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缘分,叫重逢;有一种友情,叫默契;有一种反哺,叫陪伴。
高中同学伟,有大半年时间没在一起了,虽是这样,但彼此心中有你我。一日,喜鹊在叫个不停,我心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朋友想我了。这不,电话响了,是伟,他打电话来,说在我住的春风小区门口的小饭店,请我及另一个同学小聚一下,喝点酒。伟在电信局上班,有让人羡慕的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是我几个玩得好的同学之一。
席间闲聊之际,我很好奇地问他:“伟,我经常看到你中午骑电瓶车从我小区门口过,你也住在这里?”
她说:“我住在城南花园。”我知道,城南花园离这里要过几条街,有好几里路。正想追问。另一个同学华听了,似乎听出了什么,立马开玩笑地说:“这么远,你也来蹭饭,你也是‘啃老族’。”
伟很淡然,没有反驳,很真诚地说:“就我母亲一人住在春风小区附近的王家庄的老屋,我每天中午来,只是陪老娘吃个饭,陪老娘说说话。”
“哦,原來是这么回事。”华似乎明白了,同时也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伟似乎在解释,又似乎在叙述:“现在,儿子在外读大学,妻子在学校中午在学校里吃。老爸走了,老娘老一个人在家,没事做,平时又懒散惯了,一日三餐就像是洗脸刷牙般的完成任务,总是随意地、简单地应付一下,生活没有规律。这样不好。我回来陪老娘吃个饭,主要让她有点事做,让她忙,忙才充实,有活力,更是让她饮食有个规律,一日三餐能够按时按点。午饭后,再陪老娘说说话,她就不孤单了。”
“陪老娘吃个饭”,多么平常的一句话,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如一块石子投进我们的心湖,涟漪一圈又一圈。
华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去年,去派出所领老娘领了3次了。”
怎么回事?
原来,华有好几个兄弟,老大近70岁了,他是最小的儿子,也快50岁,也是唯一考取大学吃公家饭的,旱涝保收,又住在城里,让村里人羡慕,更是父母的骄傲。华说他老娘过了一个多月看不到他,就喜欢往他家里跑,可是,每次都是派出所打电话让他把老娘领回家,半年内就领了3次。
华的老娘不认字,又不认识路,是个路盲,80多岁了,从村里出来搭城乡公交车到了城里后,就不知道东西南北,找不到儿子的家。他老娘就像迷路的孩子,嘴里说着儿子的名字,后来,就有好心人打110报警,然后,派出所的警察就打电话给他,让他去领老娘回家。
为了看老娘,华买了汽车,每周末雷打不动地回乡下一趟,陪老娘吃个饭,说说话。去年儿子要高考,没有回老家看老娘。他孤独的老娘最喜欢、最想念她最小的儿子华,一个月不见小儿子,就想小儿子,就一个人从几十里远的乡下往城里跑,也总是被送进派出所。
听他们讲自己的老娘,我总不知不觉地想起自己的老娘,年轻时为了我们兄妹三人操劳大半辈子,70多岁了,却一个人住在乡下的老屋里。年迈的老人更像个孤单的小孩,也需要陪护。
老屋,就是生我养我的鸟巢,人不是翅膀硬了就不回巢的鸟。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老屋,老娘,就是我的家。有娘在,家就在。我几次让她与我一起住在城里,她总是说:“城里不习惯,人生地不熟,没人陪着说话,村里的老邻居好,村里热闹。”我不能忤老娘的心愿,也只好顺着她,任她住在老屋。父亲12年前就走了,留下老娘一人住在乡下。有一天中午,我事先没有电话通知她,开车回家吃饭,都11点半了,她还没有做午饭的迹象。她说:“9点多钟才吃的饭,不饿。”
我老娘的生活习惯跟伟的老娘差不多,也是应付一日三餐。知道这个情况后,我只要有时间,就会买点菜,回家陪老娘吃顿饭。有时候,我会事先打电话通知一声,有时候打电话通知了却没回家,骗了她。为的就是老娘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有一个按时按点就餐的习惯。
现在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老人缺少的是子女的陪伴,是子女的常回家看看。
有空回家,陪老娘吃顿饭。
(摘自《美文》)(责编 满天)
高中同学伟,有大半年时间没在一起了,虽是这样,但彼此心中有你我。一日,喜鹊在叫个不停,我心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朋友想我了。这不,电话响了,是伟,他打电话来,说在我住的春风小区门口的小饭店,请我及另一个同学小聚一下,喝点酒。伟在电信局上班,有让人羡慕的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是我几个玩得好的同学之一。
席间闲聊之际,我很好奇地问他:“伟,我经常看到你中午骑电瓶车从我小区门口过,你也住在这里?”
她说:“我住在城南花园。”我知道,城南花园离这里要过几条街,有好几里路。正想追问。另一个同学华听了,似乎听出了什么,立马开玩笑地说:“这么远,你也来蹭饭,你也是‘啃老族’。”
伟很淡然,没有反驳,很真诚地说:“就我母亲一人住在春风小区附近的王家庄的老屋,我每天中午来,只是陪老娘吃个饭,陪老娘说说话。”
“哦,原來是这么回事。”华似乎明白了,同时也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伟似乎在解释,又似乎在叙述:“现在,儿子在外读大学,妻子在学校中午在学校里吃。老爸走了,老娘老一个人在家,没事做,平时又懒散惯了,一日三餐就像是洗脸刷牙般的完成任务,总是随意地、简单地应付一下,生活没有规律。这样不好。我回来陪老娘吃个饭,主要让她有点事做,让她忙,忙才充实,有活力,更是让她饮食有个规律,一日三餐能够按时按点。午饭后,再陪老娘说说话,她就不孤单了。”
“陪老娘吃个饭”,多么平常的一句话,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如一块石子投进我们的心湖,涟漪一圈又一圈。
华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去年,去派出所领老娘领了3次了。”
怎么回事?
原来,华有好几个兄弟,老大近70岁了,他是最小的儿子,也快50岁,也是唯一考取大学吃公家饭的,旱涝保收,又住在城里,让村里人羡慕,更是父母的骄傲。华说他老娘过了一个多月看不到他,就喜欢往他家里跑,可是,每次都是派出所打电话让他把老娘领回家,半年内就领了3次。
华的老娘不认字,又不认识路,是个路盲,80多岁了,从村里出来搭城乡公交车到了城里后,就不知道东西南北,找不到儿子的家。他老娘就像迷路的孩子,嘴里说着儿子的名字,后来,就有好心人打110报警,然后,派出所的警察就打电话给他,让他去领老娘回家。
为了看老娘,华买了汽车,每周末雷打不动地回乡下一趟,陪老娘吃个饭,说说话。去年儿子要高考,没有回老家看老娘。他孤独的老娘最喜欢、最想念她最小的儿子华,一个月不见小儿子,就想小儿子,就一个人从几十里远的乡下往城里跑,也总是被送进派出所。
听他们讲自己的老娘,我总不知不觉地想起自己的老娘,年轻时为了我们兄妹三人操劳大半辈子,70多岁了,却一个人住在乡下的老屋里。年迈的老人更像个孤单的小孩,也需要陪护。
老屋,就是生我养我的鸟巢,人不是翅膀硬了就不回巢的鸟。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老屋,老娘,就是我的家。有娘在,家就在。我几次让她与我一起住在城里,她总是说:“城里不习惯,人生地不熟,没人陪着说话,村里的老邻居好,村里热闹。”我不能忤老娘的心愿,也只好顺着她,任她住在老屋。父亲12年前就走了,留下老娘一人住在乡下。有一天中午,我事先没有电话通知她,开车回家吃饭,都11点半了,她还没有做午饭的迹象。她说:“9点多钟才吃的饭,不饿。”
我老娘的生活习惯跟伟的老娘差不多,也是应付一日三餐。知道这个情况后,我只要有时间,就会买点菜,回家陪老娘吃顿饭。有时候,我会事先打电话通知一声,有时候打电话通知了却没回家,骗了她。为的就是老娘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有一个按时按点就餐的习惯。
现在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老人缺少的是子女的陪伴,是子女的常回家看看。
有空回家,陪老娘吃顿饭。
(摘自《美文》)(责编 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