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简介
《学生第二》
作者:李希贵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既是一部教育管理随笔,也是李希贵老师教育生涯智慧的结晶。李老师热爱教育工作,竭忠尽智地迎接着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作为教师,他心系学生和学生的未来;作为校长,他关注教师以及教师的生命成长;作为教育决策者,他不断思考着教育的方向和真谛。这本书,既是一位教育管理者的深沉思考与睿智叙说,更是一位献身教育的前辈写给后生们的宝贵经验和学习资源,动人心扉,启人心智,发人深省,催促着每一个教育人尽力尽心地成长、成熟!
推荐人语
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书名吸引着。而当我翻开扉页,读完自序后,我被作者石破天惊的观点震惊着,更为一位教育领导者有如此温暖的情怀所感动着。
我感动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良苦用心,让教育工作竟如此诗意和美好。
我感动于一位教育领导者的独具匠心,让教育工作竟如此艺术与智慧。
在感动之余,我也跟随作者的指引,情不自禁地寻思和叩问:李老师为我们高举起“学生第二”的鲜明旗帜,那么,就教育而言,究竟什么才最重要,可以称得上是第一呢?这本书里,或许作者没有直截了当地阐明观点,但他用自身几十年的行动和坚守,演绎出了精彩的思考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是的,于教育而言,我们教师不应当是第一吗?教师第一,并不是说教师的地位比学生高,教师享受的待遇要比学生好。记得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一棵摇动其他树的主树,这棵树应当是孩子们的表率、模范和榜样,应当是社会正能量的化身,方能摇动更多的小树向着正确的方向摇动,方能唤醒更多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灵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也是决定教育境界和教学水平的最核心因素。可以说,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智则学生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影子,那么唯有身正,其影子才可能不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教师,能教出拥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学生;一个缺乏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带出有高度责任心的学生;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美好的教师,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身正方能为世范,学高才可为人师。古往今来,师者贤能则门下能者聚,师者无能则误人子弟。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杯水。当下,甚至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往往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但无法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这些说法都要求教师应当有相对渊博的知识和通达的学识。更何况,在当今的知识信息社会,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教师若是一直手持当年的那张知识的“旧船票”,恐怕很难站稳在现代讲台这艘“快客船”上。这就提示我们需要一直行走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充电,与时俱进,和学生一起成长。
“无德”不能做教师,“无能”不能做好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第二”,既抓住了教育的前提要素,又含蓄地提醒教育领导者要重视教师的人格与专业发展,更是委婉地告诫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当好先锋。
《学生第二》一书中,李老师没有刻板地说教,要求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呈现的几乎都是他自己在怎样做。读这样的书,实则在聆听动人的故事。掩卷回味,留在脑海中的尽是教育的赤子情怀和高妙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在线试读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既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一想,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生活得幸福吗?他们的心情还好吗?他们的脸上还有微笑吗?
一位教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你的教育理想的天使,只有当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去这样做。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学校,更多地给教师的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从过去的“一维”改为今天的“三维”,从平面变为立体,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长期以来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态度问题,也理应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已有好多学校开始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话,听了着实让人感动。他在为松下公司定位时曾说,松下公司主要是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在这样一家“主要是制造人才”的公司里,还有谁会心有旁骛呢?正是松下幸之助对员工的一片赤诚,才最终把松下公司建成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园。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
《学生第二》
作者:李希贵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既是一部教育管理随笔,也是李希贵老师教育生涯智慧的结晶。李老师热爱教育工作,竭忠尽智地迎接着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作为教师,他心系学生和学生的未来;作为校长,他关注教师以及教师的生命成长;作为教育决策者,他不断思考着教育的方向和真谛。这本书,既是一位教育管理者的深沉思考与睿智叙说,更是一位献身教育的前辈写给后生们的宝贵经验和学习资源,动人心扉,启人心智,发人深省,催促着每一个教育人尽力尽心地成长、成熟!
推荐人语
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书名吸引着。而当我翻开扉页,读完自序后,我被作者石破天惊的观点震惊着,更为一位教育领导者有如此温暖的情怀所感动着。
我感动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良苦用心,让教育工作竟如此诗意和美好。
我感动于一位教育领导者的独具匠心,让教育工作竟如此艺术与智慧。
在感动之余,我也跟随作者的指引,情不自禁地寻思和叩问:李老师为我们高举起“学生第二”的鲜明旗帜,那么,就教育而言,究竟什么才最重要,可以称得上是第一呢?这本书里,或许作者没有直截了当地阐明观点,但他用自身几十年的行动和坚守,演绎出了精彩的思考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是的,于教育而言,我们教师不应当是第一吗?教师第一,并不是说教师的地位比学生高,教师享受的待遇要比学生好。记得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一棵摇动其他树的主树,这棵树应当是孩子们的表率、模范和榜样,应当是社会正能量的化身,方能摇动更多的小树向着正确的方向摇动,方能唤醒更多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灵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也是决定教育境界和教学水平的最核心因素。可以说,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智则学生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影子,那么唯有身正,其影子才可能不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教师,能教出拥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学生;一个缺乏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带出有高度责任心的学生;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美好的教师,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身正方能为世范,学高才可为人师。古往今来,师者贤能则门下能者聚,师者无能则误人子弟。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杯水。当下,甚至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往往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但无法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这些说法都要求教师应当有相对渊博的知识和通达的学识。更何况,在当今的知识信息社会,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教师若是一直手持当年的那张知识的“旧船票”,恐怕很难站稳在现代讲台这艘“快客船”上。这就提示我们需要一直行走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充电,与时俱进,和学生一起成长。
“无德”不能做教师,“无能”不能做好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第二”,既抓住了教育的前提要素,又含蓄地提醒教育领导者要重视教师的人格与专业发展,更是委婉地告诫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当好先锋。
《学生第二》一书中,李老师没有刻板地说教,要求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呈现的几乎都是他自己在怎样做。读这样的书,实则在聆听动人的故事。掩卷回味,留在脑海中的尽是教育的赤子情怀和高妙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在线试读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既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一想,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生活得幸福吗?他们的心情还好吗?他们的脸上还有微笑吗?
一位教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你的教育理想的天使,只有当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去这样做。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学校,更多地给教师的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从过去的“一维”改为今天的“三维”,从平面变为立体,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长期以来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态度问题,也理应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已有好多学校开始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话,听了着实让人感动。他在为松下公司定位时曾说,松下公司主要是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在这样一家“主要是制造人才”的公司里,还有谁会心有旁骛呢?正是松下幸之助对员工的一片赤诚,才最终把松下公司建成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园。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