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方向性和人文性。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谈体会。
一、民主讨论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坚持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创造是每个人身上所潜在的心理倾向。比如在教学《真正的友谊》一课时,当学生在阅读完《管鲍之交》这个历史故事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管仲和鲍叔牙你们更喜欢谁?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给出“更喜欢鲍叔牙,因为他大度、真诚、无私”的答案,但教师不能就此了结,而应该用反问启示学生:“如果没有管仲的才智和成功,历史上会有管鲍之交的佳话吗?”学生恍然大悟,有学生会更喜欢管仲,因为他用自己聪明才智报效国家,让他们的友谊更有价值。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令人回味的结论。
二、故事讲解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更高的可信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三、情境设计法
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高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再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四、典型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五、现实演绎法
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讲授福建省编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三册第十课“勇敢的小白兔”一文时,可让学生扮演小白兔、小松鼠、小鲤鱼、黑乌鸦,进行小品表演。这样既能使课堂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在没有条件进行小品表演时,也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演出。
六、社会调查法
判断需要信息,信息需要实际调查。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注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七、情感渲染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品德与社会课堂应该追求文本、教者、学生之间多向的情感交流。教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用童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去发现走进孩子心灵的方式。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就是一名乐手,他拨动孩子的心弦,弹奏出课堂美妙的音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教学中,教师可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启迪。
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让课堂教学洋溢着人文之美。
一、民主讨论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坚持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创造是每个人身上所潜在的心理倾向。比如在教学《真正的友谊》一课时,当学生在阅读完《管鲍之交》这个历史故事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管仲和鲍叔牙你们更喜欢谁?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给出“更喜欢鲍叔牙,因为他大度、真诚、无私”的答案,但教师不能就此了结,而应该用反问启示学生:“如果没有管仲的才智和成功,历史上会有管鲍之交的佳话吗?”学生恍然大悟,有学生会更喜欢管仲,因为他用自己聪明才智报效国家,让他们的友谊更有价值。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令人回味的结论。
二、故事讲解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更高的可信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三、情境设计法
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高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再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四、典型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五、现实演绎法
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讲授福建省编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三册第十课“勇敢的小白兔”一文时,可让学生扮演小白兔、小松鼠、小鲤鱼、黑乌鸦,进行小品表演。这样既能使课堂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在没有条件进行小品表演时,也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演出。
六、社会调查法
判断需要信息,信息需要实际调查。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注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七、情感渲染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品德与社会课堂应该追求文本、教者、学生之间多向的情感交流。教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用童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去发现走进孩子心灵的方式。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就是一名乐手,他拨动孩子的心弦,弹奏出课堂美妙的音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教学中,教师可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启迪。
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让课堂教学洋溢着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