整合到教材中来,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丰富情境的创设才能将理论寓于生活实践行为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表面达到本质理解、理性认知,形成自觉化行为。实施生活情境教学正是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也并不是生活素材的简单运用,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取最具典型性的教学素材,并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呈现给学生,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思维活动,在主动探究中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形成自觉行为。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