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杂志 十五周年庆典活动聚焦9.25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977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9月25日,借国粹苑文化创业产业基地正式开园的东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杂志社联合国粹苑共同举办了两大雕塑颁奖典礼和三大雕塑展览,为杂志十五周年的庆典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雕塑》十五周年邀请展——金手指奖”及“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学术奖”的颁奖典礼于9月25日上午举行。典礼由著名主持人杨澜女士主持,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李牧、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张宇等政界人士以及众多艺术家和收藏家共同见证了这两个奖项的颁发。当日在现场观礼的观众达数千人。
  “金手指奖”由《雕塑》杂志社创始于2007年,致力于表彰有独立风格且注重技术或工艺的雕塑家,每次评出十名获奖者。第一届“金手指奖”由“2007泛雕塑艺术展”评委会评出。本届“金手指奖”的参评艺术家主要为《雕塑》十五周年特邀展及提名展的参展艺术家。获奖者为田世信、陈连富、王小蕙、徐光福、殷小烽、邓善琪、张峰、孙璐、李先海、黄泉福。
  获“金手指奖”的艺术家们,虽“在朝在野”受教育的背景各不相同,但各自发挥出鲜明的艺术风格。田世信的具像雕塑汲取了民间雕刻的大胆和夸张,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他还潜心专研大漆工艺,近年来推出的“王者之尊”系列漆塑引起了颇为良好的反应。陈连富一贯以优美简约而富有东方韵味的女人体著称,在铸造或雕刻工艺上极其讲究完美。徐光福关注于人之生存“困”境,以扎实的写实能力和观念性的反思走得更为当代。殷小烽以取材于东北少数民族历史的“嬷嬷人”名动一时,而今他的写实风格酣畅淋漓、收放自若,呈现了他过人的才气与能力。王小蕙被誉为海派木雕传人,她的作品雕刻造型简练,线条明快流畅,意境含蓄多情。她以一个女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灌注于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温馨、恬静、淳朴、优雅极具“女性味”的个性风格。张峰的写实雕塑热衷于虚实空间的关系处理及材料表面质感的处理,注重人体的体量感与内在含蓄,在现代主义的外在形式下包含了古典的抒情气质。孙璐的金属雕塑将工业时代的象征符号与自然的存在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理性的优雅里流露出率性的张扬。邓善琪来自中国台湾花莲,本为石雕佛像艺人,却凭着自身的勤奋和灵性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创作。他的现代佛像雕刻对于佛的造型进行了现代性的解构,重在呈现佛理而非偶像;而他的抽象石雕亦充分领会了现当代设计的技巧,优雅而充满柔韧的力量。李先海这两年来已经是名声鹊起,他的乌木雕刻在手法上沿用了巴蜀地区民间雕刻的技艺,然而却在民风民俗的题材中创造了充满原生态气质的现代作品。黄泉福是在传统木雕的基础上大胆创作出一批受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多次参加中国雕刻艺术节获得奖项。而这十位艺术家的共同特点在于,他们都在艺术道路上坚持着不媚俗、不盲从的价值取向,都是真正自己动手体验创作过程的真诚的艺术家。
  “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学术奖”的评选每年都伴随着毕业生雕塑展举行而展开。除了学术奖之外,也评选出若干名优秀奖。设立这个奖项的目的在于“发现和鼓励有潜力的艺术新人”及“肯定艺术院校积极的教学成果”。本年度的获奖毕业生分别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申旭栋、中国美术学院的殷双一、广州美术学院的江子迪、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李昕阳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Ally Bishop。亲临现场的领奖者们心里都非常激动,这次获奖无论是为他们的艺术道路,还是人生道路都书写了漂亮的一笔,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作为第十六届中国雕塑论坛的配套活动,“心声木鸣——首届中国现当代木雕艺术展”“《雕塑》十五周年特邀艺术家展——秋季展”和“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延续展)”这三大展览共同占据了国粹苑一号馆负一层一万平方米的空间。这些展览将于2010年11月底结束。
  “心声木鸣——首届中国现当代木雕艺术展”共有50余位作者的150余件优秀木雕作品参展。展览目的在于推出富有创新意义和独特风格的木雕艺术,展示现当代木雕艺术的发展状况。“木雕”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当下,伴随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木雕艺术在本质上受到了冲击,尤其是现当代艺术设计理念的注入,使得木雕艺术呈现出与传统迥异的风格与情趣。尽管当今艺术创造领域新材料风起云涌,新颖雕塑层出不穷,“木”依旧保持质朴温情、意趣天然的味道。木雕作为一种最贴近自然的雕塑艺术,更容易记载和保存作者创作之时的情绪、力量、手法,更利于我们接近艺术的本质,探讨艺术与材料之间的本体关系。2009年,《雕塑》杂志社出版以传统木雕艺术为内容的《木雕》专刊,对于传统木雕艺术的历史及创新发展作出了初步的理论梳理。在2010年的这个现当代木雕艺术展里,观赏者从中可以发现“木”作为雕塑传统材料所承载的新的时代审美价值,看到雕塑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技术与观念变革,并阅读到艺术家们独特的个体生命记忆。木雕展及其研讨会的具体内容都已经集结成册出版,该专刊与2010年《雕塑》杂志第5期同时发行。
  “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延续展)”从之前的两百多件作品中遴选了近100件进行展示。关于毕业生展及相关研讨会的具体内容也已经刊登于2010年《雕塑》杂志第4期。
  此次秋季展则是4月25日开幕的“《雕塑》杂志15周年特邀艺术家展”的延续,它继续集合国内重要雕塑家代表作品进行展出,表达了《雕塑》杂志社对长期以来关爱杂志成长的艺术家们的感谢之情。参加本次展览的雕塑家皆为《雕塑》杂志顾问委员会委员、艺术委员会委员、封面艺术家及我社长期关注的艺术家,他们是中国当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创造者和继承者。展览形式的特点是点、面结合。约20位雕塑家每人展出了10余件代表个人风格的作品。另有70多位艺术家,每人均展出一至两件代表作。展览上,王熙民先生特色的金色浮雕、韩美林先生稚拙诡谲的青铜动物、程允贤先生谨严的人物雕像、田金铎先生的经典代表作、田世信略带荒诞而意趣浓厚的雕塑、王小蕙典雅的木雕、沈允庆沧桑斑驳的焊接作品、董书兵哭泣的“孩子”、谭勋镌刻在旧年代器物上的“山水”,郑玉奎娇憨可人的陶艺京剧人物等等,品读起来,都令人咂舌不已。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展览和颁奖典礼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人才辈出的中国雕塑界。对于《雕塑》杂志而言,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创业容易守业难,唯有居安思危,不断地努力前行方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愿以此话与雕塑界同仁共勉!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视频资源具有动静结合、声图并茂特征,引入到生物教学中后,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展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容量,对于提升生物教学课堂效率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视频 资源 生物 教学  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实施,它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呢?视频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