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新课程的理念也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此次课改是理论上的改革,也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课改后的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去准备、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接受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让课堂充满活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数学的特点,真正让课堂活动起来。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课堂互动作了一番思考,认为在互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的一些细节。
一、互动课堂不等于简单热闹的课堂
一些听过大型公开课的老师经常反映这样一种情况,某某的公开课上得很热闹,课堂热火朝天,一会儿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会儿学生笑得前俯后仰,应该说这样的课打破了一贯的沉默,算得上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可是,当听课老师私下问那些听课的学生这节课收获如何,学生的回答令老师们大吃一惊,他们都反映老师讲课确实听起来津津有味,可是一下课,老师走后,再仔细回味,好像头脑空空,什么也没有学到。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想起来,任课老师这节课确实颇费心机,为了一堂热闹课花费了一番脑筋,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会发现,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因此使用了种种教学手段,可谓花样繁多,达到了互动的效果,可是互动的内容却不尽人意,要么肤浅,要么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要么抓不住重点,弄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互动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把握两个关键。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数学知识而言,要紧扣知识点;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只有很好地把握这两点,做到有的放矢,伸缩自如,你的课堂互动才不至于停留在简单的热闹上,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互动”,这种“互动”必须更深层次地体现为一种思维的“互动”,一种心灵火花的碰撞,这种“互动”不是表层的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学生发言的积极踊跃,而是教师用生动易懂的例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使他们进入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让其在十分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应该说这是一种深层的“互动”。
二、互动课堂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不要把互动课堂简单地理解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一种提问式教学,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比如有些老师课堂提问不少,本来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又担心提问耽误课堂时间,导致一堂课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任务,于是提问之后马上要求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还没等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就草草收场,显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的老师在课堂提出问题时,预先把答案设置好,让学生只能从这个角度来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不一致时,就强硬地往预先设置答案靠拢,唯答案是尊,弄得学生不知所措,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无意识中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挫伤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真正的互动课堂应该是放开手脚,充分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思考和讨论。只要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就是很有意义的东西,哪怕一节课就思考一个问题,有发现,有自己的见解就是收获。
三、互动课堂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个人都与他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强一些,有的学生思考力要强一些等等,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尊重这些个体差异,因人而教,不能千篇一律。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学生偶露头角,而后进生则是无声无息。为了使大部分的学生不感受被忽视、冷落,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受重视的阳光。针对这种个体差异性,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教师要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合作、讨论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样,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就宽松了、和谐了。
四、互动课堂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经常看到有越俎代庖的情况,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本来是件好事,可是有些老师个人主义比较严重,或者是心中“师道尊严”思想比较重,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利,始终不肯放下手脚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比如说对某个问题,学生回答有一定见地,可是老师硬是要否定学生的回答,把自己的所谓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老师仍然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宰者,而忘记自己是课堂的组织者。
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通过人自觉能动的活动而获得和创设的。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所说的:“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 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阵地。
在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中,笔者认为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显得重要。因为他们大多数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别看这些孩子年龄虽小,他们爱幻想,他们喜欢张扬个性,思维无拘束。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多给孩子自主的时间,多给孩子思考空间,应该把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放在首位,善于激发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動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让学生爱学、能学、会学,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出现蓬勃的生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五、互动课堂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教师以恰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师生的“互动”过程。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霾,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个人关于互动课堂应注意问题的浅薄认识。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建立务实高效的互动课堂,一定会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的话题,相信小学数学课堂百花齐放的春天一定会为时不远。
一、互动课堂不等于简单热闹的课堂
一些听过大型公开课的老师经常反映这样一种情况,某某的公开课上得很热闹,课堂热火朝天,一会儿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会儿学生笑得前俯后仰,应该说这样的课打破了一贯的沉默,算得上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可是,当听课老师私下问那些听课的学生这节课收获如何,学生的回答令老师们大吃一惊,他们都反映老师讲课确实听起来津津有味,可是一下课,老师走后,再仔细回味,好像头脑空空,什么也没有学到。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想起来,任课老师这节课确实颇费心机,为了一堂热闹课花费了一番脑筋,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会发现,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因此使用了种种教学手段,可谓花样繁多,达到了互动的效果,可是互动的内容却不尽人意,要么肤浅,要么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要么抓不住重点,弄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互动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把握两个关键。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数学知识而言,要紧扣知识点;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只有很好地把握这两点,做到有的放矢,伸缩自如,你的课堂互动才不至于停留在简单的热闹上,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互动”,这种“互动”必须更深层次地体现为一种思维的“互动”,一种心灵火花的碰撞,这种“互动”不是表层的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学生发言的积极踊跃,而是教师用生动易懂的例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使他们进入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让其在十分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应该说这是一种深层的“互动”。
二、互动课堂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不要把互动课堂简单地理解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一种提问式教学,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比如有些老师课堂提问不少,本来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又担心提问耽误课堂时间,导致一堂课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任务,于是提问之后马上要求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还没等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就草草收场,显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的老师在课堂提出问题时,预先把答案设置好,让学生只能从这个角度来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不一致时,就强硬地往预先设置答案靠拢,唯答案是尊,弄得学生不知所措,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无意识中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挫伤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真正的互动课堂应该是放开手脚,充分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思考和讨论。只要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就是很有意义的东西,哪怕一节课就思考一个问题,有发现,有自己的见解就是收获。
三、互动课堂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个人都与他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强一些,有的学生思考力要强一些等等,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尊重这些个体差异,因人而教,不能千篇一律。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学生偶露头角,而后进生则是无声无息。为了使大部分的学生不感受被忽视、冷落,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受重视的阳光。针对这种个体差异性,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教师要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合作、讨论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样,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就宽松了、和谐了。
四、互动课堂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经常看到有越俎代庖的情况,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本来是件好事,可是有些老师个人主义比较严重,或者是心中“师道尊严”思想比较重,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利,始终不肯放下手脚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比如说对某个问题,学生回答有一定见地,可是老师硬是要否定学生的回答,把自己的所谓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老师仍然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宰者,而忘记自己是课堂的组织者。
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通过人自觉能动的活动而获得和创设的。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所说的:“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 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阵地。
在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中,笔者认为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显得重要。因为他们大多数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别看这些孩子年龄虽小,他们爱幻想,他们喜欢张扬个性,思维无拘束。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多给孩子自主的时间,多给孩子思考空间,应该把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放在首位,善于激发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動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让学生爱学、能学、会学,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出现蓬勃的生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五、互动课堂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教师以恰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师生的“互动”过程。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霾,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个人关于互动课堂应注意问题的浅薄认识。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建立务实高效的互动课堂,一定会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的话题,相信小学数学课堂百花齐放的春天一定会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