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原因及应对策略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7047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院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逃课好不好?无论是学生和学校以及社会都认为不好。但为什么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而且越演越烈呢?这里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教育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逃课主观原因
  1.第一代独生子女。近几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虽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明显,主要表现在乐于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力,抗挫折能力下降,对集体关注力下降。面对“辛苦”的学习和单调的生活,很多学生选择了“享受”或“逃避”,而方式之一就是逃课。
  2.厌学、不会学、盲目学。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限制,许多学生考大学以考上为前提,当上了高校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时,想改专业又不可能,所以只有消极的学习了。相当多的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当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目标,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出现了“不会学、盲目学”的现象,学习效果不佳。久而久之,逃课在所难免。
  3.学生中的职业干部。高校中学生组织众多,有校总会、校社团、校舍委会、各系学生会、各系团总支、各班班委会、各班团支部等,有的班级居然出现了“普通”同学是少数的现象。这些职业干部为了活跃和丰富学校、各系乃至班级的文化活动,在自我锻炼为目的推动下时常要耽误学习,结果出现了“干部同学很多,学习好的干部同学很少”的现象。
  4.为了生计而奔波。现在学费很高,大学生生活消费也很大,特困生为了生存奔波,生活比较好一点的学生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花费,在羞于向家里启齿的情况下,纷纷加入打工族,为了生计而奔走。所以当学习与挣钱发生矛盾时,只有牺牲一下学习时间了。
  
  (二)大学生逃课的客观原因
  1.大学扩招的综合后遗症之一。大学扩招使许多高校在三四年时间里,学校规模气势磅礴了四五倍。负面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低分学生占学生主体;教师队伍紧缺,低素质教师充斥讲堂;教学资源紧缺,大班上课已习以为常。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被折扣,这样的教学能把学生吸引在课堂吗?
  2.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简单。中国高校缺少名师大家,高水平的教师也不多,大学生想听到他们的讲学简直就是“奢求”,更多的是面对那些照本宣科的教师:或一本讲义已有十几年而从未更新;或课堂语言不太精彩,学生只想睡觉;或期末给学生划一下范围,自己孩子自己管。
  3.网络的影响。当今社会网络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无法回避。很多家长害怕学生在外上学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千叮咛,万嘱咐。某高校新生入学,一位家长在观察了学校周边环境后,很满意地说:“学校周边没有网吧,我们就放心了”。宿管老师听后哭笑不得——学校已把网孔安到了学生寝室。
  4.课程安排不合理。高校把很多学生不爱上的课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一节,下午的第一节或最后一节,学生这时不是睡觉就是饿了想吃饭,权衡再三“逃吧”。而很多选修课有的安排在党团活动时间,有的安排在晚上或周六、周日,整天忙于学习的学生为了休息,只有逃课。
  
  二、大学生逃课的策略应对
  
  (一)树立良好学风,开拓研究型大学
  以往一谈到学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加强学生的学风。笔者认为,一所高校学风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学风,试想一个不爱学习的教师,怎么感染、引导自己的学生爱学习呢?一所高校应首先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只有使教师在不断的研究、学习中掌握、熟知、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最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日常教学有新知识、新亮点,才能不断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要想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怎样才能使教师永保一桶水呢?只有不断的学习、研究。
  
  (二)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名师大家
  首先要严把留人关,留校任教的教师应具备博士、硕士水平,重点造就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名师大家,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通过名师大家的骨干作用,培养、带出一支好的科研教学队伍,适度的安排其讲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中塑造良好学风。
  
  (三)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现今的中国高等教育,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师素质的限制,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现今中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迫切的要求教育者革新教学方法,以培养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为此课堂教学应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为辅,充分发挥教育活动主体——学生的作用,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才,变被动的吸收为主动的获取。
  
  (四)树立学习目标,培养专业品质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学”,不知为什么而学的学习不是学习,当摆脱高考指挥棒的大学生,在感到一丝惬意的同时,也感到一种茫然,不知如何学习,怎样学习,为何学习。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更应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帮助他勇攀科学高峰,而不是照本宣科;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泛泛而论;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学科切入点,而不是讲完了就走。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一种有为的状态下学习,而不是在学不学都一样的想法中荒废青春。
  
  (五)增强团队意识,健全身心品质
  由于信息化的加快,使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由于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由于高校规模的越来越大,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使集体的观念越来越薄。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天之骄子,自身的优越感,使他们自信、富于创新。同样,优越的生活环境,从小缺少兄弟姐妹的家庭生活,也使我们的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抗挫折能力下降,不善于人际交往。直接表现为集体观念淡薄,交往能力下降,抑郁、孤避、精神失常、自杀等方面,而逃课只是其中一种平常现象。教育是为国家、民族服务的,一个不懂团结的民族注定是一盘散沙,要想使我们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就应使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懂得集体的重要,责任、荣誉、使命的意义,在健全他们身心的同时,更应增强团队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不辜负国家、民族、人民的寄托。我们的青少年才会承起更大的责任与使命,在这些大义面前,大学生的逃课还会有吗?
  
  (六)加强监管,积极引导
  在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等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给侥幸者以机会。要知道因为教育者的失职,让学生逃课了,那就是渎职,就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大学生逃课折射出我们教育体制中的一些缺陷,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使其尽快完善,使我们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更加优秀,承担起更大的民族责任和历史使命,更好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其他文献
数字水印技术(Digital Watermarking)是在不影响原始数据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嵌入版权信息,并且该信息不易被除去,只有专用的水印提取算法才能检测其中的信息。因此,数字水印技术作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文件的数量逐渐增加,我国各个高校给予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足够的重视.与传统的档案馆相比,数字档案馆具有资源丰富、检索速度快、传输速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主旋律。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对传统的教师知识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潮流中,对教师知识构成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观下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构成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传统的教师  发展观下的教师知识构成    综观国内
大学生海外访学项目已成为促进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的一项重要途径.在访学过程中实施“三全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在动态测量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对传感器灵敏度的校准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ISO16063-21标准(“应用参考传感器的比较法振动校准”)已提出对压电加
该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图书馆的百年发展概况,该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发展动力、开拓创新等方面剖析了其成功之道.对中国乡村文化的发展
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有效缓解即将搬入新的登记大厅人流压力,本着“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根本
随着院前急救的不断发展,在院前急救中应用远程医疗系统,不但能够提高院前急救的效果,同时还能发挥院前急救的作用,使院前急救能够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对患者的最大程度救治
鉴于配电自动化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校测控技术实验室建立了低压配电自动化监控系统。实验室现有的监控系统只能通过本地PC机进行监控,因此本课题研究任务就是采用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构建低压配电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在概述低压配电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讨论了嵌入式Web服务器在该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该过程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其中,硬件部分是以S3C
文章从概念、理论两个角度入手,对“互联网+”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及其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功能进行了解读;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面临的主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