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朗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动听的声音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vide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古往今来,很多人对“读”做过肯定和推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情感熏陶。”可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剥夺了学生朗读的机会,而新课改积极倡导把课堂、尊严、童趣、朗朗书声还给学生,让读书声成为课堂最动听的声音。因此,怎样让朗朗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动听的声音是目前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教师要做好范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范读相当重要,因为范读是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指路明灯,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善于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学生在听取老师朗读示范的过程中,更够体会到语言的奇妙,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特别注重范读,如果早晨有时间,我会领着学生读上一首诗或一段精彩的课文,学习优美的散文时,我会来个即兴朗诵。这样,学生就在我的带领下放开嗓子信心满满的读了起来,整个课堂充满了读书声,读书声成了语文课堂最动听的声音。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
  要想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就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天真活泼,但又好玩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时间稍微一长就失去了新鲜感,如果在教学中运用一种教学形式,他们很容易厌烦。所以,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采用众多的朗读方式。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采用了自由读的形式;在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时,采用了分角色读的形式;在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时,采用了分组读的形式;在学习《四季的脚步》时,采用了轻声读的形式;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时,采用了比赛读的形式;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采用了表演读的形式等等。这些多样的朗读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学生在课堂上精神十足的读了起来。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新课改形势下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责任还语文课堂朗朗书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研究朗读教學,让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做动听的声音。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探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的作用,聋生本身生理缺陷所形成的语言障碍,与父母和周围正常人无法沟通,他们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学校,如何提高残疾人素质,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基本的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精彩片段、语言特色、思想感情、表现手法、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电脑和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因此,语文教师更要学会把先进的技术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适用于教学的课件,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在教学中发挥极
我们常说,教师给学生一个甜蜜的微笑,学生会给你一颗真诚的心,教师给学生一片爱心,学生会给你整个春天。这句话时刻提醒我:爱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金钥匙。只有在爱的滋润下成
期刊
下堡坪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北部,是传统的农业之乡,也是革命老区。在这个料峭寒意的季节,走进充满书香的下堡坪中小学,那操场边沿的青松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霜后天晴,那种执
中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通病就是流干一般,或囿于陈规俗套,或步人后尘,没有创见,写不出新意.为了适应新的作文评改标准,为了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作文,我们就必须在作文的“新”字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创新更为高效、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也成为了广大师生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初中生物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探究性,
在21世纪的课程改革中,课堂的实效性被纳到了倍受关注的地位。有人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呢?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及时提问和适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想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