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育中的核心,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将分别介绍创造性思维、和其制约因素,并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63-01
  1.引言
  教育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方式,不仅是对应试的要求,更应该以素质教育为终极目标,素质教育的重点即是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之下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任何学科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育同样如此。传统教育模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的变革目标即是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首要任务,语文教育贯彻于教育的始终,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该学科的重中之重。
  2.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制约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的制约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定势的约束,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按照老师的布置模仿,无疑会对自主性造成制约。并且这种依赖的思维模式一旦养成,考虑问题或思维方式都是形成了定势,往往想做到突破性思维心理上会有障碍;其二,我国的应试教育由来已久,并且在教育系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老师与学生很少关注应试以外的知识,必然会限制到学生对其他知识的认知,此外,一味的以考试为中心,教育模式本末倒置,教师成为主体,而学生成为了客体,这种模式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源于创造性的想象。在語文教学中,鼓励和接受学生的貌似‘不合理’的想象,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认知,积极探索未知领域或对现有领域的拓展,以其独到新颖的见解,提出创造性的假设或理念,达到对已有事物或新生事物的探究,其具体的特点表现为如下方式:
  3.1 想象性
  任何创新都离不开想象,人们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但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能够启发创新性思维,人们在已知事物的认知基础上或者突发奇想,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虽然许多想象并不能被理论所证实,或者不具有科学性,但不能否认的是,想象开启了人们认识新领域、新理论的空间,只有在想象的基础上,才有创新的可能,可以说。想象即是知识的源泉。语文教育中,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在脑海中既可以想象历史,又可以探索未来世界的种种可能,想象空间的提高不仅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拓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
  3.2创新性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定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已有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间接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创新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而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具体到教育中,就要求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首要位置。创新是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敢于提出独树一帜的见解,找到一个更加优化的方案或者全新的方式来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语文教育更大程度上是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模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对长久形成的教学习惯的一种突破,换言之,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
  3.3逻辑性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味的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猜测幻想,创新活动也不是依据个人喜好任意为之。创新是在对事物的内容与规律有一定的掌握,创新也并不排斥逻辑性,相反,好的创新往往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达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想象空间,才能有所创造,绝非随心所欲的臆造,创新与逻辑辩证的统一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很多抽象的元素,具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就要很好的把握想象与逻辑的尺度,语文教育中涉及到的语言、符号等比较抽象,如果没有逻辑的组织,就会流于幻想,并不能真正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4.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方式
  4.1转变主体角色
  传统的语文教育习惯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跟随性学习,要做到转换主体角色,教育的宗旨是服务于学生的,必须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参与的思维模式,具体而言有关键在于一下两点:
  (1)变换教学模式:语文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对许多领域都有关联,作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其在历史、天文、地理、经济、文学等多学科都有涉猎,许多题材差异应比较大,如果只是一成不变的习惯性教育,必然导致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以丰富多彩的样式教学,无疑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
  (2)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要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只有当学生有了自主性学习的态度时,才能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主动思考的兴趣,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直接相关于学生的主观思考意识。
  4.2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将学生按照单一的模式培养“复制品”,而是要容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语文教育中,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其想法也千差万别,而教师在这个工程中必须有培养与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即使看似不合理的想法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思维去加以验证,只有如此,才能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5.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人类在向更高文明发展的同时,学生作为人类文明的未来,不能知识局限在已有的思维模式之下,而应该注重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固步自封,不求创新,便意味着倒退,同样,语文教育攸关学生的素质教育,其重要性与迫切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德显.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楚延.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石欧.教学别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桂珍.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4).
  [5]傅慧娥.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构和特点,目的在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问卷调查、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等方法,验证了高职学生具有外显价值观和内隐价值观双重结构、内隐价值观具有“不认同而从事”、“自我弱而非我强”等特点。因此,教育者应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结构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以人为本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深度改革。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确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具有的作用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景构建三者之间的不同,选择探究、自主、接受等整合策略,把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进一步提升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中 实现策
【摘要】新课标对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笔者首先对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做了简要介绍,进而提出了把高中历史知识教学融于生活一些措施,促进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历史 生活化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8-02  一、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
【摘要】随着互联网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领域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以革新高校对在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为目的,在分析情势的基础上,对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创新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2012年度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评审重点课题“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并逐渐由喜欢某一个合作项目向喜欢合作学习转变。教
【摘要】初中生义务感缺失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我们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义务感的培养。即用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染学生;用良好的集体氛围熏陶学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示范作用来影响学生。切实加强初中生义务感的培养,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学生 义务感 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67-01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汉字的演进过程中,隶变无疑是最伟大的变革。隶变是对篆体文字的简化、草化、快捷化,其结果导致字形简化、抽象化、符号化。小篆向汉隶转变具有以下特点:  一、象形表意文字向衍形表意文字的发展  小篆以前的“古文”是随着实物的曲线描画出来的,因而形体各异,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在教育事业建设的目标上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外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时期综合素质的基础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品德 有效性
【摘要】法学专业案例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模式及具体应用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学教学案例教学具体运用  【中圖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6-0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
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分化现象造成民众心态日益失衡,这已成为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在这种期盼之下,千呼万唤之后,酝酿了多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出台。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