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自主学习”?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探疑解难,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替代,学生能创造的教师要鼓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完全符合杜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是自主学习的突出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际上是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呢?
一、为自主学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1、优化教法,让课堂充满活力。一个有活力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应重视启发,强调独立思考,强调创造精神,具有民主性、开放性、生动性。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优化的教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引导,教师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学生有序地达成目标,给学生以定向性和激励的作用;二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
2、转换角色,让课堂充满亲和力。千百年来,教师总是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强调对知识的灌输,对教师的服从。今天,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课堂的管理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这将大大改变学生畏师的心理,有利于教学的民主化。课堂上打破一味地“灌输”,注重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相互协作,共同讨论;打破绝对的“服从”,鼓励大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放下过去的“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启发思维,组织教学。转换角色的出发点就是应该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具体地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在对话中,师生之间真诚倾听,相互包容,围绕有关内容,多向沟通,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对话的内容也必须是有趣的、开放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体体验和理解,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到对话中来。
3、引入时代“活水”,让课堂充满吸引力。今天的语文教师光凭“一张嘴”和“一本书”就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就一定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其中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时代“活水”包括在教学中运用形象化的手段,如图画、音像、多媒体等,还包括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引进竞争机制,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朗诵等形式,在班与班之间、组与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展开一系列的对抗赛。通过引入时代“活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4、走出课堂,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应积极组织以学生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的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扩大教学空间,引导学生亲近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畅游,获得美的体验,也引导学生在如参观、调查、访问、游戏等愉悦的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丰富多彩。
通过以上方法,必将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形成和谐地统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情感上营造气氛。
二、为自主学习提供智力上的保障。
1、指导学法,让自主学习有章可循。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课本只是个凭借,凭借它历练学生的读书本领。”因此,语文教师的任务决不限于向学生讲解一篇篇范文,更重要的是指点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学会正确的诵读文章、默读文章,对重要的文章能“精读”,对不太重要的文章能“略读”、“浏览”,在阅读过程中能对文本内容作相关的圈点批注,学会思考,通过对作品的品读,能够对作品中语言、形象、主题等作必要的赏析等。还如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让语言亮起来,让内容充实起来等。当然在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策略,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思维策略,并运用新的思维策略去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等等。
2、培养习惯,让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认真学语文》)从发展的角度看,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参与探究、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更是学生将来继续学习和成才的保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看,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听的方面:听人讲话的时候要精力集中,听思结合。说的方面:说话时要发音准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能打动人。读的方面:要坚持预习、复习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读思结合,边思考边做好读书笔记。写的方面:写字要规范,平时坚持写日记;作文时先构思,再写提纲,后写正文,写成后进行自我修改等等。此外,还应训练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习惯。能与他人合作是新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提升能力,让自主学习有效进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取得高效高质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项目中的40多个能力点。通过对这些能力点的训练,让学生达到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感悟、思维、提升能力的过程,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能运用于自主学习的稳定又长期的读写听说能力。
只有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加强语文能力的训练贯穿于全部课内外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的境界。
三、为自主学习提供心理上的准备。
自主性学习涉及人的情、知、意三个方面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还要和对学生的个性教育、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既是学生一种认知上的自我肯定,即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能够和他人合作好,能够自我负责。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用自我激励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自信也是一种情感上的积极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肯定学生、赞扬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
2、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自我评价不仅是对自主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括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的评价等几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有限,学生能否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不仅取决于所定目标的高低,而且更在于自身潜能所达到的极限。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加以反思,如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思维途径是否合理,练习有没有达到要求等等。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承认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扬长避短,发掘潜能,超越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重视学生自我监控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监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程度。进行自主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较好的自立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进行监视、调控、管理。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习的个性化,而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主体,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有着重要意义。这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好心态,扫除学习障碍,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四、为自主学习提供环境上的优化。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室,不是一般的空间或场地,它是教师实施有效教育教学的特殊环境,这种环境的构成包含着三个主要方面,即物理部分、人际部分和教育部分。优化环境,让学生个体与环境融合,就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
1、从物理部分看,教室的空间大小、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等要适合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资料教师已作充分准备或让学生准备就绪。
2、从人际部分看,教室是一个小社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构成了教室的人际内容,课堂上只有保证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自主学习才能顺利开展。教学中要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环境下,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3、从教育部分看,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也都是经过优化的,所有的设计都要服务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因而教师在授课前的教案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教案,才能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合情境,激发情感,激活思维,从而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明确了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必需。同时,我们也知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能够合作和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学中研究自主学习、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去关注、探索、实施。
宋保华,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东。
一、为自主学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1、优化教法,让课堂充满活力。一个有活力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应重视启发,强调独立思考,强调创造精神,具有民主性、开放性、生动性。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优化的教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引导,教师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学生有序地达成目标,给学生以定向性和激励的作用;二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
2、转换角色,让课堂充满亲和力。千百年来,教师总是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强调对知识的灌输,对教师的服从。今天,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课堂的管理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这将大大改变学生畏师的心理,有利于教学的民主化。课堂上打破一味地“灌输”,注重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相互协作,共同讨论;打破绝对的“服从”,鼓励大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放下过去的“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启发思维,组织教学。转换角色的出发点就是应该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具体地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在对话中,师生之间真诚倾听,相互包容,围绕有关内容,多向沟通,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对话的内容也必须是有趣的、开放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体体验和理解,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到对话中来。
3、引入时代“活水”,让课堂充满吸引力。今天的语文教师光凭“一张嘴”和“一本书”就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就一定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其中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时代“活水”包括在教学中运用形象化的手段,如图画、音像、多媒体等,还包括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引进竞争机制,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朗诵等形式,在班与班之间、组与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展开一系列的对抗赛。通过引入时代“活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4、走出课堂,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应积极组织以学生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的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扩大教学空间,引导学生亲近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畅游,获得美的体验,也引导学生在如参观、调查、访问、游戏等愉悦的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丰富多彩。
通过以上方法,必将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形成和谐地统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情感上营造气氛。
二、为自主学习提供智力上的保障。
1、指导学法,让自主学习有章可循。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课本只是个凭借,凭借它历练学生的读书本领。”因此,语文教师的任务决不限于向学生讲解一篇篇范文,更重要的是指点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学会正确的诵读文章、默读文章,对重要的文章能“精读”,对不太重要的文章能“略读”、“浏览”,在阅读过程中能对文本内容作相关的圈点批注,学会思考,通过对作品的品读,能够对作品中语言、形象、主题等作必要的赏析等。还如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让语言亮起来,让内容充实起来等。当然在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策略,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思维策略,并运用新的思维策略去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等等。
2、培养习惯,让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认真学语文》)从发展的角度看,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参与探究、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更是学生将来继续学习和成才的保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看,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听的方面:听人讲话的时候要精力集中,听思结合。说的方面:说话时要发音准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能打动人。读的方面:要坚持预习、复习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读思结合,边思考边做好读书笔记。写的方面:写字要规范,平时坚持写日记;作文时先构思,再写提纲,后写正文,写成后进行自我修改等等。此外,还应训练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习惯。能与他人合作是新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提升能力,让自主学习有效进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取得高效高质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项目中的40多个能力点。通过对这些能力点的训练,让学生达到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感悟、思维、提升能力的过程,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能运用于自主学习的稳定又长期的读写听说能力。
只有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加强语文能力的训练贯穿于全部课内外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的境界。
三、为自主学习提供心理上的准备。
自主性学习涉及人的情、知、意三个方面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还要和对学生的个性教育、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既是学生一种认知上的自我肯定,即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能够和他人合作好,能够自我负责。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用自我激励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自信也是一种情感上的积极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肯定学生、赞扬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
2、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自我评价不仅是对自主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括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的评价等几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有限,学生能否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不仅取决于所定目标的高低,而且更在于自身潜能所达到的极限。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加以反思,如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思维途径是否合理,练习有没有达到要求等等。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承认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扬长避短,发掘潜能,超越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重视学生自我监控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监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程度。进行自主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较好的自立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进行监视、调控、管理。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习的个性化,而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主体,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有着重要意义。这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好心态,扫除学习障碍,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四、为自主学习提供环境上的优化。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室,不是一般的空间或场地,它是教师实施有效教育教学的特殊环境,这种环境的构成包含着三个主要方面,即物理部分、人际部分和教育部分。优化环境,让学生个体与环境融合,就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
1、从物理部分看,教室的空间大小、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等要适合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资料教师已作充分准备或让学生准备就绪。
2、从人际部分看,教室是一个小社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构成了教室的人际内容,课堂上只有保证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自主学习才能顺利开展。教学中要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环境下,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3、从教育部分看,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也都是经过优化的,所有的设计都要服务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因而教师在授课前的教案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教案,才能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合情境,激发情感,激活思维,从而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明确了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必需。同时,我们也知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能够合作和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学中研究自主学习、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去关注、探索、实施。
宋保华,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