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端午的鸭蛋》的教学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端午节;鸭蛋;感悟;品味;多元解读;传统节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汪曾祺散文《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其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在简简单单的鸭蛋中发现到诗意的美,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教学思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悠然又闻艾叶香,把酒共饮情更长,香粽传递世间情,雄黄浅尝保吉祥”,由一首清新明快、朗朗上口、贴近文意的民俗儿歌导入,让学生在童真的快乐中走进课堂,以此奠定了此课活泼温暖的气氛和基调。
  再由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见云”自然引出“曾经鸭蛋难为蛋”到底是哪里的蛋呢?引出课文《高邮的鸭蛋》。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现在政府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法定假日,让学生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二、语言品尝
  用心品读课文,品味作者平淡有味的语言,并且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教学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 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思路是:导读—品读—悟读—拓展。教会学生从句子的修辞、作者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入手,知道如何去品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去体味好词佳句、语言特色,力求真实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老师再用多样的语言精心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整堂课的高潮落在“夸鸭蛋”“品情感”上。而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我上课时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品味,进行多样化的朗读,反复的揣摩、分析。这个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来体会,这样既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段课堂时间让学生回归课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先说说我们毕节在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让学生大胆地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这些趣事,与大家一同分享节日的快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欢笑中获得知识、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课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四动”能力
  课堂上我创设了“虚拟情境”这个环节。第一个“虚拟情境”:学生分角色来表演,假如你是高邮市的市长,如何向大家推荐高邮的鸭蛋文化;假如你是高邮的一位厨师,如何给旅游的客人介绍鸭蛋的吃法;假如你是文中的一位孩子,如何向游客兜售“鸭蛋络 子”……在细读文章第二部分,领略小小鸭蛋的魅力时。我设计了第二个“虚拟情境”:“假如中央电视台《乡约》节目组来到了高邮,假如你就是坐上嘉宾,你将如何夸赞家乡的鸭蛋呢?”通过活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体验感,促进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进而领悟和生成诸多智慧。阅读与体验的快乐在学生的心灵自然流淌,而学生热爱语文的情趣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华盛顿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听到的,过眼云烟;看到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浃髓。”
  在学生活跃之时,我又提出为什么题目不叫端午的风俗而叫端午的鸭蛋呢?引导学生讨论,从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课文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共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然后重点分析挂鸭蛋络子这一端午风俗。这一过程中我们师生重点分析了文中“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挂鸭蛋络子这一风俗背后作者的感情,文中什么样的鸭蛋是好?为什么端午节要精心挑选鸭蛋?鸭蛋为什么要放到络子里?姑姑或姐姐为小孩编络子表现出了什么感情?络子寄托了什么感情?为什么要把它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时学生展示自己亲自做的鸭蛋络子或收集到的端午的物品,并畅所欲言小时候最难忘的一件事,或者一件物品,顺理成章引导学生习作《生活的滋味,始于……》。
  四、拓展延伸
  课后让学生上网下载汪曾祺的作品:《夏天的昆虫》《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来对比阅读,让学生对汪曾祺的散文特色有个理解。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体验、领悟、感受,不要让实践活动流于形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是弥补课堂教学的诸多不足,尊重学习主体个性差异的需要,也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状况,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从而促成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艺术多种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做更多的探索,使语文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法宝。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小小一篇文,暖暖一课情,个性与优质并行驰骋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纯真,感悟能力无限灵敏延展。
  作者简介:付楠,女,1968年生,职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专注于初中语文作文和阅读的探讨。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高效一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学。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不仅是时代发展
【摘要】课堂导语具有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课堂导语设计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精心设计的导语会在师生间架设起一座良好沟通的桥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自然、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导语;设计方式;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课堂教学而
【摘要】小学语文写话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文章段落的表达能力,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文化基础应用能力还比较弱,学生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因此,很多学生在写话教学过程中不能积极地投入,也无法正常地发挥其写话的水平。因此,文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小学语文写话兴趣的激发做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话教学;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
通过对检修污水特性分析,引入水解酸化工艺.通过将含MDEA检修废水打入污泥池进行水解酸化,确定水解酸化HRT,根据水质指标,与生活污水进行配比生化处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三个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三个对策。  【关键词】教学目标;结构优化;调控教学节奏;师生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随意、模糊、呆板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模糊化、混乱化,有的程序化、机械化,有的浅层化。  (二)教学方法追求新潮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
通过对此类区域的侧钻更新井初期开发效果及后期改造强度及方法的研究,探索出适应研究区侧钻更新井的改造参数,并指导后期的开发。
【摘要】备课资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资源。合理利用备课资料能够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科学地利用备课资料,课前、课中和课后要经过仔细的筛选和精心的设计,努力使备课资料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关键词】优选;巧用;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引人相应的教学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提升和拓展。教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是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针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讨论,对启发式教学的显示意义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语文;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
文言文教学重要的价值和目标就是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然而传统的文言教学却过于功利化,要突破如此功利化的重围,使文言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才能真正实现文
【摘要】主体性阅读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阅读中要搜索文本中的信息,并能够处理筛选出来的信息,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世界、磨砺思维,并从而获得内心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主体性阅读,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