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写完主要内容后,都应该如行云流水般地自然收束全文,而不是刻意地去设计,去雕琢,正如苏东坡所言:“止于所当止。”
一般来说,自然结尾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顺其自然,干净利索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情叙述完了,文章随之自然结束了,这样可以使文章显得干净利索、朴实无华。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随着下课的钟声敲响,“最后一课”宣告结束,文章也自然、简单地结尾了,没有刻意雕琢,但文章的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的丰碑,却悄然矗立于每位读者的心中。
二、前面铺陈,水到渠成
前文运用铺陈手法,对写作对象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的陈述描写,然后在结尾时,水到渠成地表达哲理、抒发感情。如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先具体地铺陈了“我”冒险攀登悬崖从而陷入困境,并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过程。尤其是细腻地刻画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地向上爬、心惊肉跳地蹲、头晕目眩地向下望、全身麻木地伏等,以及因毫无信心而啼哭和信心萌发探踩岩石,最后爬下悬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末尾归结出这样的哲理:“……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即遇到艰难险阻时,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三、感悟深刻,情感流溢
在参与社会交往与经历人生的过程中,因睹物、见景、思人、历事等,引起了内在思想感情的波澜,拨动了情感的琴弦,因而有了深刻的感悟,并使用满溢情感的笔墨在结尾处表达出来。如鲁迅《雪》的结尾:“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个句子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做出了带有倾向性的判断与感悟: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中旋转,在升腾中升华,成为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突破自我小范围,给人深刻的感受,提升了文章主题。
四、顺手一点,留有余香
在作文结尾处,或用真切朴实的语言与读者促膝谈心,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领悟;或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抒写内心肺腑之言,以富有理性的表达启迪读者;或精彩地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达到情景交融。如张晓风《月,阙也》的结尾:“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这种自然结尾方式,阐发作者自己的看法,结尾给人一种诗意挥洒的感觉,很飘逸,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显示出作者的才气。
一般来说,自然结尾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顺其自然,干净利索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情叙述完了,文章随之自然结束了,这样可以使文章显得干净利索、朴实无华。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随着下课的钟声敲响,“最后一课”宣告结束,文章也自然、简单地结尾了,没有刻意雕琢,但文章的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的丰碑,却悄然矗立于每位读者的心中。
二、前面铺陈,水到渠成
前文运用铺陈手法,对写作对象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的陈述描写,然后在结尾时,水到渠成地表达哲理、抒发感情。如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先具体地铺陈了“我”冒险攀登悬崖从而陷入困境,并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过程。尤其是细腻地刻画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地向上爬、心惊肉跳地蹲、头晕目眩地向下望、全身麻木地伏等,以及因毫无信心而啼哭和信心萌发探踩岩石,最后爬下悬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末尾归结出这样的哲理:“……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即遇到艰难险阻时,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三、感悟深刻,情感流溢
在参与社会交往与经历人生的过程中,因睹物、见景、思人、历事等,引起了内在思想感情的波澜,拨动了情感的琴弦,因而有了深刻的感悟,并使用满溢情感的笔墨在结尾处表达出来。如鲁迅《雪》的结尾:“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个句子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做出了带有倾向性的判断与感悟: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中旋转,在升腾中升华,成为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突破自我小范围,给人深刻的感受,提升了文章主题。
四、顺手一点,留有余香
在作文结尾处,或用真切朴实的语言与读者促膝谈心,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领悟;或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抒写内心肺腑之言,以富有理性的表达启迪读者;或精彩地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达到情景交融。如张晓风《月,阙也》的结尾:“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这种自然结尾方式,阐发作者自己的看法,结尾给人一种诗意挥洒的感觉,很飘逸,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显示出作者的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