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基层县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尤为当地人们所关注。发生在本区域内的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重大活动及普通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就是通过当地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进行传播。但目前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内容和质量与广大群众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县级台新闻报道因种种原因,几乎都存在“一多三少”的问题:即会议新闻多;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热点、难点新闻少;与科技相关的信息少;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新闻评论少。“一多三少”问题是困扰县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低、形象差、受众少的主要原因。县级台新闻报道要想在群众心目中占有一定位置,就必须要进行创新。
如何创新,克服不足,改善县级台新闻节目报道质量,吸引观众,是基层县级台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们从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挖潜会议新闻。创新会议报道
对一般性的会议创新报道方式,利用会中线索,扩展报道线索,挖掘会议以外的新闻,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单纯会议报道;对开业庆典、剪彩等商业性会议进行严格控制;对必须报道的会议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要精心准备,认真选择材料,用精练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其主要内容,特别是一些重大政策、决策及主要领导的讲话,我们通过配发背景音像资料,以解读的方式进行宣传,收视(听)率高,影响大,效果好。
二、采取灵活新颖的采编方法,创新报道形式
基层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不分内容、不顾环境,一律采用画面(录音)加解说词的方式进行,受众是不愿接受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新闻事件及环境,采用灵活的报道形式,才能给受众新鲜感,吸引观众(听众),才能让受众认认真真地看(听)新闻。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发挥广播电视快捷、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多发现场新闻,多采用同期声,增加现场感。例如必须报道的会议,既有大会实况,又有主要领导讲话的重点内容、人大代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委员议政发言的同期声,还有记者会前、会中、会后采访领导、代表和委员的录音报道。到乡村、企业基层采访时,也尽量多用同期声,增强真实感,少用客套话、空话。二是重点内容开设新闻专栏突出报道。重点工程建设、乱收费、节能减排、科技信息、产业结构调整、食品卫生等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我们在新闻节目中开设《创卫进行时》、《热点关注》等专栏,报道全县环境综合整治进展情况、全县健康教育活动、素质提升工程以及城镇居民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开设《政风行风热线》专栏,以“展示部门形象,倾听百姓呼声,接受群众监督,促进行风建设”为宗旨,紧贴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用“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多方位、多渠道交流,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结合起来,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三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开设了《推动科学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党建促发展》、《扩内需,保增长》、《北川警务报道》、《游在大通》、《民族团结》、《金色田野》等栏目。这些栏目紧紧围绕把大通建成全省综合实力最强县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大通县大力实施“基础优先、工业强县、农业立县、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和精神动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客观反映热难点问题,创新报道内容
县级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责任是忠于事实,让县委和县政府知情,让老百姓知情,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因此,在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时,不论记者还是台里都应牢牢把握一条原则:吃透政策,了解真相,摆清事实,沟通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2010年4月,本着“改善新闻质量,锻炼新闻队伍,减少会议新闻。反映社情民意,服务政府工作”的目的,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广播电视《大通新闻》中开设了《回眸》、《身边的变化》、《政协委员风采》、《重点关注》、《热线回音》等专栏。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们的记者以记录、纪实、纪事的手法,客观忠实地采访报道了全县的风土人情、生活变化、思想观念、产业结构调整、艰苦奋斗改变家乡面貌、弱势群体、抚危济困等,采编播发的诸如《“旧”洋芋卖出了“新”价钱》、《通讯工具见证时代变迁》、《安门滩村建起了农民公园》、《我县走活“一村一品”富民棋》、《“一站式”服务解除农牧民看病难》等,这些凝聚着智慧和艰辛的优秀新闻作品,不仅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全县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台里每天也是热线不断,群众或打电话或寄稿件,有些还亲自到台里反映情况或寻求帮助,广播和电视收视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今年,为进一步办好自办新闻节目,树立声屏精品意识,精办栏目,我们将原有的《视点》、《在路上》、《万花筒》三个专题栏目,调整为《聚焦北川》一个栏目播出,相继制作播出了具有教育意义的《藏族山村飞出追梦人》、《设施农业为农民增收撑起保护伞》、《我的学校我的家》、《彩陶的故乡,花儿的摇篮》等作品,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四、对重大时事新闻配发评论,加强舆论引导
新闻是广播电视的立台之本,评论则是一面旗帜,二者有机结合,并始终围绕“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宗旨办节目,广播和电视就能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就能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享有威信。我们对发生在本县的重大时事新闻除多角度、多形式报道外,还根据内容配发短评、记者手记、记者心语等,旗帜鲜明地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给人民群众增信心、鼓干劲;对那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新闻,也通过撰写编后语、配发评论等,使得新闻报道更加活跃,更能吸引受众。
通过以上几方面措施的采取,使困扰我们多年的“一多三少”问题初步得以解决,广播电视台的形象也得到了改观,自办节目收视率美誉度稳步提高。
如何创新,克服不足,改善县级台新闻节目报道质量,吸引观众,是基层县级台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们从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挖潜会议新闻。创新会议报道
对一般性的会议创新报道方式,利用会中线索,扩展报道线索,挖掘会议以外的新闻,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单纯会议报道;对开业庆典、剪彩等商业性会议进行严格控制;对必须报道的会议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要精心准备,认真选择材料,用精练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其主要内容,特别是一些重大政策、决策及主要领导的讲话,我们通过配发背景音像资料,以解读的方式进行宣传,收视(听)率高,影响大,效果好。
二、采取灵活新颖的采编方法,创新报道形式
基层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不分内容、不顾环境,一律采用画面(录音)加解说词的方式进行,受众是不愿接受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新闻事件及环境,采用灵活的报道形式,才能给受众新鲜感,吸引观众(听众),才能让受众认认真真地看(听)新闻。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发挥广播电视快捷、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多发现场新闻,多采用同期声,增加现场感。例如必须报道的会议,既有大会实况,又有主要领导讲话的重点内容、人大代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委员议政发言的同期声,还有记者会前、会中、会后采访领导、代表和委员的录音报道。到乡村、企业基层采访时,也尽量多用同期声,增强真实感,少用客套话、空话。二是重点内容开设新闻专栏突出报道。重点工程建设、乱收费、节能减排、科技信息、产业结构调整、食品卫生等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我们在新闻节目中开设《创卫进行时》、《热点关注》等专栏,报道全县环境综合整治进展情况、全县健康教育活动、素质提升工程以及城镇居民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开设《政风行风热线》专栏,以“展示部门形象,倾听百姓呼声,接受群众监督,促进行风建设”为宗旨,紧贴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用“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多方位、多渠道交流,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结合起来,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三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开设了《推动科学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党建促发展》、《扩内需,保增长》、《北川警务报道》、《游在大通》、《民族团结》、《金色田野》等栏目。这些栏目紧紧围绕把大通建成全省综合实力最强县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大通县大力实施“基础优先、工业强县、农业立县、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和精神动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客观反映热难点问题,创新报道内容
县级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责任是忠于事实,让县委和县政府知情,让老百姓知情,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因此,在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时,不论记者还是台里都应牢牢把握一条原则:吃透政策,了解真相,摆清事实,沟通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2010年4月,本着“改善新闻质量,锻炼新闻队伍,减少会议新闻。反映社情民意,服务政府工作”的目的,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广播电视《大通新闻》中开设了《回眸》、《身边的变化》、《政协委员风采》、《重点关注》、《热线回音》等专栏。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们的记者以记录、纪实、纪事的手法,客观忠实地采访报道了全县的风土人情、生活变化、思想观念、产业结构调整、艰苦奋斗改变家乡面貌、弱势群体、抚危济困等,采编播发的诸如《“旧”洋芋卖出了“新”价钱》、《通讯工具见证时代变迁》、《安门滩村建起了农民公园》、《我县走活“一村一品”富民棋》、《“一站式”服务解除农牧民看病难》等,这些凝聚着智慧和艰辛的优秀新闻作品,不仅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全县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台里每天也是热线不断,群众或打电话或寄稿件,有些还亲自到台里反映情况或寻求帮助,广播和电视收视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今年,为进一步办好自办新闻节目,树立声屏精品意识,精办栏目,我们将原有的《视点》、《在路上》、《万花筒》三个专题栏目,调整为《聚焦北川》一个栏目播出,相继制作播出了具有教育意义的《藏族山村飞出追梦人》、《设施农业为农民增收撑起保护伞》、《我的学校我的家》、《彩陶的故乡,花儿的摇篮》等作品,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四、对重大时事新闻配发评论,加强舆论引导
新闻是广播电视的立台之本,评论则是一面旗帜,二者有机结合,并始终围绕“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宗旨办节目,广播和电视就能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就能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享有威信。我们对发生在本县的重大时事新闻除多角度、多形式报道外,还根据内容配发短评、记者手记、记者心语等,旗帜鲜明地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给人民群众增信心、鼓干劲;对那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新闻,也通过撰写编后语、配发评论等,使得新闻报道更加活跃,更能吸引受众。
通过以上几方面措施的采取,使困扰我们多年的“一多三少”问题初步得以解决,广播电视台的形象也得到了改观,自办节目收视率美誉度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