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壁及阴道彩色多普勒显像的比较
根据对90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行经腹及经阴道途径的扫查结果,本文探讨了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测子宫肌瘤内血流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经腹壁扫查时,41.9%的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瘤体内部或周边有血流信号,75.5%的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显示瘤体内部或周边有血流信号。经阴道扫查时,82%的CDFI显示瘤体内可见血流信号,90%的CDE显示瘤体内可见血流信号。经阴道途径较经腹壁途径灵敏度更高。但由于经阴道探头频率较高,对较大的瘤体显示比较困难,所以在工作中应联合应用经壁和经阴道二种途径。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CDE)检测子宫肌瘤的血流信号,现将我中心就诊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观察及跟踪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中心门诊行B超探查子宫肌瘤患者90例,年龄21~65岁。平均39岁。单个子宫肌瘤40例,占44%,多发子宫肌瘤50例,占56%。最大瘤体直径10.5cm.最小直径1.0cm.
仪器:采用开立SonoScape8 pro彩色超声诊断仪,经腹壁探头频率2~5.5MHz,经阴道探头频率5~9MHz.
方法:先常规使用经腹壁途径,患者憋尿,膀胱适度充盈,先经腹部在耻骨联合上方区行横、纵切面扫查,观察瘤体的部位、大小与子宫及附件的关系等一般情况。分别用(CDFI)和(CDE)观察瘤体周边及内部的血供情况。然后排空膀胱,行阴道途径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探头顶端涂以耦合剂并套上避孕套,重复以上内容,主要进一步观察肌瘤内部的细微结构及血供情况。在显示清晰的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应用彩色成像技术显示子宫动脉、子宫肌层及肌瘤的血供情况比较CDFI与CDE的显像结果,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显示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MAX),舒张末期流速(MIN),计算阻力指数(RI),同时作彩图及相关数据的记录。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经腹壁探测:90个瘤体中,CDFI显示内部或周边有血流信号的38个,占41.9%,52个瘤体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DE显示瘤体内部或周边有血流信号的68个,占75.5%,22个瘤体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肌瘤直径大于3cm的肌瘤,CDFI显示瘤体内部或周边均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周边血流形态表现为:条状、半环状、断续环状、并可见树枝样分枝进入瘤体内部。肌瘤内部血流呈点状、条状、小分枝状、网状。直径小于3cm的肌瘤结节多以周边血流信号为主,内部只显示稀疏点状及细小条状血流,甚至无血流信号显示。
经阴道途径:90个瘤体中,CDFI显示有血流信号的74个,占82%,16个瘤体中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DE显示有血流信号的81个瘤体,占90%,9个瘤体中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经阴道CDFI、CDE所见瘤体内部血流信号特征与经腹壁相似,唯其小血管之间的连续性较腹壁观察更好,显示的小血管数更多。
本组病例中浆膜下肌瘤均显示有血流信号,呈条状或不对称的分枝状由子宫进入肿块内,肌瘤内部伴有丰富的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显示:肌瘤周边平均RI指数高于肌瘤内部RI指数。
讨论
CDE是利用血液中红细胞的能量束显示血流信号,其大小依赖于血流中红细胞的数量,于血流和声束夹角无关。因此经阴道途径较经腹壁途径灵敏性更高。无论是CDFI还是CDE,经阴道途径均比经腹壁途径更优越。阴道探头紧贴宫颈与阴道穹窿,盆腔器官声像图更加清晰。而经腹壁扫查,探头频率较低,图像深影响其灵敏度。而且,膀胱充盈程度不一,结果难以准确比较。
经阴道途径探测的优缺点:其优势方面经阴道途径因较经腹壁检查时探头频率高,二维图像显示更清晰,彩色显示灵敏度更高。同时,因为应用高频率探头,对较大的瘤体或子宫较大、瘤体远离宫颈时,二维图像显示困难,有时因瘤体数多,相邻关系识别是其缺点。
二者分辨率特征:经腹壁超声对较大的子宫肌瘤显示尚清晰,但对较小的肌瘤往往探测不清。高分辨率的阴道超声,使小肌瘤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经阴道较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更能清晰的显示子宫动脉、肌瘤的血供情况。本文9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探及子宫动脉血流频谱,且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动脉RI低于正常,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血管腔亦有不同程度扩张,血供丰富,血流灌注增加,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相对增高,故RI值有所下降,以适应肌瘤血供日益增加的需要。
子宫肌瘤血流分布特征:大肌瘤较小肌瘤血供丰富,瘤体周边血供较内部丰富,瘤体周边RI高于瘤体内部。有关报道,子宫肌瘤瘤体周边频谱RI略高于瘤体内部,瘤体内部RI大于等于0.50[1]。肌瘤变性于血供关系密切,本病例中肌瘤内部合并液化坏死的,其中心部无血流显示,内部合并钙化灶者,瘤体内部只是显示散在的点状血流信号,以上说明变性区血供不良状态。
浆膜下肌瘤追踪检测蒂部血流的意义:蒂部较大的浆膜下肌瘤(阔韧带肌瘤在内)瘤体向外生长,子宫大小正常,且月经无改变,瘤体来源不易判断,常误认为卵巢肿瘤。有时将宫旁较大的浆膜下肌瘤与卵巢肿瘤不易鉴别,误诊原因为:超声检查虽未显示蒂部血流信号,但肿块内部结构回声类似肌瘤回声,且易将一些软组织断面误认为同侧卵巢。由此可见,蒂部血流信号的显示对判断肿块的来源非常重要。对肿块与子宫连接部反复连续的CDFI扫查,并注意调节仪器的敏感性及压缩范围,不断改变声束与探查部位的角度,如果显示一只或数只血流束由子宫穿入肿块内,即可根据肿块的供血来源确定其生长于子宫内,反之,则位于子宫外。同时找到同侧卵巢。
因此,检测子宫肌瘤时,应用经腹和阴道两种途径,前者用于判断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及其与子宫附件的关系,而阴道超声不受体型肥胖、肠腔充气、膀胱等多重反射因素的干扰,对子宫肌瘤的观察较经腹部清晰、直观,并能提供丰富的血流信号,故可提高对子宫肌瘤诊断的准确性。尤其对小肌瘤及变性肌瘤等复杂情况,确定肿瘤性质及来源有着重要意义。但对巨大的肌瘤,经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应用,二者互补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超声医学/周永昌、郭万学主编 .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6ISBN7-5023-5320-8
根据对90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行经腹及经阴道途径的扫查结果,本文探讨了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测子宫肌瘤内血流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经腹壁扫查时,41.9%的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瘤体内部或周边有血流信号,75.5%的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显示瘤体内部或周边有血流信号。经阴道扫查时,82%的CDFI显示瘤体内可见血流信号,90%的CDE显示瘤体内可见血流信号。经阴道途径较经腹壁途径灵敏度更高。但由于经阴道探头频率较高,对较大的瘤体显示比较困难,所以在工作中应联合应用经壁和经阴道二种途径。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CDE)检测子宫肌瘤的血流信号,现将我中心就诊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观察及跟踪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中心门诊行B超探查子宫肌瘤患者90例,年龄21~65岁。平均39岁。单个子宫肌瘤40例,占44%,多发子宫肌瘤50例,占56%。最大瘤体直径10.5cm.最小直径1.0cm.
仪器:采用开立SonoScape8 pro彩色超声诊断仪,经腹壁探头频率2~5.5MHz,经阴道探头频率5~9MHz.
方法:先常规使用经腹壁途径,患者憋尿,膀胱适度充盈,先经腹部在耻骨联合上方区行横、纵切面扫查,观察瘤体的部位、大小与子宫及附件的关系等一般情况。分别用(CDFI)和(CDE)观察瘤体周边及内部的血供情况。然后排空膀胱,行阴道途径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探头顶端涂以耦合剂并套上避孕套,重复以上内容,主要进一步观察肌瘤内部的细微结构及血供情况。在显示清晰的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应用彩色成像技术显示子宫动脉、子宫肌层及肌瘤的血供情况比较CDFI与CDE的显像结果,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显示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MAX),舒张末期流速(MIN),计算阻力指数(RI),同时作彩图及相关数据的记录。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经腹壁探测:90个瘤体中,CDFI显示内部或周边有血流信号的38个,占41.9%,52个瘤体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DE显示瘤体内部或周边有血流信号的68个,占75.5%,22个瘤体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肌瘤直径大于3cm的肌瘤,CDFI显示瘤体内部或周边均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周边血流形态表现为:条状、半环状、断续环状、并可见树枝样分枝进入瘤体内部。肌瘤内部血流呈点状、条状、小分枝状、网状。直径小于3cm的肌瘤结节多以周边血流信号为主,内部只显示稀疏点状及细小条状血流,甚至无血流信号显示。
经阴道途径:90个瘤体中,CDFI显示有血流信号的74个,占82%,16个瘤体中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DE显示有血流信号的81个瘤体,占90%,9个瘤体中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经阴道CDFI、CDE所见瘤体内部血流信号特征与经腹壁相似,唯其小血管之间的连续性较腹壁观察更好,显示的小血管数更多。
本组病例中浆膜下肌瘤均显示有血流信号,呈条状或不对称的分枝状由子宫进入肿块内,肌瘤内部伴有丰富的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显示:肌瘤周边平均RI指数高于肌瘤内部RI指数。
讨论
CDE是利用血液中红细胞的能量束显示血流信号,其大小依赖于血流中红细胞的数量,于血流和声束夹角无关。因此经阴道途径较经腹壁途径灵敏性更高。无论是CDFI还是CDE,经阴道途径均比经腹壁途径更优越。阴道探头紧贴宫颈与阴道穹窿,盆腔器官声像图更加清晰。而经腹壁扫查,探头频率较低,图像深影响其灵敏度。而且,膀胱充盈程度不一,结果难以准确比较。
经阴道途径探测的优缺点:其优势方面经阴道途径因较经腹壁检查时探头频率高,二维图像显示更清晰,彩色显示灵敏度更高。同时,因为应用高频率探头,对较大的瘤体或子宫较大、瘤体远离宫颈时,二维图像显示困难,有时因瘤体数多,相邻关系识别是其缺点。
二者分辨率特征:经腹壁超声对较大的子宫肌瘤显示尚清晰,但对较小的肌瘤往往探测不清。高分辨率的阴道超声,使小肌瘤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经阴道较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更能清晰的显示子宫动脉、肌瘤的血供情况。本文9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探及子宫动脉血流频谱,且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动脉RI低于正常,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血管腔亦有不同程度扩张,血供丰富,血流灌注增加,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相对增高,故RI值有所下降,以适应肌瘤血供日益增加的需要。
子宫肌瘤血流分布特征:大肌瘤较小肌瘤血供丰富,瘤体周边血供较内部丰富,瘤体周边RI高于瘤体内部。有关报道,子宫肌瘤瘤体周边频谱RI略高于瘤体内部,瘤体内部RI大于等于0.50[1]。肌瘤变性于血供关系密切,本病例中肌瘤内部合并液化坏死的,其中心部无血流显示,内部合并钙化灶者,瘤体内部只是显示散在的点状血流信号,以上说明变性区血供不良状态。
浆膜下肌瘤追踪检测蒂部血流的意义:蒂部较大的浆膜下肌瘤(阔韧带肌瘤在内)瘤体向外生长,子宫大小正常,且月经无改变,瘤体来源不易判断,常误认为卵巢肿瘤。有时将宫旁较大的浆膜下肌瘤与卵巢肿瘤不易鉴别,误诊原因为:超声检查虽未显示蒂部血流信号,但肿块内部结构回声类似肌瘤回声,且易将一些软组织断面误认为同侧卵巢。由此可见,蒂部血流信号的显示对判断肿块的来源非常重要。对肿块与子宫连接部反复连续的CDFI扫查,并注意调节仪器的敏感性及压缩范围,不断改变声束与探查部位的角度,如果显示一只或数只血流束由子宫穿入肿块内,即可根据肿块的供血来源确定其生长于子宫内,反之,则位于子宫外。同时找到同侧卵巢。
因此,检测子宫肌瘤时,应用经腹和阴道两种途径,前者用于判断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及其与子宫附件的关系,而阴道超声不受体型肥胖、肠腔充气、膀胱等多重反射因素的干扰,对子宫肌瘤的观察较经腹部清晰、直观,并能提供丰富的血流信号,故可提高对子宫肌瘤诊断的准确性。尤其对小肌瘤及变性肌瘤等复杂情况,确定肿瘤性质及来源有着重要意义。但对巨大的肌瘤,经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应用,二者互补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超声医学/周永昌、郭万学主编 .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6ISBN7-5023-5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