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10年前,张先生体检时发现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HBe(乙肝病毒e抗体)和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俗称“小三阳”),因肝功能指标正常且无任何症状,医生嘱其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并禁酒。张先生非常注意保养,体形由原来的“芦柴棒”渐渐变成了“将军肚”。2年前,张先生查体时发现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医生按“慢性乙型肝炎”处理。经半年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本来就不太高的血液乙肝病毒(HBV DNA)含量降到正常范围,但转氨酶水平持续不降。经朋友介绍,张先生来我院就诊。进一步检查发现,他除“小三阳”和转氨酶增高外,还有肥胖、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脂肪肝。考虑到他的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脂肪肝所致,所以我嘱其停用干扰素,少吃多动,并服用“二甲双胍、磷脂酰胆碱”等药物。接下来的半年内,张先生体重下降了4千克,腰围从原先的95厘米降到90厘米,血脂、血糖和转氨酶均降至正常范围,B超显示脂肪肝程度减轻。
原来,张先生是因近几年体重和腰围增加发生了脂肪肝。此时,抗病毒治疗通常难以起效,重要的还是减肥、调整糖脂代谢紊乱并应用保肝药物。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易误诊误治
目前,肥胖、过量饮酒、肝炎病毒已成为成人慢性肝病的三大病因。临床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误诊误治的现象十分常见。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普通成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10%,部分患者可发生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危害国人生命健康。另一方面,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西化以及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减少,由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富裕型疾病所致的脂肪肝越来越多。生活中,许多人视乙肝为猛虎,一旦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就服用大量营养保健品且不敢多运动,导致体重和腰围逐渐增加,原先苗条的人变成了“将军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越来越多。最新研究发现,大约25%的乙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甚至B超检查出现脂肪肝。而很多临床医生则认为,血清表面抗原阳性者一旦出现转氨酶持续增高则需进行抗病毒治疗,最终治疗结果往往与张先生的情形一样,肝功能不见好转甚至还比治疗前有所加重。因此,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和肝炎活动,应谨慎判断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TIPS:以下3种情况需警惕脂肪肝
1 转氨酶异常的HBsAg阳性患者,若血清HBV DNA<104且存在代谢危险因素(高血压、超重、血糖异常、高甘油三酯等)时,其转氨酶异常可能是由脂肪肝所致。
2 肝炎病毒现症感染者,如近期体重和腰围增加,需警惕脂肪肝。
3 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携带者,如发现转氨酶异常和肝肿大,需警惕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保肝是基础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针对脂肪肝的基础治疗(保肝)是整体治疗的前提,多数患者可在戒酒、减肥等基础治疗半年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基础治疗的具体措施包括两方面。①改变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增加运动、节制饮酒、慎用肝毒药物以及避免接触肝毒物质。②治疗原发疾病。中重度肥胖者可短期应用奥利司他、西布曲明等减肥药物,以提高节食、锻炼的减肥效果: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损害或2型糖尿病患者可用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TZDs)改善胰岛素抵抗,力争将空腹血糖降到5.6毫摩/升以下,而糖化血红蛋白则需控制在7%以下:高脂血症患者可使用他汀类,吉非罗齐,普罗布考等药物将血脂降至安全范围,与一般脂肪肝不同的是要加强肝酶监测。
为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慢性肝病患者需注意饮食有度,禁酒或限制饮酒并适当锻炼,保持理想体重和良好体形,避免在原有肝损的基础上发生酒精性和非酒性脂肪性肝炎。
10年前,张先生体检时发现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HBe(乙肝病毒e抗体)和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俗称“小三阳”),因肝功能指标正常且无任何症状,医生嘱其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并禁酒。张先生非常注意保养,体形由原来的“芦柴棒”渐渐变成了“将军肚”。2年前,张先生查体时发现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医生按“慢性乙型肝炎”处理。经半年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本来就不太高的血液乙肝病毒(HBV DNA)含量降到正常范围,但转氨酶水平持续不降。经朋友介绍,张先生来我院就诊。进一步检查发现,他除“小三阳”和转氨酶增高外,还有肥胖、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脂肪肝。考虑到他的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脂肪肝所致,所以我嘱其停用干扰素,少吃多动,并服用“二甲双胍、磷脂酰胆碱”等药物。接下来的半年内,张先生体重下降了4千克,腰围从原先的95厘米降到90厘米,血脂、血糖和转氨酶均降至正常范围,B超显示脂肪肝程度减轻。
原来,张先生是因近几年体重和腰围增加发生了脂肪肝。此时,抗病毒治疗通常难以起效,重要的还是减肥、调整糖脂代谢紊乱并应用保肝药物。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易误诊误治
目前,肥胖、过量饮酒、肝炎病毒已成为成人慢性肝病的三大病因。临床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误诊误治的现象十分常见。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普通成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10%,部分患者可发生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危害国人生命健康。另一方面,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西化以及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减少,由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富裕型疾病所致的脂肪肝越来越多。生活中,许多人视乙肝为猛虎,一旦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就服用大量营养保健品且不敢多运动,导致体重和腰围逐渐增加,原先苗条的人变成了“将军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越来越多。最新研究发现,大约25%的乙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甚至B超检查出现脂肪肝。而很多临床医生则认为,血清表面抗原阳性者一旦出现转氨酶持续增高则需进行抗病毒治疗,最终治疗结果往往与张先生的情形一样,肝功能不见好转甚至还比治疗前有所加重。因此,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和肝炎活动,应谨慎判断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TIPS:以下3种情况需警惕脂肪肝
1 转氨酶异常的HBsAg阳性患者,若血清HBV DNA<104且存在代谢危险因素(高血压、超重、血糖异常、高甘油三酯等)时,其转氨酶异常可能是由脂肪肝所致。
2 肝炎病毒现症感染者,如近期体重和腰围增加,需警惕脂肪肝。
3 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携带者,如发现转氨酶异常和肝肿大,需警惕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保肝是基础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针对脂肪肝的基础治疗(保肝)是整体治疗的前提,多数患者可在戒酒、减肥等基础治疗半年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基础治疗的具体措施包括两方面。①改变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增加运动、节制饮酒、慎用肝毒药物以及避免接触肝毒物质。②治疗原发疾病。中重度肥胖者可短期应用奥利司他、西布曲明等减肥药物,以提高节食、锻炼的减肥效果: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损害或2型糖尿病患者可用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TZDs)改善胰岛素抵抗,力争将空腹血糖降到5.6毫摩/升以下,而糖化血红蛋白则需控制在7%以下:高脂血症患者可使用他汀类,吉非罗齐,普罗布考等药物将血脂降至安全范围,与一般脂肪肝不同的是要加强肝酶监测。
为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慢性肝病患者需注意饮食有度,禁酒或限制饮酒并适当锻炼,保持理想体重和良好体形,避免在原有肝损的基础上发生酒精性和非酒性脂肪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