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学互动教学的课堂中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新课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我常采用的方法有:开门见山导入法,设问导入法,插图、音乐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名言导入法,谜语导入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案例: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
点评: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快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样的导入语直奔主题,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弱,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设问导入法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总是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根据这一年龄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富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
案例:教学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学习课文前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
点评: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紧张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
三、插图、音乐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采用直观导入,利用插图和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插图导入法是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音乐导入法是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如教学第三册《秋天》,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近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天空中两只燕子好像在说话。”这使学生观察图画有了兴趣。教师板书课题《秋天》,图画揭示了课文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再如教学第四册《找春天》,课前用录音机播放“滴哩滴哩”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找春天》。
点评:利用图片和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四、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以旧带新,自然过渡。通过复习已学过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旧知为新授知识引路。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依照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案例: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请大家回忆我们曾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看看这课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海底世界》的结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开头是怎样写的?结尾提示了所介绍事物的什么特点?”
点评:这样引入新课题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又学到新的技巧技能温故而知新,一举两得。使学生既巩固了学习的旧知识,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望,使学生以后遇到这一类型的课文自己也能独立学习了。
五、游戏导入法
采用游戏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体会中理解课文。
一位教师教学《称象》一课。教师准备了下列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只玩具大象,一堆石子,一杆秤,一条玩具小船。在通读课文后,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当一回聪明的曹冲,动手做一做。《称象》涉及物理原理,学生光凭想象难以理解,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理解了课文,可以避免在文字上兜圈子。而且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必然深刻,很好地完成了新授的任务。
六、名言导入法
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案例:如教学第五册《晨读》,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人民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老师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学习《晨读》。”
点评:这样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课文。
七、猜谜语导入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他们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蜘蛛》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是猜谜高手,老师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出示谜面“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等学生猜出谜底后,进一步引导,“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小诸葛亮’是如何‘单捉飞来将’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蜘蛛的世界。”这样导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陶行知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评: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在导学互动中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标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去进行,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常采用的方法有:开门见山导入法,设问导入法,插图、音乐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名言导入法,谜语导入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案例: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
点评: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快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样的导入语直奔主题,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弱,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设问导入法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总是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根据这一年龄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富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
案例:教学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学习课文前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
点评: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紧张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
三、插图、音乐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采用直观导入,利用插图和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插图导入法是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音乐导入法是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如教学第三册《秋天》,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近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天空中两只燕子好像在说话。”这使学生观察图画有了兴趣。教师板书课题《秋天》,图画揭示了课文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再如教学第四册《找春天》,课前用录音机播放“滴哩滴哩”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找春天》。
点评:利用图片和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四、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以旧带新,自然过渡。通过复习已学过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旧知为新授知识引路。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依照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案例: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请大家回忆我们曾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看看这课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海底世界》的结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开头是怎样写的?结尾提示了所介绍事物的什么特点?”
点评:这样引入新课题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又学到新的技巧技能温故而知新,一举两得。使学生既巩固了学习的旧知识,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望,使学生以后遇到这一类型的课文自己也能独立学习了。
五、游戏导入法
采用游戏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体会中理解课文。
一位教师教学《称象》一课。教师准备了下列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只玩具大象,一堆石子,一杆秤,一条玩具小船。在通读课文后,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当一回聪明的曹冲,动手做一做。《称象》涉及物理原理,学生光凭想象难以理解,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理解了课文,可以避免在文字上兜圈子。而且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必然深刻,很好地完成了新授的任务。
六、名言导入法
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案例:如教学第五册《晨读》,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人民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老师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学习《晨读》。”
点评:这样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课文。
七、猜谜语导入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他们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蜘蛛》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是猜谜高手,老师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出示谜面“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等学生猜出谜底后,进一步引导,“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小诸葛亮’是如何‘单捉飞来将’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蜘蛛的世界。”这样导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陶行知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评: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在导学互动中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标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去进行,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