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学专业案例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模式及具体应用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学教学案例教学具体运用
【中圖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6-0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法学教学中逐渐开始重视案例教学研究,这对于着重培养、提高法律专业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推进当前高校教育及教学改革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学生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过程,去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最后要进行总结,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
二、对案例教学法的几种模式的探讨
(一)课堂讨论模式。教师在讲完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之后,选择数个较为典型的案例集合到一起,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一一评析,给出标准答案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讨论案例法的关键和目的。
(二)网络教学模式。这是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进行案例教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
(三)观摩审判模式。主要是组织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的学生到法院旁听一些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诉讼程序,观察法官庭审的办案技能及驾驭庭审程序的法律综合能力。
(四)模拟法庭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真实"案件中的各种角色,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原型,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方式。学生亲自参与和决定庭审程序,自主运用法律知识处理具体案件。
(五)实习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到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单位进行实习,使其较长期、独立地参加这些机关的各种法律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从事实际法律工作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精选案例,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教师搜集相关案例,充分设想学生在案例讨论中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选择案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典型性;第二启发性;第三新颖性。实践证明,案例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活动的成败。
(二)引导课堂讨论。首先,教师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成为课堂的主角。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争议焦点进行讨论,学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案例,表述自己的观点,相互之间进行辩论,形成热烈探讨问题的气氛。其次,教师应讲究教学方法和技巧,要很好地控制讨论的节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总结案例讨论。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讨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各种观点,指出本次案例主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表现也要作出评价,以激励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分析。
(四)书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是案例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总结。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使所学的法学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总之,法学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法律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涛.《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2] 张海凤.《法学案例教学法建构浅析》[J].《行政与法》,2006(9)
[3] 刘涛.《对法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实事求是》,2010(1)
【关键词】法学教学案例教学具体运用
【中圖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6-0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法学教学中逐渐开始重视案例教学研究,这对于着重培养、提高法律专业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推进当前高校教育及教学改革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学生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过程,去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最后要进行总结,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
二、对案例教学法的几种模式的探讨
(一)课堂讨论模式。教师在讲完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之后,选择数个较为典型的案例集合到一起,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一一评析,给出标准答案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讨论案例法的关键和目的。
(二)网络教学模式。这是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进行案例教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
(三)观摩审判模式。主要是组织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的学生到法院旁听一些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诉讼程序,观察法官庭审的办案技能及驾驭庭审程序的法律综合能力。
(四)模拟法庭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真实"案件中的各种角色,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原型,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方式。学生亲自参与和决定庭审程序,自主运用法律知识处理具体案件。
(五)实习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到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单位进行实习,使其较长期、独立地参加这些机关的各种法律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从事实际法律工作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精选案例,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教师搜集相关案例,充分设想学生在案例讨论中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选择案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典型性;第二启发性;第三新颖性。实践证明,案例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活动的成败。
(二)引导课堂讨论。首先,教师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成为课堂的主角。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争议焦点进行讨论,学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案例,表述自己的观点,相互之间进行辩论,形成热烈探讨问题的气氛。其次,教师应讲究教学方法和技巧,要很好地控制讨论的节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总结案例讨论。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讨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各种观点,指出本次案例主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表现也要作出评价,以激励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分析。
(四)书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是案例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总结。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使所学的法学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总之,法学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法律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涛.《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2] 张海凤.《法学案例教学法建构浅析》[J].《行政与法》,2006(9)
[3] 刘涛.《对法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实事求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