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生语文伴随学生成长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语文是指从学生的人生发展角度实施语文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为核心,通过阅读教材与文本对话、问题讨论与同学对话、练习写作与老师对话、参加社会实践与生活对话,实现人的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文化修养和人格构建,让学生明白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人生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在阅读中善待人生
  于漪老师说过,“教书育人”被视为教育的一般原理,对阅读教学来说可以表述为“教文育人”即通过对语文材料(主要指文章)的读解,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包括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信念以及伦理道德观等内容。
  从文本阅读中吸取人生营养。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给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迎接灿烂阳光的窗户。总观历史的长河,几乎每个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都与好读书这一举措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分为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以“精”取胜,掌握阅读技巧,对所教内容进行初读、精读、复读三次阅读,达到了解背景、掌握主旨的目的。训练学生养成轻读、自由读、复读的习惯,诱导学生进入最佳状态,融读书、理解、表达于一体,渐渐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课外阅读以博为佳。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数量递增,形式翻新、内容丰富的各种媒介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读名著,利用寒暑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和大师直接对话,使学生在全人类所共同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消化、吸收。二读时文,明白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面貌及时代风云变幻。三读科普文,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动态。此外还要调动各种感官,做到眼观四方、耳听八面,看电视、看报刊、看展览,听广播、听音乐、听报告,关注生活,了解社会。多读好书能为人生打好一个精神的底子,能构建高雅的生活情趣,能让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学生在课外阅读名著,能够有效的加强与人生、社会、自然、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使自己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拓展理解和运用文学语言的实践领域。
  从问题探讨中关心人生未来。高中学生的性格已趋于稳定,“成人感”特别强,随着课外阅读面的拓宽,他们开始关心人生、事业和社会问题,并希望参与讨论,能发表自己独到见解,以期一鸣惊人。阅读是一种文字信息产生强烈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讨人生问题,就能使学生引起强烈的共鸣,激起鲜明的爱憎情感。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围绕套子设疑,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设套问:套子有哪些含义?它用来干什么的?析套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套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人?他是怎么装在套子里的?他的言行和正常人相同吗?解套问:套中人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呢?这样的人是一个,还是一群?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假使你遇到这样的人,你会怎样对待他?通过讨论,学生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接触套子问,认识了套子是何物,里面装的是什么;钻进套子问,认识了套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人,根据他的表现,了解他的性格;走出套子问,由一个人引出一类人(一群人),别里科夫不仅套自己,还套别人。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了套子中的人的本性,从而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语文学习一旦与人生教育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具有了灵性,学生在阅读探究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不仅学会了学习,还学会了生活;不仅能把握现实,还能了解未来,真正使他们感受到了人性光辉的沐浴。
  二.在作文中关注人生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言为心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
  在搜集素材中受到影响。收集素材富有趣味性和可选择性,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在进行人生教育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性、自由度和更广阔的天地。写作素材包括知识和生活两种,如名人名言、名人事例,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典型事例等。
  在联系生活中受到震动。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吸收了,就要有一个表达的过程,让自己的见解、认识与大家分享,就需要拿起笔写下来,时刻记录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成就,得到下一步的发展,这也是对自己的总结和提高。针对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而感到苦闷,以“老师,我对你说”为题进行作文,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发表见解中受到触动。作文历来讲究文以载道,以意为先,而“道”、“意”就是思想道德因素。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以激发他们主动交流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中有所触动。组织学生开展“为谁而学”大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为自己而学、为未来的幸福人生而学。道理很简单,为祖国而学,似乎有点空,高中生已长大成人,说话、做事应该更加注重自身实际,应该有危机感;为父母而学,似乎有点虚,作为一个将来要独立于社会的人,未来还要靠自己打拼;为老师而学,似乎有点假,老师教了一届又一届,哪有个个都成才。
  在组织活动中受到熏陶。写作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有励志功能和发泄功能,能激励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调节自己的情绪,还能让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心灵不断地得到净化、言行日趋高雅、人生日臻完美。组织阅读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其目的是用名著深刻的思想和名人崇高的德行去影响、熏陶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尔·盖茨传》等名著和名人传记,每天进行一项或几项短小语文活动,或谈感受,或引发思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在训练中呵护人生
  采用开放式的训练,不仅能摆脱语文教学的平庸、繁琐,还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有时间、空间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关注。
  在语言训练中学会辨析。有一位老师教学《藤野先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理解藤野先生的品质,体会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文化和感情等。一在语言解释中渗透。文中的两个“讲义”,各指什么意思?大多数学生认为藤野先生连课堂笔记都认真添改了,可见他对鲁迅的关心。二在语言比较中渗透。“添改讲义”的“添改”可以换成“修改”或“批改”吗?为什么?经过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不可。“添改”突出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三在语言作用发掘中渗透。“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写藤野先生担任的功课是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说明藤野先生在长达三门功课的时间内“一直”这样认真和热情。
  在作品训练中学会识别。成功的教学需要师生心心相印的思想撞击,教材中所选文章多为珍品,富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如能深入挖掘,就能增强学生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阅读《窦娥冤》文本,设计了下面一道思考题。由“窦娥含冤负屈”想到了什么?由于此题比较开放,学生想到了很多。他们想到了优良传统得不到发扬光大,想到了帮助别人做好事被人误解,想到了执法不严,想到了人们习惯弄虚作假。有一个学生回答更直率:“当今像窦娥一样受冤屈的例子还是有的,近来媒体报道的富二代、权二代们的一些行为确实让人不平。我们这些穷二代、贫二代今后走上社会拿什么和他们拼呢?”我趁机引导:“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该怎么办?”“越是这样,越要拼命学习,我们虽然失去了外部环境的优势,但是,我们还有绝对的优势存在,那就是我们有远大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意志,这是我们今后立足社会的资本,也是与富二代们抗衡的法宝。”这位同学的即兴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在思维训练中学会思考。文本解读离不开思维训练,而训练的最终答案并不刻意追求同一。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独立地学习和广泛地交流。根据思维立体性的特征,运用设疑,或顺向深入思考,或逆向求异出新,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并向立体化的纵深开拓。归纳《项链》的意义时,有一个学生说:“现在社会不正在重演着课文中人物的悲剧吗?”“有的人办工厂,搞垮了就关门走人,更恶劣的是直接骗钱(高利收贷),然后奔走他乡,隐姓埋名。”学生七嘴八舌历数着这些令人愤慨的事实。
  人生语文的实质,是促进人的文化生成和精神发展,以此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张扬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主体超越。如果把人生语文的理念持久地渗透到每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去,将对学生的一生起着重要的深远影响。
  邰雨春,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宝应。责任编校:王 玲
其他文献
今年是企业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之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当如何通过外抓市场来推动和指导现场生产、通过内抓现场来为市场经营提供质量和价格竞争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同时,语文课程的民族性是其它课程特别是非人文课程不可相比的。怎样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让学生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精华?学习文言文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的培养作用深远。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讲古文化深厚的底蕴给人的非凡启迪
探明非饱和土壤水分入渗中水—气运移的规律及相互关系,有利于促进水分入渗规律和溶质运移规律的深化研究。基于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在小雨量(15mm/d)连续降雨入渗条件和土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建议,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因孔子而形成,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要想真正读懂三孔涵义,就必须走近
洪武稳权封百藩藩王墓里展盛朝1368年,朱元璋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为了稳固政权,朱元璋实行分封制度,将诸子分封各地,世代相袭,夹辅王室。这些被封的藩王俸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这是诗圣杜甫在公元761年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但要解读此诗的内涵,恐怕是见仁见智。笔者从两个层面谈谈对此诗的拙见:一是诗歌创作层面,二是抒发人生感慨层面。    一、畅谈诗歌创作  
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也将不断加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发展,基本建设规
问题问题125在教学实践中,有同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判断“A(A∩B)”的真假.大家七嘴八舌,争得不可开交.若将“A(A∩B)”记作S,则争议观点主要集中为下面几种意见:观点1命题┐
应用文中的书信,具有独特的体裁。脍炙人口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杨恽《报孙会宗书》,是两位西汉名人直抒胸臆,向友人作答辩的长信。简札长短,因事而异。他们二人的这两
【案例描述】教学内容:说话作文“多角度立意”教学过程:一、明确多角度立意要领师:一个旅游团出去观光,他们来到一棵高大美丽的松树下,面对松树,他们会说什么?(请学生担任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