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十类词句 洞察十二误区 提升应试能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g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握科学类文章阅读在高考中的采分点,以十类高频词句作为提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明确科学类文章阅读在高考试题中的设误类型,在训练中掌握解题的“四步法”。从而达到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采分点 词句 类型 步骤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全国卷)我们不难发现,一卷小阅读对科学类文章的考查,不论是从内容,还是试题类型都日趋稳定和成熟,考生的得分也是稳中有升,但总的来看,考生的得分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本文就提高阅读科学类文章的应试能力谈几点看法。
  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重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
  一、明确阅读科学类文章应具备的认知事物的常识和精神品质
  1.准确客观的认知能力
  2.一分为二的求知态度
  3.包容的思想
  4.探索的精神
  5.辩证的思维
  6.发展的眼光
  其中3—6尤其针对古今中外思想上的碰撞、文化上的交流、学术上的对接、意识上的对立、价值观上的差异,我们更要有兼容并包的思想,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不断前进的发展的眼光。
  二、把握科学类文章阅读在高考中的采分点
  1.注重对成果的概念的理解。
  2.注重取得成果的过程,明确取得该项成果的依据,特别是理论依据。
  3.在获得成果的过程中凭借、借助了什么设备,还需要或具备什么特殊条件。
  4.该项成果具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特别要注意其缺点、不足或局限性。
  5.明确人们对该成果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6.某种学术理论在过去发挥了何种作用,有什么局限性;今天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科学的做法是什么。
  7.对某种学术理论的新认知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8.通过对新事物的认知或对旧事物的新认知,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三、关注科学类文章阅读中的十类高频词句
  提取文中信息是科学类文章阅读的主要任务,通过标志性的语言文字来锁定信息区间,是准确提取信息的关键。在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中,有十类词句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因为这十类词句所在的区间,往往是信息最集中的区间,也是在信息的提取、表述或转换上最容易“走样的地方”,因而也是命题者设计“陷阱”时最受青睐的区间,所以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关注十类词句是我们洞察“陷阱”最有效的方法。
  1.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语:从前、正在、已经、将来、未来、早期、先期、具体时间;
  2.表示推断假设或者预测的词语:或许、也许、可能、设想;
  3.表示范围的词语:凡、全、都、所有、一切、部分、少量、一些、有些、大范围的、局部;
  4.表示否定或相对否定意义的词语:不、非、没有、否决、推翻、拒绝、严禁、取消;
  5.表示相反或相对相反的意义的词语:降低、缩小、成反比、不同于、截然相反、背道而驰;
  6.表示插入性的词语:据说、由此看来、总之、综上所述、我之所以这样说、除此之外、也还有一种说法、另外;
  7.表示顺序的词语: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
  8.表示句间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9.表示指代作用的代词:这、这些,那、那些;
  指代词“这”指代的内容可能离本体很近,也可能很远。做这类题时,必须回头“弄清”“这”以前的全部内容,找出陈述中心,找出前面的语句与含“这”语句的关系,同时还要关注“这”语句之后的内容。
  10.高度关注假设复句。
  在科学类文章中假设复句的使用频率是较高的。一种新的科学理论、观点、方法的提出与建立,总与大胆的假设分不开。考生要注意假设到哪里为止,另一方面设题内容是否将原文假设复句表达的内容当成事实来说了。如果结论是建立在两个以上的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得出的,那么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与结果建立联系。
  四、熟悉科学类文章阅读中设置错误项的十二种类型
  综观近五年高考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错误项的设置主要有十二种类型:
  1.整体与部分
  2.已然与未然
  3.或然与必然
  4.先期与后期
  5.主要与次要
  6.原因与结果
  7.言此与言彼
  8.肯定与否定
  9.客观与夸大
  10.相对与绝对
  11.有据与凭空
  12.朴素与描述
  五、掌握解答科学类文章的一般步骤
  科学类文章与一般说明文一样,其逻辑结构一般是“总-分-总”的结构。第一个“总”是概括要说明的事物,明确说明对象。“分”是说明的主体部分,它从被说明事物的逻辑系统,从被说明事物的产生过程、性质变化、功用、影响、危害、发展趋势等不同角度说明该事物。第二个“总”是总结概括全文,对被说明的事物进行概括和评价。特别注意的是分说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解答具体题目时,应分四步来完成:
  阅读题干(明确设问指向,做到有意阅读)锁定区间(缩小范围、定向突破)比较选项(遵循存同求异的原则)回归原文(复位验证)。
  总之,任何一种应试能力的形成,都是在良好习惯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训练形成的。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也不例外,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有一个从方法到能力的质的飞跃,才能突破这个增分的“瓶颈”。
  作者单位:甘肃民勤三中;甘肃民勤六中。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陈情表》一文旨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其思想和艺术魅力。以人为本即要学生弄清学习目标,利用课本剧表演、课堂问题讨论和内心体验等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体味亲情之美,孝道之重,增强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案例 课本剧 提问讨论 以人为本 反思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笔者利用高中语文新课
【摘 要】一名优秀教师的历练,首先应做到不断学习,诗意栖息;用知识与智慧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情感内涵;用自己无私的爱、人生感悟、张扬的个性去感染学生;用过硬的教学艺术、显著的教学业绩、永不停步的教育理想追求,去影响周围的教师。  【关键词】诗意栖息 超越自己 美丽学生    到美丽的江西南丰一中去,如果你问校门口保卫处人员;“谁是我们学校第一个到校办公的老师?”保卫处人员一定会说;“谢老师。”如果
【摘 要】新课改下的新教材的学习即将结束第一个轮回,关于选修教材的授课,一线的老师都进行了很多思考和探索。但是无论怎么样,都在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涵养上用心良苦,而让学生高效、大容量地阅读又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极力探索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对选修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解读。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参与与探究、个性化的阅读方式等等,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也启示着我们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
中学生写不好作文原因有二:一是感到没什么可写,二是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中学生生活实践较少,但毕竟还是有生活的,不是没什么东西可写。所以中学生写不好作文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不会用笔去表现生活。  人们总习惯地认为“用笔表现生活”,只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了,殊不知,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具体到中学生来说,初中的作文教学在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大面积提高高考作文成绩,既需要在平时的强化训练中循序渐进,更需要在科学备考中得到提升。在作文复习中,应把握应试作文的特点,明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细则,找到学生模拟考试中作文的“短板”与硬伤,对症下药,突破瓶颈。  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  所谓“作文中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写作能力以外的行文技巧。文面整洁,书写规范。考场作文要像“夕阳中的新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卷面整洁、书写美观的作文,会让阅卷
【摘 要】以《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对当前传统教法的分析,指出其中的误区,确立以审美鉴赏为主的教法,创新了该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中,着重体现“无”与“最”的关系,引导学生体验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审美 认知?摇“最” 人道主义  学生时代学过《世间最美的坟墓》,作为教师,自己也上过很多遍这篇课文,也曾多次聆听别的老师讲授该文,却一直没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教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的精益求精,讲究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追求一种科学的逻辑美。有的教师更把教学当作一种“工艺”过程对待,醉心于运用雕塑家的艺术对本该让学生体悟的教学内容精雕细琢,或者把教学内容切碎成许多知识点要求学生机械地掌握。殊不知,过于精确化的科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压抑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其实适度运用“模糊教学”更能促进语文教学尽快向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迈进。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摘 要】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浸润、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课。语文贵在平淡、简单、扎实、轻松,这样的语文才是本真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平淡 简单 扎实 轻松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浸润、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读
【摘 要】高考在即,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复习效果,是每一位高三教师、学生的愿望,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转换,学会甄别,学会对应,学会提升,就一定会取得复习的增值高效。  【关键词】复习 转换 甄别 对应 提升    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写过一首题为《春日》的诗,诗句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高考进入考前调整的关键时刻,用这
【摘 要】崔颢的二首《长干曲》,作品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揣摩,却大有深意,充满着一种审美的“至味”。本文对这两篇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从其朴素平淡的文学表达中,寻求其内在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崔颢 《长干曲》 平淡 意蕴    《长干曲》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我读过三次《长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