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演唱包括“演”与“唱”两个方面,即通过歌声和表演来创造鲜明的音乐作品形象。但我国声乐教学上普遍存在重声音、轻表演的现象,因为舞台表演能力缺乏导致许多学生在演唱时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诠释音乐作品时受到局限。文章试图从加强表演课程设置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促进学生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演唱;表演;表演课程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2-0114-03
一、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现状
2010年第14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时增加了“表演素质”考试题,全国一片哗然,除舆论所说“增加看点”的同时,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增加表演素质考试题?什么是表演?表演在声乐演唱中重要吗?这些演员是否学习过表演课程呢?全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开设了表演课程吗?
先来看看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声乐演唱属于表演艺术,它的完整内涵包括“演”与“唱”两个方面,即通过歌声(唱)和表演来创造鲜明的音乐作品形象,所以应该说内心情感与外在动作的完美结合才是声乐的最高境界。而且,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总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欣赏的,所以说声乐演唱既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其实电视大奖赛早已把声乐溶入到了“视”与“听”的双重要求之中,全国观众也早已从“视”与“听”两个方面来要求它的审美对象。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2010年青歌赛第二现场已有多位嘉宾多次从服饰、声音技巧到情感表现等方面提及演唱者所表达的音乐(声音)形象与作曲家的意图相去甚远,而这些选手却是全国的优秀选手。由此可知其他广大的声乐歌唱群体的表演水平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
首先,与我国的声乐教学重心很大程度上偏向技法,比较局限在声音的开发与利用上,找位置、找共鸣等。这也是大部分演唱者拥有比较好的声音的原因。
另外,从课程设置上看,国内9大音乐学院与声乐演唱紧密相连的非声乐系(声歌系)莫属,而即便是9大音乐学院的声乐系,也并非都开设了与表演相关的表演课程。
最后,从9大音乐学院近10年的学报来看,也未找到对声乐演唱专业从事关于表演理论的专门、系统的研究。一般提及声乐表演多数的研究仅以形体表演研究为主,而形体表演虽然能对声乐舞台表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不能代替专门的表演课。也有一些提及到关于表演某些理论对声乐演唱的作用的,如《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4期 张锦华的《关于声乐表演的几点思考——在作品中寻找自我,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等。
可见我国目前无论从对表演的重视程度、对表演的课程设置,还是相关的表演理论在声乐中的借鉴与运用上,都发现表演在歌唱表演中尚处在未受重视的阶段。而正是这种表演设置与理论研究缺乏,加之重视程度不够,促使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对表演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在现实情况中歌唱演员表演能力的缺乏。笔者认为,重视、加强舞台表演实践已成为声乐教学中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加强表演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歌唱表现力
提高舞台表演实践有许多方式,比如借鉴我国的戏曲艺术,加强形体表演,开设表演课程,加强艺术实践活动等都能从不同程度上提高舞台表现力。笔者认为,通过开设和加强表演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最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因为我国目前的表演技巧课是建立在我国戏剧、电影表演艺术教育工作者们结合的教学实践,学习与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研究和总结我国表演艺术家的创作实践经验,借鉴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的。本文试图通过加强表演课程的设置方面来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笔者近几年来一直从事着影视学院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和艺术学院声乐表演专业的声乐双重教学。据了解,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课程设置上都是声乐、台词、形体和表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良好的声音协调的形体动作、标准(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生动的表演全方位打造学生的舞台形象。表演专业的学生因为学习声乐的时间短、上课时间少,所以在声乐技巧表达上不是很娴熟。但当他们站上舞台,因为熟练舞台表演技巧,演唱出的声音比上课的时候要完美,感情更充沛,从而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而声乐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一般是声乐、台词、舞蹈和其他相关的理论课程。其中与舞台表演息息相关的舞蹈课却一般以基本功、舞蹈组合、舞蹈片段、成品舞为基本教学内容。这些课程过于专业不说,最重要的是舞蹈课中所学的东西不能直接用在歌唱表演上。所以大部分声乐专业学生仅有良好的声音,一旦上了舞台却被声乐技巧所囿只会唱不能演。尽管声音技巧比较成熟,但从舞台表现方面来看,在视觉上、作品的表现上、感情的共鸣上不免大打折扣。
正是这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重声音、轻表演的结果导致了学生只会演唱,而不会表达、演绎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无法充分地把自己理解的东西通过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外部形态演绎出来,把自己真实的感情传达给观众。
如何才能把自己理解的东西传达给观众呢?有人说声乐演唱是感情自然流露,并不需要过多的表演,用不着在形体等外部表演上下功夫。但是如果缺少具有表现力的动作,就不可能充分体现心里想表达的愿望。而且内心情感的表达还要以美的方式表现出来呈献给观众,这都需要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声乐的最高境界是内在情感和外在动作的完美结合。
声乐表演也不应该仅仅是形体律动的自然流露,更不是即兴的动作表现。演唱者在演唱中不能仅仅只是感动自己,还要感动观众。而观众对你的情感只能通过看、听来了解,所以必须把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形体、面部表情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反复斟酌每一个面部表情的变化,这样才能展示出符合歌曲内容的心理活动。
可见,表现一种情绪,表达一种意境需要技巧;表演是一门技术,需要设计,需要学习。在声乐专业的学生当中开设表演课程就是要学生学会舞台上表现的各种表演技巧,以推动声音技巧的完善,完美地展示音乐作品形象。
三、表演元素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什么是表演?怎样进行表演?声乐演唱时该怎样借鉴并运用表演来提高作品的表现?我们以青歌赛上的表演素质考试题(摘自民族声乐考试一)来分析:
歌剧《洪湖赤卫队》片段(《洪湖水,浪打浪》)
表演提要:韩英在洪湖上撑船采藕,上岸后召集起游击队员,鼓舞大家斗志。
表演要求:
1.准确表现人物身份特征和气质;
2.表现撑船、采藕的行为特点;
3.与音乐恰当结合;
4.利用道具与假想的周围人物交流。
戏剧表演和歌唱表演都是从分析、认识剧本和角色开始的。《洪湖水,浪打浪》这首经典歌剧选段几乎人人皆知,人人会唱。演唱歌曲之前,首先要熟悉歌剧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歌剧讲述了1930年夏天,韩英在自己的家乡洪湖地区带领着赤卫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了解韩英这一人物在歌剧中的身份:洪湖彭家墩乡党委书记、女共产党员。演唱这段歌曲时人物的心情、所处的环境:韩英从小生长在洪湖岸边,熟悉并深爱着洪湖的水、洪湖周边的一草一木。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她要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与狡猾的敌人进行殊死战斗。这样才能做到表演中的第一个要求:“准确表现人物身份特质和气质”。
表演的第一步需要我们走进一种歌曲规定好的“艺术虚构”的情景当中。这种规定情景虽然只是一种假定,但是歌唱演员必须通过逼真的舞台动作(需要设计:比如撑船、采藕的行为)把这种假定的、虚构的情景变成观众能感觉到的真实存在的场景,所以歌唱演员首先要学会在规定的情景之中去演。
怎样才能在舞台上不被现场观众分散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规定的情景中去呢?演员是否能比较准确的体验到并表现出人物(韩英)的感情呢?表演时是否能做此时此地“我就是韩英”的真实判断和思考,展现出人物的所思所想呢?这就需要演员的注意力、理解力、感受力及信念与真实感。
演员首先要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特定的人物上去“真听、真看、真感觉、真思考”,只有注意力集中才会在虚构的情景中产生真实的感受,而且如果大脑完全被指定的对象填满,也就不会被其他东西打扰。此外还要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感受、体验人物的情感,相信舞台上“我就是韩英”,这种“信念及真实感”会让演员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从而会从心里产生要做些什么的欲望,这就是舞台动作。任何舞台上的动作都是有内心依据的,一个手势、一个姿态都应该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和情感,应该借助自我的生活体验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指定人物所采取的态度找到心里依据,自发唤起行动的欲望。
任何一种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在歌曲表演中,创造鲜明的音乐作品形象必须首先把由词、曲作者提供的文字和音乐形象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让给出的人物、事件、情景等先在自己头脑里变得具体。德国一位名叫布莱丁格的学者把想象比喻为“灵魂的眼睛”。歌唱演员在对一首作品的演唱中要学会通过自己所感所悟,经过重新组织和加工,展开自己的想象,从而产生“内心视像”。 内心视像是一种能用自己内心视觉去观看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只能由演员想象出来的景象的一种能力。这些视像会在演员的心里造成相应的情绪,进而影响演员的心灵,唤起相应的内心体验,达到演唱时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内心视像必须通过外部形态语言和神态传达给观众,否则演员的“视像”和“内心的情感”与观众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
以上分析到的注意力的集中、想象、信念与真实感、动作、规定情景、交流、内心视像等都是表演的基本元素。表演课程正是通过学习表演诸元素、表演小品及各种表演练习,建立逼真的表演信念感,掌握动作的规律,学习在规定情景中组织动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演能力的课程。
表演课程学到的不仅仅是“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还能为我们的演唱带来很多的好处:
第一,克服怯场。有很多歌唱者平时练习时都很好,可一上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已经非常熟悉的歌曲出现节奏不稳,合不上伴奏甚至忘了歌词的情况;有的上台就呼吸急促,更不用说“调其气”了;有的出现平时没有的声音技巧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怯场的表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演唱时不够专注,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定的对象上。比如一部分人被音乐厅的观众分散注意力,一部分会被自己的胡思乱想所打扰。通过表演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的,对所指定的对象越专注,对其他的对象就越模糊。歌唱时如将注意力集中到内心视像上,全身心沉浸在作品当中感受指定对象的情感和行为,就不会受外界的干扰。
第二,给观众带来视觉美的同时,帮助观众从全方面欣赏并且感知演唱者对作品的演绎。有些歌唱者上台演唱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声乐技巧上,表演时未添加任何舞台动作;有的舞台动作都是模式化的,手势、身段与歌曲内容根本不相符合;还有的眼神呆滞,眼中无景无物,表情呆板,感情冷漠;有的故作表情给人虚假之感……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也无法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表演课程的学习能教会学生通过对指定对象的角色、时间、环境、事件逼真的想象,真实地入戏入角色,设身处地的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至演唱时,没有虚假的情感,没有毫无意义的动作叠加,更不会有呆若木鸡的情况发生,因为真实情感的流露会让观众在欣赏时心情轻松,在视觉上得到审美享受。另外,演唱者在演唱时不仅仅是单一声音的信息输出,还包括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手势、身段、体态等动作行为,这些都能帮助广大的观众去了解和欣赏演唱者对作品的演绎,从而得到审美体验。
第三,促进声乐技巧的完善,强化声与情的表达,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就声音技术而言,因为面对观众不能正常发挥的情况就太多了,平时演唱时不存在的情况都有可能在演出的时候出现:比如高音上不去,气息沉不住,声音打不开等等。在表演课程上,学会将平面文字改编成立体的舞台戏剧的构思能力,学会把内涵抽象的音乐作品具体化、生动化,那么在演唱歌曲时头脑中一直放映着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有着自己内心潜台词的、情节丰富的电影故事,带动着自己情感愿望的产生,源于情的声音相应的会在语气、语调、音色、力度等声音形象和色彩等方面有相应的变化。这种完全在作品当中的以情带出的声音往往能带给歌唱者超常的发挥,技术更完美,对作品的表现会更丰富。
加强和完善表演课程的设置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当然,表演是为了声音的表达,是为了情感的表现,演唱中的表演并不是越多越好,但脱离了声音和情感的表演也是不可取的。只有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表现和丰富声乐表演艺术,真正做到能唱会演,形神兼备才是艺术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马林
On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Performance Curriculum
Yang Su
Abstract:Performance and singing are two parts of vocal music singing, which means singers have to create new and vivid music images by performing and singing, however, 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China is,most teachers put much emphasis on vocal rather than performanc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hich give rise to the limitation of expressing students’ inner feeling. This article tries to provide some methods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on, imagination and performing ability by ameliorating performance curriculum, so as to make them express their inner emotion in an accurate way.
Key words:singing;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curriculum
关键词:演唱;表演;表演课程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2-0114-03
一、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现状
2010年第14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时增加了“表演素质”考试题,全国一片哗然,除舆论所说“增加看点”的同时,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增加表演素质考试题?什么是表演?表演在声乐演唱中重要吗?这些演员是否学习过表演课程呢?全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开设了表演课程吗?
先来看看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声乐演唱属于表演艺术,它的完整内涵包括“演”与“唱”两个方面,即通过歌声(唱)和表演来创造鲜明的音乐作品形象,所以应该说内心情感与外在动作的完美结合才是声乐的最高境界。而且,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总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欣赏的,所以说声乐演唱既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其实电视大奖赛早已把声乐溶入到了“视”与“听”的双重要求之中,全国观众也早已从“视”与“听”两个方面来要求它的审美对象。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2010年青歌赛第二现场已有多位嘉宾多次从服饰、声音技巧到情感表现等方面提及演唱者所表达的音乐(声音)形象与作曲家的意图相去甚远,而这些选手却是全国的优秀选手。由此可知其他广大的声乐歌唱群体的表演水平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
首先,与我国的声乐教学重心很大程度上偏向技法,比较局限在声音的开发与利用上,找位置、找共鸣等。这也是大部分演唱者拥有比较好的声音的原因。
另外,从课程设置上看,国内9大音乐学院与声乐演唱紧密相连的非声乐系(声歌系)莫属,而即便是9大音乐学院的声乐系,也并非都开设了与表演相关的表演课程。
最后,从9大音乐学院近10年的学报来看,也未找到对声乐演唱专业从事关于表演理论的专门、系统的研究。一般提及声乐表演多数的研究仅以形体表演研究为主,而形体表演虽然能对声乐舞台表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不能代替专门的表演课。也有一些提及到关于表演某些理论对声乐演唱的作用的,如《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4期 张锦华的《关于声乐表演的几点思考——在作品中寻找自我,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等。
可见我国目前无论从对表演的重视程度、对表演的课程设置,还是相关的表演理论在声乐中的借鉴与运用上,都发现表演在歌唱表演中尚处在未受重视的阶段。而正是这种表演设置与理论研究缺乏,加之重视程度不够,促使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对表演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在现实情况中歌唱演员表演能力的缺乏。笔者认为,重视、加强舞台表演实践已成为声乐教学中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加强表演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歌唱表现力
提高舞台表演实践有许多方式,比如借鉴我国的戏曲艺术,加强形体表演,开设表演课程,加强艺术实践活动等都能从不同程度上提高舞台表现力。笔者认为,通过开设和加强表演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最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因为我国目前的表演技巧课是建立在我国戏剧、电影表演艺术教育工作者们结合的教学实践,学习与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研究和总结我国表演艺术家的创作实践经验,借鉴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的。本文试图通过加强表演课程的设置方面来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笔者近几年来一直从事着影视学院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和艺术学院声乐表演专业的声乐双重教学。据了解,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课程设置上都是声乐、台词、形体和表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良好的声音协调的形体动作、标准(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生动的表演全方位打造学生的舞台形象。表演专业的学生因为学习声乐的时间短、上课时间少,所以在声乐技巧表达上不是很娴熟。但当他们站上舞台,因为熟练舞台表演技巧,演唱出的声音比上课的时候要完美,感情更充沛,从而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而声乐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一般是声乐、台词、舞蹈和其他相关的理论课程。其中与舞台表演息息相关的舞蹈课却一般以基本功、舞蹈组合、舞蹈片段、成品舞为基本教学内容。这些课程过于专业不说,最重要的是舞蹈课中所学的东西不能直接用在歌唱表演上。所以大部分声乐专业学生仅有良好的声音,一旦上了舞台却被声乐技巧所囿只会唱不能演。尽管声音技巧比较成熟,但从舞台表现方面来看,在视觉上、作品的表现上、感情的共鸣上不免大打折扣。
正是这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重声音、轻表演的结果导致了学生只会演唱,而不会表达、演绎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无法充分地把自己理解的东西通过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外部形态演绎出来,把自己真实的感情传达给观众。
如何才能把自己理解的东西传达给观众呢?有人说声乐演唱是感情自然流露,并不需要过多的表演,用不着在形体等外部表演上下功夫。但是如果缺少具有表现力的动作,就不可能充分体现心里想表达的愿望。而且内心情感的表达还要以美的方式表现出来呈献给观众,这都需要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声乐的最高境界是内在情感和外在动作的完美结合。
声乐表演也不应该仅仅是形体律动的自然流露,更不是即兴的动作表现。演唱者在演唱中不能仅仅只是感动自己,还要感动观众。而观众对你的情感只能通过看、听来了解,所以必须把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形体、面部表情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反复斟酌每一个面部表情的变化,这样才能展示出符合歌曲内容的心理活动。
可见,表现一种情绪,表达一种意境需要技巧;表演是一门技术,需要设计,需要学习。在声乐专业的学生当中开设表演课程就是要学生学会舞台上表现的各种表演技巧,以推动声音技巧的完善,完美地展示音乐作品形象。
三、表演元素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什么是表演?怎样进行表演?声乐演唱时该怎样借鉴并运用表演来提高作品的表现?我们以青歌赛上的表演素质考试题(摘自民族声乐考试一)来分析:
歌剧《洪湖赤卫队》片段(《洪湖水,浪打浪》)
表演提要:韩英在洪湖上撑船采藕,上岸后召集起游击队员,鼓舞大家斗志。
表演要求:
1.准确表现人物身份特征和气质;
2.表现撑船、采藕的行为特点;
3.与音乐恰当结合;
4.利用道具与假想的周围人物交流。
戏剧表演和歌唱表演都是从分析、认识剧本和角色开始的。《洪湖水,浪打浪》这首经典歌剧选段几乎人人皆知,人人会唱。演唱歌曲之前,首先要熟悉歌剧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歌剧讲述了1930年夏天,韩英在自己的家乡洪湖地区带领着赤卫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了解韩英这一人物在歌剧中的身份:洪湖彭家墩乡党委书记、女共产党员。演唱这段歌曲时人物的心情、所处的环境:韩英从小生长在洪湖岸边,熟悉并深爱着洪湖的水、洪湖周边的一草一木。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她要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与狡猾的敌人进行殊死战斗。这样才能做到表演中的第一个要求:“准确表现人物身份特质和气质”。
表演的第一步需要我们走进一种歌曲规定好的“艺术虚构”的情景当中。这种规定情景虽然只是一种假定,但是歌唱演员必须通过逼真的舞台动作(需要设计:比如撑船、采藕的行为)把这种假定的、虚构的情景变成观众能感觉到的真实存在的场景,所以歌唱演员首先要学会在规定的情景之中去演。
怎样才能在舞台上不被现场观众分散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规定的情景中去呢?演员是否能比较准确的体验到并表现出人物(韩英)的感情呢?表演时是否能做此时此地“我就是韩英”的真实判断和思考,展现出人物的所思所想呢?这就需要演员的注意力、理解力、感受力及信念与真实感。
演员首先要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特定的人物上去“真听、真看、真感觉、真思考”,只有注意力集中才会在虚构的情景中产生真实的感受,而且如果大脑完全被指定的对象填满,也就不会被其他东西打扰。此外还要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感受、体验人物的情感,相信舞台上“我就是韩英”,这种“信念及真实感”会让演员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从而会从心里产生要做些什么的欲望,这就是舞台动作。任何舞台上的动作都是有内心依据的,一个手势、一个姿态都应该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和情感,应该借助自我的生活体验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指定人物所采取的态度找到心里依据,自发唤起行动的欲望。
任何一种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在歌曲表演中,创造鲜明的音乐作品形象必须首先把由词、曲作者提供的文字和音乐形象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让给出的人物、事件、情景等先在自己头脑里变得具体。德国一位名叫布莱丁格的学者把想象比喻为“灵魂的眼睛”。歌唱演员在对一首作品的演唱中要学会通过自己所感所悟,经过重新组织和加工,展开自己的想象,从而产生“内心视像”。 内心视像是一种能用自己内心视觉去观看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只能由演员想象出来的景象的一种能力。这些视像会在演员的心里造成相应的情绪,进而影响演员的心灵,唤起相应的内心体验,达到演唱时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内心视像必须通过外部形态语言和神态传达给观众,否则演员的“视像”和“内心的情感”与观众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
以上分析到的注意力的集中、想象、信念与真实感、动作、规定情景、交流、内心视像等都是表演的基本元素。表演课程正是通过学习表演诸元素、表演小品及各种表演练习,建立逼真的表演信念感,掌握动作的规律,学习在规定情景中组织动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演能力的课程。
表演课程学到的不仅仅是“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还能为我们的演唱带来很多的好处:
第一,克服怯场。有很多歌唱者平时练习时都很好,可一上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已经非常熟悉的歌曲出现节奏不稳,合不上伴奏甚至忘了歌词的情况;有的上台就呼吸急促,更不用说“调其气”了;有的出现平时没有的声音技巧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怯场的表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演唱时不够专注,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定的对象上。比如一部分人被音乐厅的观众分散注意力,一部分会被自己的胡思乱想所打扰。通过表演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的,对所指定的对象越专注,对其他的对象就越模糊。歌唱时如将注意力集中到内心视像上,全身心沉浸在作品当中感受指定对象的情感和行为,就不会受外界的干扰。
第二,给观众带来视觉美的同时,帮助观众从全方面欣赏并且感知演唱者对作品的演绎。有些歌唱者上台演唱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声乐技巧上,表演时未添加任何舞台动作;有的舞台动作都是模式化的,手势、身段与歌曲内容根本不相符合;还有的眼神呆滞,眼中无景无物,表情呆板,感情冷漠;有的故作表情给人虚假之感……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也无法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表演课程的学习能教会学生通过对指定对象的角色、时间、环境、事件逼真的想象,真实地入戏入角色,设身处地的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至演唱时,没有虚假的情感,没有毫无意义的动作叠加,更不会有呆若木鸡的情况发生,因为真实情感的流露会让观众在欣赏时心情轻松,在视觉上得到审美享受。另外,演唱者在演唱时不仅仅是单一声音的信息输出,还包括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手势、身段、体态等动作行为,这些都能帮助广大的观众去了解和欣赏演唱者对作品的演绎,从而得到审美体验。
第三,促进声乐技巧的完善,强化声与情的表达,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就声音技术而言,因为面对观众不能正常发挥的情况就太多了,平时演唱时不存在的情况都有可能在演出的时候出现:比如高音上不去,气息沉不住,声音打不开等等。在表演课程上,学会将平面文字改编成立体的舞台戏剧的构思能力,学会把内涵抽象的音乐作品具体化、生动化,那么在演唱歌曲时头脑中一直放映着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有着自己内心潜台词的、情节丰富的电影故事,带动着自己情感愿望的产生,源于情的声音相应的会在语气、语调、音色、力度等声音形象和色彩等方面有相应的变化。这种完全在作品当中的以情带出的声音往往能带给歌唱者超常的发挥,技术更完美,对作品的表现会更丰富。
加强和完善表演课程的设置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当然,表演是为了声音的表达,是为了情感的表现,演唱中的表演并不是越多越好,但脱离了声音和情感的表演也是不可取的。只有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表现和丰富声乐表演艺术,真正做到能唱会演,形神兼备才是艺术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马林
On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Performance Curriculum
Yang Su
Abstract:Performance and singing are two parts of vocal music singing, which means singers have to create new and vivid music images by performing and singing, however, 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China is,most teachers put much emphasis on vocal rather than performanc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hich give rise to the limitation of expressing students’ inner feeling. This article tries to provide some methods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on, imagination and performing ability by ameliorating performance curriculum, so as to make them express their inner emotion in an accurate way.
Key words:singing;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curric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