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语文学习 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5022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很早就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下面结合最近几年在语文第二课堂方面的实践,谈谈对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和多样性统一
  建构语文第二课堂的目的当然只有一个而且也应该只有一个,就是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的理解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就这一点而言,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在于,因为第二课堂在课堂之外,是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自发自愿自主自觉的语文学习,因此在实现这一目的的时候就应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多样的方式。如时间上可自由选择,课余时间、双休日、寒暑假皆可;地点可任意选择,学校、家里、图书馆都行;形式上可不拘一格,交流、探讨、调查任选;内容上可多种多样,阅读、朗诵、写作随意。这样就实现了学习目的的一致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之间的统一。
  2.知识性和趣味性并行
  受制于内容、进度、考试等诸多因素,长期以来,语文第一课堂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严整有余,灵活不足”,过于偏重知识性学科体系,而缺少趣味性。第二课堂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达到语文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并行的目的。当然,老师在实际指导中,一定要发挥好严格把关和正确引导的作用,不然就可能出现“非语文”(如有些所谓的“影视作品欣赏”活动,基本就是看美国大片而和语文学习关系不大)或“低趣味”(如有些所谓的“武侠小说欣赏”活动,不一定真正利于学生提高文学鉴赏水平)的现象。
  3.功利性和审美性共赢
  语文学习究竟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生命成长的需求,在目前的考试机制下似乎是一个水火不容、非此即彼的单选题。第二课堂的出现为考试与审美,功利与心灵架构了桥梁,让我们认识到两者并非完全是相对立、冲突的关系,而是可以辩证统一,实现共赢的。如笔者曾在高三字形专题复习时开展过“火眼金睛——发现生活中的错别字”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要求学生组建“纠错小分队”从报纸杂志、传单招牌、通知启事、手机短信、网络发帖等生活中常见的文字信息载体中发现并纠正错别字,在复习字形的同时引导学生以语文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作用
  1.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至生活
  语文第一课堂无疑是学习语文的主战场,但第一课堂毕竟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只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语文学习的范围又特别宽广,大到社会人生,小到花鸟虫鱼,无一不能和语文发生“化学反应”。这就使得要真正全面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往往成为一个“美丽的神话”,在这种背景下引入“第二课堂”的概念并实践无疑是一条通往综合素养的“金光大道”。很多课堂里无法实现的构想、没有充分开展的论题都可以借助第二课堂实现或开展,这样第二课堂就起到连接课内知识和课外生活的桥梁的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止于课内,而能够延伸到课外。
  2.让语文学习向广度、深度延伸
  在向课外延伸的过程中,第二课堂又能引领学生把思考、学习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伸展,起到开阔视野、深化认识的作用。如在讲解诗歌单元时,可让学生就某一个诗人或某一类型的诗歌在课后展开专题研究,以专题报告的方式展示成果;在教授戏剧单元时,可让学生成立小小话剧社或演出小组,以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笔者在执教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人教版)的戏剧时,借学生非常喜欢课本剧表演这种形式,联合学校的一位艺术老师,在当时的高二年级发起成立了“萍乡中学高二年级话剧社”,结果报名者踊跃,在学校艺术节上的演出也颇受好评。
  3.让语文学习朝个性、灵性发展
  如果说第一课堂主要是一个面向全体、注重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那么第二课堂就主要是一个面向个体、面向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习平台。这就使得学生能够从共性的束缚和成绩的压迫下解脱出来,朝每个人的个性和灵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发现并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甚至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找准方向。如喜欢阅读、喜欢朗诵的同学可以成立读书会、朗诵社等互相交流;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组织写作兴趣小组、文学社等提高写作。笔者原来的一个学生就是因为参加了自己所在班级组织的班报《泠风报》编辑小组而在毕业之后走上了报刊编辑的岗位,现在广州日报社供职。
  4.让语文学习与生活融合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这其中固然有主客观等多重因素桎梏,但没能开展好、利用好、实践好第二课堂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第二课堂的广度、深度、自由度和灵活度都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真实、更加真切也更加绚丽的舞台。有了第二课堂,我们就可以引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去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进而开阔眼界、开阔胸怀、开阔性灵,成为一个生活充实的人,情感丰富的人,真正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不是仅仅在虚远的理想殿堂飘扬,而是融入到真切的现实土壤,攥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三、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发展方向
  1.由形式主义向实干主义转变
  语文第二课堂因为“费力不易见效”,不像有些科目可以通过竞赛辅导获得高考加分或自主考试资格,也不直接和老师收入、教学业绩发生关系,因而受到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一些老师的冷落,要么干脆不管,要么搞搞形式,并没有真抓实干。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能只立足于分数成绩和高考升学率,要为开设了语文第二课堂的老师提供便利、创造条件、改善待遇,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其次,老师也不应该总满足于上好第一课堂的几节课,因为如果语文第二课堂真的开展好了,促进了学习,提高了成绩,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还是语文教学。
  2.由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
  虽然称做语文第二课堂,名义上远不如第一课堂重要,但既然开设了,就必须认真规划、严格管理,不然就会流于形式,在这方面笔者是有深刻教训的。最早开始开设第二课堂的时候,笔者可以说是满腔热血、豪情万丈,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得高高的,把火烧得旺旺的,结果因为在管理上欠缺经验,没有及时跟进检查、评估和反馈,三分钟热度一过,一些原本士气高昂的小组渐渐丧失了活动的动力,一些原本大有可为的课题最后不了了之。实践证明,要让语文第二课堂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管理上精耕细作,让学生的每一次活动落到实处,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实践的意义、活动的价值。
  3.由短期向长期行为转化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综合性特别强的课程,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要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几乎都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开设语文第二课堂的领导和老师,包括参与的同学都能够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不能图一时之利、逞一时之快,幻想“多快好省”地见到成效,要做好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一些老师或为应付上级检查,或因一时心血来潮,那种“一窝蜂”或“一阵风”式的第二课堂无疑是不足取的。要真正取得成效,就要真抓实干、精耕细作、长线运作,唯其如此,我们的语文学科才能真正扬眉吐气,我们的语文老师才能真正挺直脊梁。
  (作者单位:萍乡市萍乡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开展有效的诗词教学成为中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从“以文为基”“以想为翼”“以理为本”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从而提高高中诗词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提升学生诗词鉴赏的素养。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词素养;立足文本;有效教学  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有同感:难度很大,如果不借助于教师的解读和教辅资料的助读,学生难以读懂诗词文本。  笔者拟以
罗伯特是古巴的一名花农,在他的院子里栽种着各式各样的花儿。他特别喜欢其中的夜光花,这种花里含有荧光素,每到夜间便会绽放,楚楚动人,别具一格。附近许多人家晚间组织舞会或是聚会,都要到他那里去租夜光花。  一天,镇上新搬来朱莉亚一家,她家要招待一批重要的客人,白天和晚上都有活动。朱莉亚特地来到罗伯特家,说要租一些花儿装饰活动现场。要是在平时,只要来租花的人说明什么样的活动,罗伯特立即就会告诉他租什么样
《桥边的老人》(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该小说并没有对社会历史作全景式的描写,只选取了一个极细微的“点”——战争时期的一位普通老人,着力再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一个极细微的小画面——一座浮桥边的简短对话。但是,恰恰是透过这样一个极小的窗口,我们从中窥见了战火纷飞严酷处境里人性的光辉——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对战争的厌倦与痛恨,对和平的热爱与渴望。  从小说的正文来看,
母爱,是一种伟大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一种一生一世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爱,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无法用金钱换取的爱。母亲,是一生一世最值得我们珍爱的人,是一生一世最值得我们牵挂的人。  5月8日是母亲节,故选取一些同学写的关于母亲的作文,来表达我们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爱戴。    已经15岁的我,若在古代早已是个成家立业的人了,而现在的我却一事无成。站在青春的边缘,看着时光流逝,我泪流满面。我不知道是
摘要: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都被选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很大,而冰心在创作时既吸收了泰戈尔的特点,又有自己的个性表达。两篇文本都表现了母亲与孩子之间浓浓的爱,语言风格相似,但在形象、意象、写作手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金色花》;《荷叶·母亲》;比较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选取了两篇散文为《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金色花
【摘要】 围绕战略目标实施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笔者从实践出发,对兰花集团的三大管理模式的经验和做法作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管理;创新;价值    兰花集团自1997年成立以来,秉承“创新赢得明天”的核心价值观,在创新中实现了“裂变式增长”,由原来以煤炭为主的企业,发展成为以煤和煤化工为主,集新型材料、精细化工、旅游开发、机械制造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资
摘要:《乡土中国》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专著。高中生受认知水平和阅读经验的局限,阅读这类著作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巧妙地设置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读懂每一篇文章的丰富意蕴,进而深入研读整本书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整本书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乡土中国》;任务单;整本书阅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
摘要: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重要的学习内容。名著以其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在名著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作品的语用规律,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建构知识体系,从而不断展开深度学习。以初中阶段必读书目《朝花夕拾》为例,谈一谈梳理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梳理;名著阅读;有效运用  新课标提出:“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言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教学中呈现出“随意性”和“低效性”的倾向,将翻转课堂引入名著教学可突破此困境。导读课、研读课、分享课都可以采取“翻转”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形成名著阅读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019年秋季全国开始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相较于以前的教材增加古诗文和课外名著整本书阅读是最显著的变化。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