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的教育管理对学校发展及学生个人发展至关重要。班级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对学校的办学质量有重要影响。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后,过去教师依据应试思想实施的班级管理矛盾也突出呈现出来,针对此问题,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可以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恰当运用爱的教育,严宽相济促使学生进步发展;家校联合实施教育,基于学生个性施展教育对策等三个角度切入,以此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 班主任管理 优化策略
班级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有效性对学生个体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角色,承担着班级管理的重要职责。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发展,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当前班级管理的弊端,通过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人,通过引导他们树立自主管理的意识调动其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才能增强其自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比如,针对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日常事务的处理及班级干部的选举等,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等提出积极期望,通过适当的激励,让学生朝着班主任期望的方向发展。针对班级较为内向和胆小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来表现和证明自己。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实施班干部轮流制度,让学生轮流“当官”管理班级的大小事务,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分析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按照个性在集体中分工管理自己擅长的领域,让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得到加强。
二、恰当运用爱的教育,严宽相济促使学生进步发展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中,教师往往认为严格管理是对学生好,但严格管理学生并非严酷对待学生,过度的严格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丧失对教师的信任,不敢向老师倾诉。而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要能够尊重班级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工作。因此,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能够正确把握严格的尺度,严中有宽,多关怀爱护学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比如,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为了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习作习惯,语文教师让学生开始写周记。然而,一段时间下来,语文老师反映说发现张明磊每次交上来的周记作业都只有一两句话,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原来,这位学生的偏科严重,独爱数学,对语文不感兴趣,布置的作业总是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与语文老师进行了沟通,并分别对该同学进行了谈话。我们决定让学生每天做一道数学难题,并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不断挖掘学生的其他兴趣转化成日记任务让学生完成,一段时间后,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吸引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偏科问题的转化任重而道远,依然需要班主任与其他科任老师努力,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不同的个性化引领方案,促使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三、家校联合实施教育,基于学生个性施展教育对策
学生的教育管理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因此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必不可少。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家长力量,通过家校联合实施教育,针对家长工作较忙不能面对面沟通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应用信息技术软件线上沟通,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提出自己的教育见解,在家校共育中实现学生的进步成长。
比如,针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平时督促学生完成作业,预习课前知识,双方共同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在外打工不在孩子身边的家长,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的形式建立班级群,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一对一进行线上的沟通交流,让家长能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优点,学生近期一个阶段的进步表现,这样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对他们了解更多的家长帮忙出主意,这样不仅加强了是教师和父母的联系,同时双方都对学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这样再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便更有方向性。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广阔平台,班主任应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在班级管理中要讲究科学,注重管理艺术,深入实践,努力掌握新的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对策,在多方努力和管理策略实施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慧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8(09):115.
[2]房清霞.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7.
李凤连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水南小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 班主任管理 优化策略
班级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有效性对学生个体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角色,承担着班级管理的重要职责。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发展,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当前班级管理的弊端,通过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人,通过引导他们树立自主管理的意识调动其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才能增强其自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比如,针对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日常事务的处理及班级干部的选举等,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等提出积极期望,通过适当的激励,让学生朝着班主任期望的方向发展。针对班级较为内向和胆小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来表现和证明自己。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实施班干部轮流制度,让学生轮流“当官”管理班级的大小事务,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分析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按照个性在集体中分工管理自己擅长的领域,让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得到加强。
二、恰当运用爱的教育,严宽相济促使学生进步发展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中,教师往往认为严格管理是对学生好,但严格管理学生并非严酷对待学生,过度的严格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丧失对教师的信任,不敢向老师倾诉。而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要能够尊重班级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工作。因此,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能够正确把握严格的尺度,严中有宽,多关怀爱护学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比如,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为了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习作习惯,语文教师让学生开始写周记。然而,一段时间下来,语文老师反映说发现张明磊每次交上来的周记作业都只有一两句话,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原来,这位学生的偏科严重,独爱数学,对语文不感兴趣,布置的作业总是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与语文老师进行了沟通,并分别对该同学进行了谈话。我们决定让学生每天做一道数学难题,并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不断挖掘学生的其他兴趣转化成日记任务让学生完成,一段时间后,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吸引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偏科问题的转化任重而道远,依然需要班主任与其他科任老师努力,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不同的个性化引领方案,促使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三、家校联合实施教育,基于学生个性施展教育对策
学生的教育管理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因此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必不可少。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家长力量,通过家校联合实施教育,针对家长工作较忙不能面对面沟通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应用信息技术软件线上沟通,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提出自己的教育见解,在家校共育中实现学生的进步成长。
比如,针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平时督促学生完成作业,预习课前知识,双方共同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在外打工不在孩子身边的家长,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的形式建立班级群,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一对一进行线上的沟通交流,让家长能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优点,学生近期一个阶段的进步表现,这样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对他们了解更多的家长帮忙出主意,这样不仅加强了是教师和父母的联系,同时双方都对学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这样再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便更有方向性。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广阔平台,班主任应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在班级管理中要讲究科学,注重管理艺术,深入实践,努力掌握新的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对策,在多方努力和管理策略实施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慧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8(09):115.
[2]房清霞.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7.
李凤连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水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