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发展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fltoe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居住形式由单一的街道社区向多种居住形式转变,目前我国城市的居住形式主要有街道、单位、学校和商品楼住宅小区,与之对应,社区体育由单一的街道社区体育与单位体育、学区体育和小区体育等并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法等方法,对以上不同类型社区体育进行了分析研究,使之能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概念 多元化 发展历程 特点
  
  1998年我国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通知规定:1998年7月30日停止福利性分房,全面实行住宅商品化。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形式因此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一化街道或单位社区变为街道、单位、商品楼社区共存的形式,因此社区体育由原来单一的街道社区体育发展成为多种形式并存。本文主要对街道社区体育、学区体育,以及商品楼社区体育进行分析研究,取其优、弃其短,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社区体育概念、发展历程
  1.社区体育概念
  我国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主要有:肖淑伦认为:“社区体育就是以基层社区为单位,以社区成员为主体,实行政府部门支持、体育部门指导、社区部门参与、为社区成员提供社会保障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吕树庭在《论社会视角下的社区体育》中提出:“社区体育的定义和社区体育行政与社区体育的计划研究,明确了制订计划的前提与实施注意重点。”卢元镇提出:“社区体育是指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就近地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
  2.社区体育发展历程
  社区体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成立体协,就近开展体育活动。
  王凯珍在《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指出城市街道社区体育发展的三个阶段:自发形成阶段(80年代后期至1995年),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体育活动,成立街道联合体协,组织辖区单位和居委会就地就近开展体育活动;政府倡导阶段(1995年至1997年),国家陆续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文件,体现政府对社区体育的认可和重视,政府开始倡导发展社区体育;加速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1997年国家体委颁布《我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试行)》,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召开“城市社区体育经验交流”,2004年总局对《全国城市先进社区评定标准》进行修改,推动了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二、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家庭收入和余暇时间的增多,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为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我国社区体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体育理论的研究在1985年以后也逐渐增多起来,至今国内对社区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社区体育的应用性研究和社区体育的发展性研究等。
  在社区体育理论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是对社区体育的概念、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社区体育应用性的研究,主要是对社区体育管理、社区体育组织、居民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社区体育发展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社区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社区体育的研究不能仅限制在基础理论、单一的应用性和发展方面的研究,更加应该结合当今社区体育发展的模式和特点,把其多元化并存的社区体育结合,吸取不同社区体育的优点,使社区体育能更好地发展。
  三、多元化社区体育的形成及社区体育的特点
  我国街道社区体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成立体协,就近开展体育活动。随着我国街道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单位体育逐渐显现,开始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学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制,国有企业的单位体育逐渐退出,而学校单位体育的发展则日益蓬勃。1998年我国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商品楼成为人们居住的主要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品楼住宅小区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部分开发商在楼盘的建设中更是融入了体育锻炼理念,配备了比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形成了新型的小区体育。因此,目前我国社区体育主要由街道社区体育、单位体育和商品楼住宅小区社区体育组成。
  1.街道社区体育的特点
  街道社区体育由街道办事处直接管理,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时,需要层层报送审核,管理层次太多,许多街道都是为了完成区、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才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街道社区属于传统社区,由于市区地域的因素,可用作设施建设的地少,因此体育设施少且落后,主要是一些健身路径和一些基础的体育设施。在居住人群看,街道社区主要居住的是工薪阶层,体力劳动者居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许多街道社区的居住人群也发生了变,许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他们收入相对较低,大多数人不愿意花钱去参与有偿体育运动,因此也影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2.单位体育的特点
  单位体育的管理主要由工会直接管理,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时,环节相对简单,许多单位在“五一”、“国庆”、“三八”、“教师”等节日都会开展体育活动。
  单位体育目前主要集中在学校,因此设施齐全,学校的场馆数量多,种类齐全,有利于单位体育的发展。单位居住人群主要是单位职工和家属,收入相对稳定,部分单位还规定场地在某时段对职工及其家属免费开放,在有偿开放上对职工及其家属也有优惠政策。
  3.小区体育的特点
  小区体育的管理主要由物业公司直接管理,管理的模式上最简单直接,经费上主要是自筹,许多大型的楼盘,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和一些单项的比赛。小区体育的场馆建设主要有开发商建设,许多开发商在建设楼盘时,把体育锻炼的理念嫁接到商品楼的开发中,因此许多楼盘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而且许多设施是传统街道和单位没有的设施。商品楼居住的人群主要是一些中、高收入阶层,人群的因素决定了社区有偿体育的发展,大多数人能接受有偿体育锻炼,也愿意支付费用来参与体育锻炼。
  四、结语
  目前我国多元化社区体育,在场地设施、管理体制、居住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社区体育的开展不均衡。特别是在场馆设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偿体育的发展也受到不同居住人群的限制。因此,我们在发展社区体育时,要注重不同社区体育的特点,充分协调和利用好不同社区体育场馆资源、完善管理制度、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我国多元化社区体育能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多元化社区体育的特点进行研究,建议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应该要注重多元化并存,为我国社区体育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肖淑伦.关于社区体育的几个问题[J].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国家体委群体司,1993.11.
  [2]吕树庭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论[J].北京:体育文史,1993,(3).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1.
其他文献
后进生(即学习上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是令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头疼的。究其成因除智力因素外,还有基础不好,自学能力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经常在测验和考试中失败而失去进取心,以及学习方法不对,努力付出但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等。教育心理学表明,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和自遣心,他们在学习上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和求知欲。在造成成绩较差的诸多原因中,最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
中专学生通常是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来到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学校的级别相当于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相当侧重文化课基础知识的传授,英语作为一门主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中专相对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毕业后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但是,这不并不是说,广大中专生就不需要重视英语的学习。  中专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普遍不太理想,这不仅和学生本身的英语基础有关,而且和中专生的学习时间有关,更与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
英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学生不仅要在课内学英语,而且要在课外自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丰富课余生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呢?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奠定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  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奠定自学能力的基础时,即培养自学能力的准备阶段,要从思想上、
摘 要: 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学会学习的核心是认知策略的获得与改进。就初中英语学习而言,除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以外,还要有科学的学习策略指导,才能把英语学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运用学习策略的训练,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学习策略 指导
摘 要: 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训练中技能和比赛中的技战术水平的掌握与提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使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是关系到教练员、运动员乃至整个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心理状态中心理品质的具体内涵、心理状态与技战术水平之间的联系和心理状态的训练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在分析心理状态特征的基础上,更加合理有效地调整运动员的心态,使之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比赛中心
摘 要: 中国足球高水平后备人才不足是当前我国足球在竞技水平上出现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提高我国足球整体水平,必须在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上予以重视。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开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程度,为专业运动员的选拨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开展足球联赛的有利因素,解析其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为我国校园足球更好地开展和足球后备力量的储备提出相关建
在农村中学中,很难看到中小学举行足球比赛,即使在全县也很少看到,但在我县经过教研室的体育教研员和部分学校的研究、实践推广,举行了足球比赛。我有幸成为裁判,在比赛中和比赛后我都感触颇多。  “嘀”一声长鸣,县第二届中小学生中置足球比赛开始,4片场地,每片场地的第一场比赛顺利进行。分别由××队首先开球,另一队则选择场地;比赛开始,队员们不是很放得开,常出现球出界,球到哪里,队员都到哪里的现象。随着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