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概括,落实双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u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促织”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反思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课课堂教学得失,并概括了文言教学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促织》 教学案例 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目前倡导个性化、多元化解读文本的趋势下,有的教师放弃了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归纳。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得多,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却没有得到发展,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把握不深刻。因此笔者借鉴传统教法,让学生拟小标题,将学生置于“通过写……,表达了……”认知图式中,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提高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本功。
  《促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节曲折,教学设计上宜以情节梳理带动文意理解及文言知识积累。
  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已经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作了批注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案例描述
  该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情节的理解带动对文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能在书上作批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共六个部分分别属于哪几段,并且板书于黑板。
  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给每段拟一个小标题,要求:1.尽量含“虫”字;2.尽量在原文中找相关信息;3.最好每段的小标题字数一致,结构大致相同,以七字为佳。
  环节三:展示学习成果,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本组所拟的小标题。每段尽量多写,以比较优劣。学生的答案尽管有的用词不是很恰当,概括性不强,但也有拟得比较精当的,如第一段有写“尚促织导致民不聊生”(“导致”删去更好)、“官摊派‘名’不聊生”(“名”即成名)、“宫尚促织岁征民间”。学生踊跃上台表演。
  环节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各小标题的优劣来带动学生理解文意并且积累文言知识,重要句子让学生当堂翻译。教师展示所拟标题。板书:1.常征虫劳民伤财;2.官征虫成名遭杖;3.求解脱成妻卜虫;4.得神助执图捕虫;5.窃发盆虫死儿悲;6.怒转喜成名得虫;7.博一笑小虫显能;8.虫卓异化祸成福;9.刺贪虐一虫关命。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总体来看,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标题用词欠精当,概括性差,但部分标题概括性强,能覆盖段落内容,有出彩部分。下面结合教学具体谈谈:
  1.“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侧重多元化解读而忽视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认知心理学上说,“通过写……,表达了……”是重要的认知图式,只有当我们弄清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即写了什么之后,才能对这篇文章有初步的整体的感知,才能进一步思考“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等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概括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是重要内容。如果一味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而忽视了根本的东西,那么学生对文本势必浮于浅层次的理解,不能形成深刻的记忆。本人借鉴中国国文传统教法,让学生拟小标题,归纳段落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促进阅读教学,实现“以写促读”的目的。《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学生有了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就能独立地读书看报,因此,归纳概括能力是中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2.“文言结合”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目前有的语文老师在教授文言文时有两种倾向:古汉语倾向和现代散文倾向。前一种倾向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整堂课只有古汉语知识积累,没有课文鉴赏,学生感觉枯燥;后一种倾向把文言文当现代散文来教,整堂课进行内容鉴赏,但是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没有得到落实。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很多语文教师对此作了积极探索,将落实基础知识和内容鉴赏结合起来,以文意的理解带动文言知识的积累,这样可避免教学过程的枯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以“文”为主还是以“言”为主,要视文章而定。一般说来,文采斐然、情节生动、感情充沛的文章宜以“文”为主,史传文学、说理文章宜以“言”为主。《促织》情节曲折生动,是学生的兴趣点,因此我定下了以情节带文言基础知识积累的策略。
  3.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感教学流派代表人物洪镇涛指出语感的培养需要对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在《促织》的教学中,让学生拟小标题,这是运用语言的过程,然后对各组答案进行比较,领悟语言。学生在比较小标题过程中提高了语言感受力。
  尽管本课的方法能夯实学生基础,但是没有时间朗读,语感的培养打了折扣。学生讨论欠热烈,似乎胸有成竹,觉得不必过多讨论。这也许是学生借助了《三维设计》教参上“脉络梳理”的归纳。老师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广西鹿寨中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的精益求精,讲究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追求一种科学的逻辑美。有的教师更把教学当作一种“工艺”过程对待,醉心于运用雕塑家的艺术对本该让学生体悟的教学内容精雕细琢,或者把教学内容切碎成许多知识点要求学生机械地掌握。殊不知,过于精确化的科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压抑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其实适度运用“模糊教学”更能促进语文教学尽快向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迈进。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摘 要】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浸润、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课。语文贵在平淡、简单、扎实、轻松,这样的语文才是本真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平淡 简单 扎实 轻松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浸润、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读
【摘 要】高考在即,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复习效果,是每一位高三教师、学生的愿望,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转换,学会甄别,学会对应,学会提升,就一定会取得复习的增值高效。  【关键词】复习 转换 甄别 对应 提升    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写过一首题为《春日》的诗,诗句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高考进入考前调整的关键时刻,用这
【摘 要】崔颢的二首《长干曲》,作品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揣摩,却大有深意,充满着一种审美的“至味”。本文对这两篇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从其朴素平淡的文学表达中,寻求其内在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崔颢 《长干曲》 平淡 意蕴    《长干曲》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我读过三次《长干曲》。
【摘 要】把握科学类文章阅读在高考中的采分点,以十类高频词句作为提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明确科学类文章阅读在高考试题中的设误类型,在训练中掌握解题的“四步法”。从而达到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采分点 词句 类型 步骤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全国卷)我们不难发现,一卷小阅读对科学类文章的考查,不论是从内容,还是试题类型都日趋稳定和成熟,考生的得分也是稳中有升,但总的来看,考生的得分能力
《赤壁赋》是宋代著名学者苏轼的一篇千古美文。它以大气轩昂,文质兼美而著称。多少年来,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成功引导学生进行了多种有个性的解读,鲜活丰美,卓有成效。我在这里主要从《赤壁赋》读写结合教学进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一些尝试性地探讨。  依托赋体寻“风月”?摇营造良好学习情绪  赋从结构、语言方面看,赋可归属散文范畴。而它似诗似文的特征,又与散文诗有些相像。其特点以四、六字句为主,骈散结合;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就是人们必备的一项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还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或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在阅读过
【摘 要】在高考作文的叙事文写作中,真情实感是对作文的基本要求,本文针对这类作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考场中写出真情实感:描写要生活片断化;叙事要细节处理化;人物刻画要多角度化。  【关键词】生活片断 细节处理 人物刻画 真情实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也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
于漪老师曾说过:“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在我看来,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语言“粘”住学生,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特定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于耳” 首先是听懂,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避免语言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说话大声清晰
[摘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演讲恰好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学中把四者统一成一个整体,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演讲作文 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基础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演讲恰好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学中把四者统一成一个整体,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