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嘹歌的外宣调查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立项项目(编号:KY2015LX400);百色学院2014年度特色研究团队立项项目《桂西民族典籍译介研究团队》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平果壮族嘹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形式之一,通过对嘹歌外宣现状和方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分析其传播方式及目前瓶頸,不仅对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其他民族音乐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嘹歌;外宣;调查
  作者简介:赵梅鹃(1986-),女,湖南怀化人,研究生硕士,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嘹歌是壮族的多声部民歌,被称为“中国南方民族民间第一长歌”,在壮民族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嘹歌的嘹(liuz)是“玩耍”、“娱乐”的意思,所以嘹歌就是“以歌为乐”。
  1、平果壮族嘹歌的外宣成效
  1.1 平果嘹歌宣传力度大
  历史上,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力量是促成壮族嘹歌传唱的主要动因。现阶段,官方和民间共同努力将嘹歌列为重要的文化活动,嘹歌的传播变成了自上而下的行为。2004年以来,平果县政府打造平果壮族嘹歌文化品牌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保护工作,加大投入资金,举办歌圩音乐节,整理嘹歌文献资料等。
  1.2 平果嘹歌节目质量高
  平果县从2002年开始逐渐重视嘹歌文化活动,大量的嘹歌表演进入公众视线,深受群众喜欢。2013年哈嘹组合的莫掩策在《争奇斗艳》荣获壮族冠军。原生态音乐系列专辑《嘹歌飞扬》、《壮族故事》等发行为平果壮族嘹歌增色不少。2009年嘹歌曲目《木棉树下两相依》被收入央视民歌博物馆,2011年该曲目荣获首届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展演金奖。
  1.3 平果嘹歌宣传渠道多
  相比之前单一的口口相传、小群体传播,现在平果县通过电视、书籍、报纸、互联网、歌圩文化节等多渠道全面宣传推介平果嘹歌。使宣传对象及宣传层面得到拓展,宣传范围也得以拓宽。
  2、平果壮族嘹歌的外宣困境
  2.1 嘹歌传承出现断代危机
  平果壮族嘹歌集中分布在平果县100多个行政村、1300多个自然屯。过去,这一带的村民几乎人人都会唱嘹歌,现在会唱嘹歌的开始变少。壮族嘹歌文化传承人正面临着“内忧外患”。为了保护嘹歌传承人,政府专门拨款补贴,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可以专注于嘹歌文化的传承,但也难以扭转嘹歌后继乏人的严峻现实。
  2.2 嘹歌歌圩渐趋颓废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及地点聚会唱歌的传统活动形式。壮族嘹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歌圩活动的展开。“文化大革命”时期嘹歌被当作“四旧”禁止和破坏,所剩无几。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壮族嘹歌才得以恢复和发展,但参加歌圩的人已经大为减少,歌圩形同虚设,出现自然消失现象。
  2.3 书写传承出现危机
  壮族嘹歌歌书遭焚毁,存藏量在减少。嘹歌歌书形成于明代,是由壮族当地一批精通壮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知识分子进行格式化的加工,使用古壮字抄写而形成的歌本。但是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这些歌书基本上被焚毁。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些人重新抄写,但随着歌圩的衰落,这些歌书存藏的数量也大为减少,在民间已不易找到,急需抢救整理。
  3、平果壮族嘹歌的外宣建议
  3.1 加强政府的主体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政府行为。平果政府是嘹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责任者。首先,要加大嘹歌保护资金的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有效的传承人保护机制,建设一支精悍能干的人才队伍,制定和落实嘹歌保护的奖惩制度。同时,政府应呼吁相关部门及公众采用合理的理念保护嘹歌,要在保护中求发展,发展中守特色。
  3.2 坚持走产业化道路
  目前,嘹歌的保护、传承和宣传面临较大困境,实施产业化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果将嘹歌推广到市场,能够实现嘹歌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3.3坚持音乐创新,提升艺术魅力
  胡锦涛曾指出:“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传统嘹歌曲式结构单一、旋律平板、缺少变化,不适合现代人的音乐欣赏趣味。为了顺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对一些在民间流传已久曲目,采用现代的包装手法重新翻唱,是一种全新的手段,既保留了嘹歌精华,起了存史和借鉴作用,又注入了新风格。
  3.4依靠地理文化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体验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嘹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发展旅游的“金字招牌”,若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产品,合理策划深层次的文化旅游,可以更好推广嘹歌文化。平果县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拥有喀斯特地貌,还拥有许多革命历史纪念地。
  3.5 大众媒体应加强平果嘹歌的宣传
  广西自治区乃至中央的新闻、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于平果嘹歌有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大众媒体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加强平果嘹歌的宣传报道,形成保护平果嘹歌文化的良好氛围。在报道时,大众媒体还可采用新思路、新视角和新方法,全面挖掘蕴藏在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嘹歌文化。
  4、结语
  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宣传也是一种保护,一种开发,宣传力度的加强,有助于提高平果嘹歌的知名度,有利于各民族乃至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更多的民间力量来发展和保护这一民族瑰宝。
  参考文献:
  [1]覃乃昌.《嘹歌》: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一[J].
  南宁: 广西民族研究, 2005(1).
  [2]李志强.城镇化背景下壮族嘹歌文化的保持和传承的思考[J].百色:百色学院学报, 2012(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无本回译的视角,分析《功夫熊猫》这一电影的字幕翻译。介绍了无本回译的概念。并且对异语创作的作品翻译进行思考。将文学翻译理论同字幕翻译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入的对字幕翻译进行了分析。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关键词:《功夫熊猫》;无本回译;字幕;翻译  作者简介:樊璐(1992.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
摘 要:“而”在汉语中的使用十分普遍,对此,学界已做出了许多研究和总结。对“而”的研究却很少涉及对其所连接的词的特点的分析,本文在回顾、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补充并阐发自己的观点,试图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广泛的的研究视角,并提出一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看法。  关键词:连词;而;词性;语法功能;对外汉语  作者简介:李佩珊(1991-),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
摘 要:隐喻研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包括源域和目标域两个概念域,实质是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过程。本文借用认知隐喻的理论主要探讨时间词“过去”在不同年龄段人中的情感认知。  关键词:过去;情感认知;时间;隐喻;  作者简介:颜莹莹(1991-),汉族,山东聊城市人,硕士,学校山东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形声字是一种能产性非常强的字类,在汉字总数中占据大部分,是汉字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对形声字形成过程的研究,早已成为汉文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有其特有的形成阶段和形成过程。在探讨形声字来源去脉的同时,能明了其得以长期存在并占据汉字大多数的原因。  关键词:形声字;汉字;形成过程;作用  作者简介:曾君之(1990-),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翻译学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影响。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与跨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由于文化差异问题带来的翻译问题也时常出现。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元文化的背景,通过研究多元文化对翻译的干预来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全球化;多元文化;翻译;干预  [中图分类号]:H315
摘 要:我们指导学生翻译古汉语,有两个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这两标准的贯彻不是机械的,而是要综合考虑的。笔者在此选取了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一句翻译,作一商榷。  关键词:古诗文;“者”;“一言”;翻译;商榷  作者简介:郭宝玉(1978.11-),男,汉族,西北大学研究生,榆林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