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居住形式由单一的街道社区向多种居住形式转变,目前我国城市的居住形式主要有街道、单位、学校和商品楼住宅小区,与之对应,社区体育由单一的街道社区体育与单位体育、学区体育和小区体育等并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法等方法,对以上不同类型社区体育进行了分析研究,使之能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概念 多元化 发展历程 特点
1998年我国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通知规定:1998年7月30日停止福利性分房,全面实行住宅商品化。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形式因此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一化街道或单位社区变为街道、单位、商品楼社区共存的形式,因此社区体育由原来单一的街道社区体育发展成为多种形式并存。本文主要对街道社区体育、学区体育,以及商品楼社区体育进行分析研究,取其优、弃其短,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社区体育概念、发展历程
1.社区体育概念
我国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主要有:肖淑伦认为:“社区体育就是以基层社区为单位,以社区成员为主体,实行政府部门支持、体育部门指导、社区部门参与、为社区成员提供社会保障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吕树庭在《论社会视角下的社区体育》中提出:“社区体育的定义和社区体育行政与社区体育的计划研究,明确了制订计划的前提与实施注意重点。”卢元镇提出:“社区体育是指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就近地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
2.社区体育发展历程
社区体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成立体协,就近开展体育活动。
王凯珍在《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指出城市街道社区体育发展的三个阶段:自发形成阶段(80年代后期至1995年),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体育活动,成立街道联合体协,组织辖区单位和居委会就地就近开展体育活动;政府倡导阶段(1995年至1997年),国家陆续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文件,体现政府对社区体育的认可和重视,政府开始倡导发展社区体育;加速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1997年国家体委颁布《我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试行)》,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召开“城市社区体育经验交流”,2004年总局对《全国城市先进社区评定标准》进行修改,推动了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二、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家庭收入和余暇时间的增多,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为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我国社区体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体育理论的研究在1985年以后也逐渐增多起来,至今国内对社区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社区体育的应用性研究和社区体育的发展性研究等。
在社区体育理论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是对社区体育的概念、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社区体育应用性的研究,主要是对社区体育管理、社区体育组织、居民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社区体育发展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社区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社区体育的研究不能仅限制在基础理论、单一的应用性和发展方面的研究,更加应该结合当今社区体育发展的模式和特点,把其多元化并存的社区体育结合,吸取不同社区体育的优点,使社区体育能更好地发展。
三、多元化社区体育的形成及社区体育的特点
我国街道社区体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成立体协,就近开展体育活动。随着我国街道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单位体育逐渐显现,开始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学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制,国有企业的单位体育逐渐退出,而学校单位体育的发展则日益蓬勃。1998年我国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商品楼成为人们居住的主要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品楼住宅小区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部分开发商在楼盘的建设中更是融入了体育锻炼理念,配备了比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形成了新型的小区体育。因此,目前我国社区体育主要由街道社区体育、单位体育和商品楼住宅小区社区体育组成。
1.街道社区体育的特点
街道社区体育由街道办事处直接管理,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时,需要层层报送审核,管理层次太多,许多街道都是为了完成区、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才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街道社区属于传统社区,由于市区地域的因素,可用作设施建设的地少,因此体育设施少且落后,主要是一些健身路径和一些基础的体育设施。在居住人群看,街道社区主要居住的是工薪阶层,体力劳动者居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许多街道社区的居住人群也发生了变,许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他们收入相对较低,大多数人不愿意花钱去参与有偿体育运动,因此也影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2.单位体育的特点
单位体育的管理主要由工会直接管理,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时,环节相对简单,许多单位在“五一”、“国庆”、“三八”、“教师”等节日都会开展体育活动。
单位体育目前主要集中在学校,因此设施齐全,学校的场馆数量多,种类齐全,有利于单位体育的发展。单位居住人群主要是单位职工和家属,收入相对稳定,部分单位还规定场地在某时段对职工及其家属免费开放,在有偿开放上对职工及其家属也有优惠政策。
3.小区体育的特点
小区体育的管理主要由物业公司直接管理,管理的模式上最简单直接,经费上主要是自筹,许多大型的楼盘,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和一些单项的比赛。小区体育的场馆建设主要有开发商建设,许多开发商在建设楼盘时,把体育锻炼的理念嫁接到商品楼的开发中,因此许多楼盘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而且许多设施是传统街道和单位没有的设施。商品楼居住的人群主要是一些中、高收入阶层,人群的因素决定了社区有偿体育的发展,大多数人能接受有偿体育锻炼,也愿意支付费用来参与体育锻炼。
四、结语
目前我国多元化社区体育,在场地设施、管理体制、居住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社区体育的开展不均衡。特别是在场馆设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偿体育的发展也受到不同居住人群的限制。因此,我们在发展社区体育时,要注重不同社区体育的特点,充分协调和利用好不同社区体育场馆资源、完善管理制度、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我国多元化社区体育能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多元化社区体育的特点进行研究,建议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应该要注重多元化并存,为我国社区体育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肖淑伦.关于社区体育的几个问题[J].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国家体委群体司,1993.11.
[2]吕树庭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论[J].北京:体育文史,1993,(3).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1.
关键词: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概念 多元化 发展历程 特点
1998年我国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通知规定:1998年7月30日停止福利性分房,全面实行住宅商品化。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形式因此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一化街道或单位社区变为街道、单位、商品楼社区共存的形式,因此社区体育由原来单一的街道社区体育发展成为多种形式并存。本文主要对街道社区体育、学区体育,以及商品楼社区体育进行分析研究,取其优、弃其短,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社区体育概念、发展历程
1.社区体育概念
我国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主要有:肖淑伦认为:“社区体育就是以基层社区为单位,以社区成员为主体,实行政府部门支持、体育部门指导、社区部门参与、为社区成员提供社会保障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吕树庭在《论社会视角下的社区体育》中提出:“社区体育的定义和社区体育行政与社区体育的计划研究,明确了制订计划的前提与实施注意重点。”卢元镇提出:“社区体育是指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就近地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
2.社区体育发展历程
社区体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成立体协,就近开展体育活动。
王凯珍在《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指出城市街道社区体育发展的三个阶段:自发形成阶段(80年代后期至1995年),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体育活动,成立街道联合体协,组织辖区单位和居委会就地就近开展体育活动;政府倡导阶段(1995年至1997年),国家陆续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文件,体现政府对社区体育的认可和重视,政府开始倡导发展社区体育;加速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1997年国家体委颁布《我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试行)》,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召开“城市社区体育经验交流”,2004年总局对《全国城市先进社区评定标准》进行修改,推动了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二、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家庭收入和余暇时间的增多,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为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我国社区体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体育理论的研究在1985年以后也逐渐增多起来,至今国内对社区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社区体育的应用性研究和社区体育的发展性研究等。
在社区体育理论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是对社区体育的概念、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社区体育应用性的研究,主要是对社区体育管理、社区体育组织、居民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社区体育发展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社区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社区体育的研究不能仅限制在基础理论、单一的应用性和发展方面的研究,更加应该结合当今社区体育发展的模式和特点,把其多元化并存的社区体育结合,吸取不同社区体育的优点,使社区体育能更好地发展。
三、多元化社区体育的形成及社区体育的特点
我国街道社区体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成立体协,就近开展体育活动。随着我国街道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单位体育逐渐显现,开始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学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制,国有企业的单位体育逐渐退出,而学校单位体育的发展则日益蓬勃。1998年我国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商品楼成为人们居住的主要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品楼住宅小区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部分开发商在楼盘的建设中更是融入了体育锻炼理念,配备了比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形成了新型的小区体育。因此,目前我国社区体育主要由街道社区体育、单位体育和商品楼住宅小区社区体育组成。
1.街道社区体育的特点
街道社区体育由街道办事处直接管理,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时,需要层层报送审核,管理层次太多,许多街道都是为了完成区、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才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街道社区属于传统社区,由于市区地域的因素,可用作设施建设的地少,因此体育设施少且落后,主要是一些健身路径和一些基础的体育设施。在居住人群看,街道社区主要居住的是工薪阶层,体力劳动者居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许多街道社区的居住人群也发生了变,许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他们收入相对较低,大多数人不愿意花钱去参与有偿体育运动,因此也影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2.单位体育的特点
单位体育的管理主要由工会直接管理,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时,环节相对简单,许多单位在“五一”、“国庆”、“三八”、“教师”等节日都会开展体育活动。
单位体育目前主要集中在学校,因此设施齐全,学校的场馆数量多,种类齐全,有利于单位体育的发展。单位居住人群主要是单位职工和家属,收入相对稳定,部分单位还规定场地在某时段对职工及其家属免费开放,在有偿开放上对职工及其家属也有优惠政策。
3.小区体育的特点
小区体育的管理主要由物业公司直接管理,管理的模式上最简单直接,经费上主要是自筹,许多大型的楼盘,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和一些单项的比赛。小区体育的场馆建设主要有开发商建设,许多开发商在建设楼盘时,把体育锻炼的理念嫁接到商品楼的开发中,因此许多楼盘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而且许多设施是传统街道和单位没有的设施。商品楼居住的人群主要是一些中、高收入阶层,人群的因素决定了社区有偿体育的发展,大多数人能接受有偿体育锻炼,也愿意支付费用来参与体育锻炼。
四、结语
目前我国多元化社区体育,在场地设施、管理体制、居住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社区体育的开展不均衡。特别是在场馆设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偿体育的发展也受到不同居住人群的限制。因此,我们在发展社区体育时,要注重不同社区体育的特点,充分协调和利用好不同社区体育场馆资源、完善管理制度、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我国多元化社区体育能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多元化社区体育的特点进行研究,建议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应该要注重多元化并存,为我国社区体育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肖淑伦.关于社区体育的几个问题[J].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国家体委群体司,1993.11.
[2]吕树庭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论[J].北京:体育文史,1993,(3).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