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西里是意大利国土上踢起的那个“皮球”,在那个洋溢慵懒海风的岛屿上,人们由于习惯了自由随性,常常被卡在十字路口中间,哭笑不得。西西里僵局就是一个形容这种局面的生动漫画:4辆车因为交通灯的失误,同时到达十字路口,每辆车前进的方向都被另一辆车堵着,每个人都宁可付出更大的代价,也不愿做出次要选择——退后一步。
冲突究竟是什么?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由阡陌交通的小路而来,和“西西里僵局”正好暗合。我们通常以为冲突是一种结果,比如纠纷、争论、争吵、对抗、碰撞,实际上,冲突就是一种选择、衡量、稍稍感到抵触的状态,冲突是一种开始,蕴含无数的可能。
9月的冲突从何而来?源于一次请求。办公室里,主编给我们讲在某次采访中,一位创业者慎重要求:老范,给我那帮80后的公司崽崽们讲讲什么是创业精神!
呜呼哀哉。西西里僵局——奇怪的是到目前为止针对创业者与80后如何打交道这个命题仍然是个谜,是项空白,是个疑问。
冲突面面观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冲突浅析
文/伍一
台湾作家吴若权曾这样总结:60及70年代出生的一代都是懂得反省的一代;不同的是,1960年出生的一代是自我反省的一代,1970年出生的一代则是反省时代的一代,至于80年代出生的一代,则是不懂得反省为何物的一代。
眼下,这群被称之为不懂得反省为何物的一代,如果不按写作领域里的郭敬明、韩寒之流区分,“80年代”代表的是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现在,这个群体已经达到了2.8亿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2.8亿里1980—1984年的这部分大多已出来工作,尽管身处企业的80后常常极力申辩。
尽管躺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命为“跨掉一代”的春树——80后拒绝其为代言人,尽管1980年出生的姚明在NBA打篮球,也尽管1981年出生的李想白手起家创业已成亿万富翁,60一代、70一代还是给80年代贴上“自私”“自我”“物质至上”的标签。
标签是有道理的,而改变又是怎么发生的——80后的父母大多都亲历亲为了中国澎湃的经济大潮,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后的中国,第一次贫苦了几子几辈的穷人开始撒开膀子投入社会经天纬地的大变革中.他们极力想变富,想方设法赚钱或者有权,客观地说物质生活的极端上进已经造就了精神上的忽视,在他们颠沛流离折腾着前赴后继大浪淘沙的时候,他们提供给襁褓中80年代生人的婴儿牛奶面包。作为最痛恨饥寒交迫的一代,他们拼了命的热切付出,目的单纯的纯粹:尽可能让自己血管里延续的血液不受二茬罪。
因果就此埋下。一方延续传统,一方与传统割裂。在电视、网络、电信等现代信息工具的影响下,“长大后我并没有成为你”,相反,作为80年代的父辈,一大批创业者面对企业发展、与时俱进这样的大趋势不得不在新形式下面对一群80年代生人的员工、客户、受众或者自己的孩子。从《时代》封面出现4个中国80后开始,到超级女生现象影响了商业营销与战略,创业者再也不会轻视这个“不懂得反省”的一代。他们迷茫,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敬业,打开互联网开始关注这一代。在与80年代打交道的期间,创业者陷入“发现”与“忽视”并存的冲突中,网络的应用培养了一群思维敏捷、创意无限扩大、亮点时刻迸发的机智员工。同样,网络的虚无又使80年代的头脑意识中纪律空前低下,漠视企业传承精神,无视企业发展道德考量,无限膨胀“创意”而忽视市场中的真金白银。对于80年代,创业者的惊喜与惊叹时刻并存,代与代的沟壑再也不是“应不应该教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此类命题,而是,在新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业者如何与80年代打交道?如何处理仇恨?如何在年龄冲突、生活冲突、态度冲突、沟通冲突等西西里僵局的路口解开羁绊?
看上去很美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老耿的故事
文/伍一
对于80一代,因为跨度太大,速度太快,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多少有点失重、失衡,像刚看过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却突然被人拖到另一个展厅,看一把当作艺术品挂在墙上的尿壶,许久回不过神来。
我们这一代创业者的经历要讲给80年代的人听,简直要笑掉他们的牙。7岁的时候还没见过彩电,看场电影要骑五个小时的车,和姑娘谈恋爱三个月后才敢拉拉小手、亲亲小嘴,创业之初为了省几十块钱进货跟单坐顺路拉猪的车,两天一夜一边忍受车里的恶臭,一边面对十几头母猪嗷嗷的咆哮......
对于我的革命家史,80年代的人嗤之以鼻。卫生间里两个臭小子边撒尿边叫我傻X,并声称我为刑事罪犯,曾与十几头母猪非法同居,我气得吹胡子瞪眼,顾不得形象提了裤子往外间冲期望抓个现行,哪成想,这俩小子见了我面不改色心不跳,一个问我:耿总,您便秘?一个问我:耿总,您内分泌失调?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又是一群怎样的员工?对于80一代,因为跨度太大,速度太快,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多少有点失重、失衡,像刚看过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却突然被人拖到另一个展厅,看一把当作艺术品挂在墙上的尿壶,许久回不过神来。公司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80年代的小年轻集体“公车上书”,人人签名义愤填膺呼吁要废除时弊大兴革命;不再“早朝”之后,企划部的80一族天天拿方便当随便,下午两三点不招面,眼见与客户约定的时间将至,火急火燎的电话催促,那头一句:“没灵感”!咔嚓压了电话;第二天辞退决定送达,砰的一下撞开办公室的大门,梗着脖子大声喊:“凭什么辞退我?”然后,劳动法、刑法、民法、国际人权法,凑合着整合一部似是而非的国际法向我开炮。我问:80年代这群孩子怎么了?
偶尔坐下来推心置腹,讲讲创业精神、讲讲社会责任、个人价值,情到深处把自己都给感动的一塌糊涂,对面的脸孔却一副消化不良的模样,什么精神?什么信仰?在80年代眼里全成了权术的表演,他们自我的拒绝一切可能的真诚。每当这时候,我都压抑不了的愤怒,我想问问这些80年代的孩子们,你们凭什么这么牛?你们的资本在哪里?生于80年代,并不意味着得道成仙,即便再做出标榜自我、追求个性的姿态也罢,凡人遇到的事,你们一样也落不下,你们一样会生老病死,一样会发胖,一样会长妊娠纹,一样会添一岁的年纪,一样会有生活的压力,中年危机,创业之艰,守业之难,一样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并每日接送,一样要在家中有人生病的时候唯唯诺诺的在上司面前请假,你们遇到的事情,是李白李宇春周杰伦布兰妮都会遇到的事情,只是你们不知道,我们与你们的区别只是时代给了你们一个可以胡言乱语、任意妄为的假象。你们顶着一头红发到医院看腰间盘突出,你们头疼脑热也依然得进医院打点滴,你们以为像韩寒一样骂医院是个屁,就不用再打乙肝疫苗?
2005年,80年代的代表人物郭敬明抄袭事件让媒体搞得沸沸扬扬,法院都判决了可这小子拒不承认,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的年代面对错误从来没有这么“坚强”过,在公司里,这样的80年代“英雄”举不胜举,挥舞“自我”的大旗摆出战斗的姿势,从年龄冲突、生活冲突、态度冲突、理念冲突到沟通冲突,几乎留下了仇恨的影子,创业者与80年代如何打交道成了目前很多创业企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一代,一个偏爱否定的一代,一个唾弃做作崇尚个性的一代,一个有问题的一代,当超女影响了营销的教科书,当25岁的李想创业成为亿万富翁,创业者与80年代的西西里僵局,终于成了一个命题。
革命有理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陈世美现象
文/伍一
变革从社会和经济层面全线退出,汇聚到文化和社会生活上,产生一茬一茬自以为是、大言不惭地的实验者。这恰恰是因为20上下的人还不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的存在,而仅仅是一种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的存在。
在每隔数月就推出新一代家电产品的时代,“冲突”一词听上去古趣盎然。我们看到一种突出的对比:创业企业里的80年代忠诚度锐减,随时准备革企业的命、革创业者的命,这是一群新时代下的“陈世美”。
对于很多咨询公司来说,80年代是个令他们兴奋的词汇,因为他们的客户中,不只是一些永远强调“新一代”的企业在致力于成为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些传统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这个未来消费主力军的重要性和不同寻常。招商银行、联想、百事可乐、苹果电脑、纽曼MP3、美特斯邦威、雀巢、耐克,各大品牌在新营销群体培养上,从头至尾做出讨好80年代的姿态,花费大把银子请来80年代偶像周杰伦、Rain、蔡依林、周笔畅等大牌明星作代言,从设计到宣传,无不考虑80年代不求同只存异的消费心理,极尽讨好之能事策划到脑细胞严重缺氧,但即使这样,80年代也依然不买帐,说陈世美就陈世美,毫不留情的革了原配的命,另寻新欢。
80年代的陈世美特征早已引起创业群体的普遍关注,集中于一些网络、影视、动漫、网游、网购等新产业形式,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无不结合产业本身的受众对象开发创业产品,为了迎合80年代最新的消费口味,一些创业者更是花了大量精力在80年代这个群体本身中寻找人才,最新潮的款式、最大胆的设计、最in的创意,一切的努力只希望能号到80年代的脉,避免成为秦香莲。
当前,在新的经管教案中,如何管理80后是一个单独的课题,研究发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所有年龄层次中最低,而跳槽率最高。对于80年代来说,他们与父辈曾经对企业的坚守态度早已迥然,他们的父辈,是习惯于集体生活和单位的一代,总是坚守一个道德底线,总存有“一个岗位一个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传统心理,而在80年代的价值观里,道德并不是一个底线标准。80年代的革命口号是:不触犯法律,在此范围内,一切都可以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工作当中去。现如今,最大的80年代生人也不过26岁,20上下的年纪早早因为网络时代的涉猎而成为某些行业的新生力量,对现代过分的接近对传统过分的生熟,造就了80年代新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管理制度、策划流程、创意理念、企业精神,无一例外,对创业企业来说,80年代锐减的企业忠诚度以及革命有理态度早已成为企业关注的一大课题。
曾几何时,变革从社会和经济层面全线退出,汇聚到文化和社会生活上,产生一茬一茬自以为是、大言不惭地的实验者。这恰恰是因为20上下的人还不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的存在,而仅仅是一种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的存在。
哪个年代都会感冒发烧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暗合
对于判断力,一个原于太有经验,一个原于经验全无;对于自以为是,一个原于太过强大,一个原于太过孱弱。创业者与80年代,两个相同的关键词,诠释了一种命为“自以为是”的通病,等他更加年老,等他不再年轻,回过头去,原来,不同的年代都会感冒发烧,并无二致。
冲突究竟是什么? 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由阡陌交通的小路而来,和 "西西里僵局"正好暗合。我们通常以为冲突是一种结果,比如纠纷、争论、争吵、对抗、碰撞,实际上,冲突就是一种选择、衡量、稍稍感到抵触的状态,冲突是一种开始,蕴含无数的可能。
创业者与80年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创业道路,不同的生活领悟,其中,冲突横生,就如“冲突”一词恰好与西西里僵局暗合一样,创业者的道路上,年老的与年少的,老生代与新生代,传统与现代,因着人类承前启后的秉性一脉相承,年少的轻狂,年老的执拗,同样因着生活的延续发生暗合。
暗合之——关键词:判断力 自以为是
创业者:年过四十,有了判断,有了逻辑,更重要的是,有了实现自己想法的手段。在他年轻时乘虚而入的一些东西,如梦幻、遐想、缪见等,正在被他逐个清理出门户。他具有一种坦诚直率,具有一是一、二是二的判断力。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阻止他做出判断。他喜欢控制事物的进程,所有参与者的行动和思维,慢慢都进入了他的控制范围之内,自以为是渐渐成了他的呼吸和饮食。踌躇满志与心力交瘁变换,拉磨的驴子与至尊的皇帝交替。
他同样没有意识到,伴随判断力的提升,对新鲜事物的排斥力也跟着提升。他抛弃了梦幻与谬见,也就开始疏离了想象力。在他青春之光辉的朝霞中,虚构的诗意作品为他勾勒出炫目的场景,使他春心荡漾,急切地想把这一场景化为现实,急切地想攀摘彩虹。想象力与激情,这个人生创造最重要的东西,现在却正收拾行装,要离开他!
80年代:“在今天的中国,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会有很多不同的路。当有这么多不同的道路可以选择的时候,没有理由总是沿着那条正经的路去走。”年轻的韩寒在他的第一本书里这样写道,这句话不经意透漏了80一代自以为是的判断力。
80年代相信灵感,崇尚创意,颠覆一切,否定一切,谁说 1+1一定等于2?谁规定雷锋叔叔就不能恶搞?蒙娜丽莎不可以换脸?潘东子不能变成一个整日作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谁又能制止让潘石屹成为潘东子他爹?
记者札记:对于判断力,一个原于太有经验,一个原于经验全无;对于自以为是,一个原于太过强大,一个原于太过孱弱。创业者与80年代,两个相同的关键词,诠释了一种命为“自以为是”的通病,等他更加年老,等他不再年轻,回过头去,原来,不同的年代都会感冒发烧,并无二致。
暗合之——关键词:年龄段愤世嫉俗
创业者:年过四十,尤其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恨不得拿一天当十天用。他有太多的服从:服从市场、服从客户、服从官员,甚至服从他的部下!那么多事情,那么点时间,他恨不能把自己掰成八瓣!可是看看周围那些人,偏偏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在他眼前飘来飘去,好像世界属于他们。不紧不慢地混日子且昏昏然,一种义愤不由得油然而生。
年纪轻轻的,穷光蛋一个,不知道在工作上下多少力,却整天围着情人转!干一点点事,就伸手要报酬,也不知道害羞!难道这不是在增加你自己的本事吗,不是在增加你自己的无形资产吗!我们当年一门心思全在事业上,哪里有过一个周末?哪里有过正常的作息钟点!就那点激情,五分钟就过去了,很快被些无关紧要的短信和电话牵引走了!难道他们就不先想想自己的未来靠什么?
80年代:虚无是口号,一天二十四小时或者无聊到发慌或者游戏到天亮。谁都不服,白天游戏厅,夜晚蹦迪场,日子过得了无生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看谁都像傻X。
女朋友多怎么了?证明我有魅力!加班不加薪,凭什么旷工要减薪?讲奉献凭啥忽视报酬!动不动"我们那时候","当初","这些当初多容易"等等,傻冒,咋就不学好历史呢?啥是历史?历史就是你津津乐道的那个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
记者札记: 他,忘记了自己当年因为紧张而局促,因为崇拜而慌张的境况,好像他生来就这样从容与勤奋,天底下的事好像他一个人干,都会比养着这么多人强;他,自信到一切凭感觉,好像他是世界的中心,炒鱿鱼有什么了不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与他,唯我独尊的情结,在怨天尤人情绪的浇灌下悄然滋长。一样愤世嫉俗,无法敏锐地从他人身上捕捉闪光的东西,排斥的磁场,终成两极。
老范的烦恼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编辑部的小故事
老范问:创业者,你有对策吗?
主编姓范,三十几岁的年纪,依然呈风流倜傥状,自称老范。我疑心老范是决意与编辑部里的80年代划清界限才会对“老”字情有独钟。
老范的口头禅是:要站在创业者的立场说话。说这话的时候,老范眉头紧蹙,语气中总包含恨铁不成钢的扼腕,老范是从创业者中来到创业者中去实践论的坚定拥护者,他经常质问我们:天天坐在电脑前就能知道创业者的“头疼脑热”?
老范爱问问题,反问句式在办公室频频出现,我想对于80年代老范已经无奈,开始的时候,老范讲道理用陈述句,后来效果实在甚微,改用感叹句,孙悟空打妖精唐僧不领情,奈何只能转为反问句,谁知问号依然敲打不了80年代的“油盐不进”,最后,老范破釜成舟启用祈使句,替我们思考。
如今,如何与80后打交道成了困扰老范的一个命题。老范自嘲自己还很幸运,在与众多创业者的交流中,原来大家都面对同样的西西里僵局。一位创业者请求老范给其公司里的80一代讲讲什么是创业精神,言辞恳切,瞬间将老范推至救世主的神X,老范有口难言,暗暗下决心,9月一定将“僵局”摆上杂志,全体讨论。
老范问:创业者,你有对策吗?
冲突究竟是什么?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由阡陌交通的小路而来,和“西西里僵局”正好暗合。我们通常以为冲突是一种结果,比如纠纷、争论、争吵、对抗、碰撞,实际上,冲突就是一种选择、衡量、稍稍感到抵触的状态,冲突是一种开始,蕴含无数的可能。
9月的冲突从何而来?源于一次请求。办公室里,主编给我们讲在某次采访中,一位创业者慎重要求:老范,给我那帮80后的公司崽崽们讲讲什么是创业精神!
呜呼哀哉。西西里僵局——奇怪的是到目前为止针对创业者与80后如何打交道这个命题仍然是个谜,是项空白,是个疑问。
冲突面面观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冲突浅析
文/伍一
台湾作家吴若权曾这样总结:60及70年代出生的一代都是懂得反省的一代;不同的是,1960年出生的一代是自我反省的一代,1970年出生的一代则是反省时代的一代,至于80年代出生的一代,则是不懂得反省为何物的一代。
眼下,这群被称之为不懂得反省为何物的一代,如果不按写作领域里的郭敬明、韩寒之流区分,“80年代”代表的是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现在,这个群体已经达到了2.8亿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2.8亿里1980—1984年的这部分大多已出来工作,尽管身处企业的80后常常极力申辩。
尽管躺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命为“跨掉一代”的春树——80后拒绝其为代言人,尽管1980年出生的姚明在NBA打篮球,也尽管1981年出生的李想白手起家创业已成亿万富翁,60一代、70一代还是给80年代贴上“自私”“自我”“物质至上”的标签。
标签是有道理的,而改变又是怎么发生的——80后的父母大多都亲历亲为了中国澎湃的经济大潮,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后的中国,第一次贫苦了几子几辈的穷人开始撒开膀子投入社会经天纬地的大变革中.他们极力想变富,想方设法赚钱或者有权,客观地说物质生活的极端上进已经造就了精神上的忽视,在他们颠沛流离折腾着前赴后继大浪淘沙的时候,他们提供给襁褓中80年代生人的婴儿牛奶面包。作为最痛恨饥寒交迫的一代,他们拼了命的热切付出,目的单纯的纯粹:尽可能让自己血管里延续的血液不受二茬罪。
因果就此埋下。一方延续传统,一方与传统割裂。在电视、网络、电信等现代信息工具的影响下,“长大后我并没有成为你”,相反,作为80年代的父辈,一大批创业者面对企业发展、与时俱进这样的大趋势不得不在新形式下面对一群80年代生人的员工、客户、受众或者自己的孩子。从《时代》封面出现4个中国80后开始,到超级女生现象影响了商业营销与战略,创业者再也不会轻视这个“不懂得反省”的一代。他们迷茫,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敬业,打开互联网开始关注这一代。在与80年代打交道的期间,创业者陷入“发现”与“忽视”并存的冲突中,网络的应用培养了一群思维敏捷、创意无限扩大、亮点时刻迸发的机智员工。同样,网络的虚无又使80年代的头脑意识中纪律空前低下,漠视企业传承精神,无视企业发展道德考量,无限膨胀“创意”而忽视市场中的真金白银。对于80年代,创业者的惊喜与惊叹时刻并存,代与代的沟壑再也不是“应不应该教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此类命题,而是,在新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业者如何与80年代打交道?如何处理仇恨?如何在年龄冲突、生活冲突、态度冲突、沟通冲突等西西里僵局的路口解开羁绊?
看上去很美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老耿的故事
文/伍一
对于80一代,因为跨度太大,速度太快,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多少有点失重、失衡,像刚看过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却突然被人拖到另一个展厅,看一把当作艺术品挂在墙上的尿壶,许久回不过神来。
我们这一代创业者的经历要讲给80年代的人听,简直要笑掉他们的牙。7岁的时候还没见过彩电,看场电影要骑五个小时的车,和姑娘谈恋爱三个月后才敢拉拉小手、亲亲小嘴,创业之初为了省几十块钱进货跟单坐顺路拉猪的车,两天一夜一边忍受车里的恶臭,一边面对十几头母猪嗷嗷的咆哮......
对于我的革命家史,80年代的人嗤之以鼻。卫生间里两个臭小子边撒尿边叫我傻X,并声称我为刑事罪犯,曾与十几头母猪非法同居,我气得吹胡子瞪眼,顾不得形象提了裤子往外间冲期望抓个现行,哪成想,这俩小子见了我面不改色心不跳,一个问我:耿总,您便秘?一个问我:耿总,您内分泌失调?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又是一群怎样的员工?对于80一代,因为跨度太大,速度太快,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多少有点失重、失衡,像刚看过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却突然被人拖到另一个展厅,看一把当作艺术品挂在墙上的尿壶,许久回不过神来。公司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80年代的小年轻集体“公车上书”,人人签名义愤填膺呼吁要废除时弊大兴革命;不再“早朝”之后,企划部的80一族天天拿方便当随便,下午两三点不招面,眼见与客户约定的时间将至,火急火燎的电话催促,那头一句:“没灵感”!咔嚓压了电话;第二天辞退决定送达,砰的一下撞开办公室的大门,梗着脖子大声喊:“凭什么辞退我?”然后,劳动法、刑法、民法、国际人权法,凑合着整合一部似是而非的国际法向我开炮。我问:80年代这群孩子怎么了?
偶尔坐下来推心置腹,讲讲创业精神、讲讲社会责任、个人价值,情到深处把自己都给感动的一塌糊涂,对面的脸孔却一副消化不良的模样,什么精神?什么信仰?在80年代眼里全成了权术的表演,他们自我的拒绝一切可能的真诚。每当这时候,我都压抑不了的愤怒,我想问问这些80年代的孩子们,你们凭什么这么牛?你们的资本在哪里?生于80年代,并不意味着得道成仙,即便再做出标榜自我、追求个性的姿态也罢,凡人遇到的事,你们一样也落不下,你们一样会生老病死,一样会发胖,一样会长妊娠纹,一样会添一岁的年纪,一样会有生活的压力,中年危机,创业之艰,守业之难,一样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并每日接送,一样要在家中有人生病的时候唯唯诺诺的在上司面前请假,你们遇到的事情,是李白李宇春周杰伦布兰妮都会遇到的事情,只是你们不知道,我们与你们的区别只是时代给了你们一个可以胡言乱语、任意妄为的假象。你们顶着一头红发到医院看腰间盘突出,你们头疼脑热也依然得进医院打点滴,你们以为像韩寒一样骂医院是个屁,就不用再打乙肝疫苗?
2005年,80年代的代表人物郭敬明抄袭事件让媒体搞得沸沸扬扬,法院都判决了可这小子拒不承认,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的年代面对错误从来没有这么“坚强”过,在公司里,这样的80年代“英雄”举不胜举,挥舞“自我”的大旗摆出战斗的姿势,从年龄冲突、生活冲突、态度冲突、理念冲突到沟通冲突,几乎留下了仇恨的影子,创业者与80年代如何打交道成了目前很多创业企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一代,一个偏爱否定的一代,一个唾弃做作崇尚个性的一代,一个有问题的一代,当超女影响了营销的教科书,当25岁的李想创业成为亿万富翁,创业者与80年代的西西里僵局,终于成了一个命题。
革命有理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陈世美现象
文/伍一
变革从社会和经济层面全线退出,汇聚到文化和社会生活上,产生一茬一茬自以为是、大言不惭地的实验者。这恰恰是因为20上下的人还不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的存在,而仅仅是一种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的存在。
在每隔数月就推出新一代家电产品的时代,“冲突”一词听上去古趣盎然。我们看到一种突出的对比:创业企业里的80年代忠诚度锐减,随时准备革企业的命、革创业者的命,这是一群新时代下的“陈世美”。
对于很多咨询公司来说,80年代是个令他们兴奋的词汇,因为他们的客户中,不只是一些永远强调“新一代”的企业在致力于成为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些传统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这个未来消费主力军的重要性和不同寻常。招商银行、联想、百事可乐、苹果电脑、纽曼MP3、美特斯邦威、雀巢、耐克,各大品牌在新营销群体培养上,从头至尾做出讨好80年代的姿态,花费大把银子请来80年代偶像周杰伦、Rain、蔡依林、周笔畅等大牌明星作代言,从设计到宣传,无不考虑80年代不求同只存异的消费心理,极尽讨好之能事策划到脑细胞严重缺氧,但即使这样,80年代也依然不买帐,说陈世美就陈世美,毫不留情的革了原配的命,另寻新欢。
80年代的陈世美特征早已引起创业群体的普遍关注,集中于一些网络、影视、动漫、网游、网购等新产业形式,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无不结合产业本身的受众对象开发创业产品,为了迎合80年代最新的消费口味,一些创业者更是花了大量精力在80年代这个群体本身中寻找人才,最新潮的款式、最大胆的设计、最in的创意,一切的努力只希望能号到80年代的脉,避免成为秦香莲。
当前,在新的经管教案中,如何管理80后是一个单独的课题,研究发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所有年龄层次中最低,而跳槽率最高。对于80年代来说,他们与父辈曾经对企业的坚守态度早已迥然,他们的父辈,是习惯于集体生活和单位的一代,总是坚守一个道德底线,总存有“一个岗位一个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传统心理,而在80年代的价值观里,道德并不是一个底线标准。80年代的革命口号是:不触犯法律,在此范围内,一切都可以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工作当中去。现如今,最大的80年代生人也不过26岁,20上下的年纪早早因为网络时代的涉猎而成为某些行业的新生力量,对现代过分的接近对传统过分的生熟,造就了80年代新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管理制度、策划流程、创意理念、企业精神,无一例外,对创业企业来说,80年代锐减的企业忠诚度以及革命有理态度早已成为企业关注的一大课题。
曾几何时,变革从社会和经济层面全线退出,汇聚到文化和社会生活上,产生一茬一茬自以为是、大言不惭地的实验者。这恰恰是因为20上下的人还不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的存在,而仅仅是一种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的存在。
哪个年代都会感冒发烧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暗合
对于判断力,一个原于太有经验,一个原于经验全无;对于自以为是,一个原于太过强大,一个原于太过孱弱。创业者与80年代,两个相同的关键词,诠释了一种命为“自以为是”的通病,等他更加年老,等他不再年轻,回过头去,原来,不同的年代都会感冒发烧,并无二致。
冲突究竟是什么? 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由阡陌交通的小路而来,和 "西西里僵局"正好暗合。我们通常以为冲突是一种结果,比如纠纷、争论、争吵、对抗、碰撞,实际上,冲突就是一种选择、衡量、稍稍感到抵触的状态,冲突是一种开始,蕴含无数的可能。
创业者与80年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创业道路,不同的生活领悟,其中,冲突横生,就如“冲突”一词恰好与西西里僵局暗合一样,创业者的道路上,年老的与年少的,老生代与新生代,传统与现代,因着人类承前启后的秉性一脉相承,年少的轻狂,年老的执拗,同样因着生活的延续发生暗合。
暗合之——关键词:判断力 自以为是
创业者:年过四十,有了判断,有了逻辑,更重要的是,有了实现自己想法的手段。在他年轻时乘虚而入的一些东西,如梦幻、遐想、缪见等,正在被他逐个清理出门户。他具有一种坦诚直率,具有一是一、二是二的判断力。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阻止他做出判断。他喜欢控制事物的进程,所有参与者的行动和思维,慢慢都进入了他的控制范围之内,自以为是渐渐成了他的呼吸和饮食。踌躇满志与心力交瘁变换,拉磨的驴子与至尊的皇帝交替。
他同样没有意识到,伴随判断力的提升,对新鲜事物的排斥力也跟着提升。他抛弃了梦幻与谬见,也就开始疏离了想象力。在他青春之光辉的朝霞中,虚构的诗意作品为他勾勒出炫目的场景,使他春心荡漾,急切地想把这一场景化为现实,急切地想攀摘彩虹。想象力与激情,这个人生创造最重要的东西,现在却正收拾行装,要离开他!
80年代:“在今天的中国,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会有很多不同的路。当有这么多不同的道路可以选择的时候,没有理由总是沿着那条正经的路去走。”年轻的韩寒在他的第一本书里这样写道,这句话不经意透漏了80一代自以为是的判断力。
80年代相信灵感,崇尚创意,颠覆一切,否定一切,谁说 1+1一定等于2?谁规定雷锋叔叔就不能恶搞?蒙娜丽莎不可以换脸?潘东子不能变成一个整日作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谁又能制止让潘石屹成为潘东子他爹?
记者札记:对于判断力,一个原于太有经验,一个原于经验全无;对于自以为是,一个原于太过强大,一个原于太过孱弱。创业者与80年代,两个相同的关键词,诠释了一种命为“自以为是”的通病,等他更加年老,等他不再年轻,回过头去,原来,不同的年代都会感冒发烧,并无二致。
暗合之——关键词:年龄段愤世嫉俗
创业者:年过四十,尤其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恨不得拿一天当十天用。他有太多的服从:服从市场、服从客户、服从官员,甚至服从他的部下!那么多事情,那么点时间,他恨不能把自己掰成八瓣!可是看看周围那些人,偏偏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在他眼前飘来飘去,好像世界属于他们。不紧不慢地混日子且昏昏然,一种义愤不由得油然而生。
年纪轻轻的,穷光蛋一个,不知道在工作上下多少力,却整天围着情人转!干一点点事,就伸手要报酬,也不知道害羞!难道这不是在增加你自己的本事吗,不是在增加你自己的无形资产吗!我们当年一门心思全在事业上,哪里有过一个周末?哪里有过正常的作息钟点!就那点激情,五分钟就过去了,很快被些无关紧要的短信和电话牵引走了!难道他们就不先想想自己的未来靠什么?
80年代:虚无是口号,一天二十四小时或者无聊到发慌或者游戏到天亮。谁都不服,白天游戏厅,夜晚蹦迪场,日子过得了无生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看谁都像傻X。
女朋友多怎么了?证明我有魅力!加班不加薪,凭什么旷工要减薪?讲奉献凭啥忽视报酬!动不动"我们那时候","当初","这些当初多容易"等等,傻冒,咋就不学好历史呢?啥是历史?历史就是你津津乐道的那个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
记者札记: 他,忘记了自己当年因为紧张而局促,因为崇拜而慌张的境况,好像他生来就这样从容与勤奋,天底下的事好像他一个人干,都会比养着这么多人强;他,自信到一切凭感觉,好像他是世界的中心,炒鱿鱼有什么了不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与他,唯我独尊的情结,在怨天尤人情绪的浇灌下悄然滋长。一样愤世嫉俗,无法敏锐地从他人身上捕捉闪光的东西,排斥的磁场,终成两极。
老范的烦恼
创业者与80后冲突之——编辑部的小故事
老范问:创业者,你有对策吗?
主编姓范,三十几岁的年纪,依然呈风流倜傥状,自称老范。我疑心老范是决意与编辑部里的80年代划清界限才会对“老”字情有独钟。
老范的口头禅是:要站在创业者的立场说话。说这话的时候,老范眉头紧蹙,语气中总包含恨铁不成钢的扼腕,老范是从创业者中来到创业者中去实践论的坚定拥护者,他经常质问我们:天天坐在电脑前就能知道创业者的“头疼脑热”?
老范爱问问题,反问句式在办公室频频出现,我想对于80年代老范已经无奈,开始的时候,老范讲道理用陈述句,后来效果实在甚微,改用感叹句,孙悟空打妖精唐僧不领情,奈何只能转为反问句,谁知问号依然敲打不了80年代的“油盐不进”,最后,老范破釜成舟启用祈使句,替我们思考。
如今,如何与80后打交道成了困扰老范的一个命题。老范自嘲自己还很幸运,在与众多创业者的交流中,原来大家都面对同样的西西里僵局。一位创业者请求老范给其公司里的80一代讲讲什么是创业精神,言辞恳切,瞬间将老范推至救世主的神X,老范有口难言,暗暗下决心,9月一定将“僵局”摆上杂志,全体讨论。
老范问:创业者,你有对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