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越冬池的管理措施的科学性与鱼类的生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管理这项工作时,技术人员首先要从水质、饲料、水体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措施上的制定,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都是导致鱼类出现大量死亡现象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减少鱼类出现死亡问题的措施使用,包括增加水体养分、水量储备、氧气供应等,进攻专业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越冬池;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养鱼池越冬期长,随着养殖方式的转变,现在越冬池中不仅存放着秋片鱼种,而且由于养殖单位和养殖户引入多种经营机制,如垂钓、餐饮、旅游等产业,越来越多的商品鱼也进入越冬池。数量巨大的鱼群被冰封在水体中,管理不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越冬鱼池中后期鱼类死亡的原因
1.1 水质原因
一方面,越冬鱼池中后期,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少,且水温较低,光线不足,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量减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同时由于鱼类、水生生物、有机物的分解等消耗大量氧气,使鱼体处于低溶解氧状态,极易出现缺氧严重窒息而死亡。另一方面,长时间封闭水体,导致淤泥中以及水体中的有机物发生理化反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氨等,引起水体pH值偏高或偏低,以及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悬浮物过多,水质恶化而影响鱼体的生理活动。
1.2 饲料原因
饲料质量不合格、霉变或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鱼类最低维持需要,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量不足,导致鱼体体内营养蓄积不足,免疫力下降,体质差,在越冬中后期体质消耗殆尽而死亡。
1.3 管理原因
并塘越冬时间过早,造成鱼体在越冬中后期消瘦,体质下降;拉网并塘时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后鳞片脱落,易感染病菌而致死;越冬期间长时间盲目循环冲水或开増氧机,造成水温严重下降,导致鱼体被冻伤而死亡;破冰扫雪不及时,造成水体透光度差,养殖水体溶解氧与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鱼体缺氧窒息而死亡。
1.4 鱼体原因:越冬鱼体体质差,规格小,体内积存的能量等营养物质少,难以满足越冬期生存的需要,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
2 减少越冬鱼池中后期鱼类死亡的技术管理措施
2.1 生物增氧
人工增氧的方式虽然较为便捷,且可以对增氧的时间与数量进行控制,但是人工增氧的方式在冬季就会因为气候与水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正常开展,因此生物增氧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工作人员需要在水中投放各类浮游植物,这样的话,冬季来临时这些浮游植物就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增加冰下水中的氧气含量,供鱼类越冬时氧气上的需求。
(1)清理积雪。水中的浮游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才能生长,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北方的冬季到来时会出现降雪天气,这些雪覆盖在冰面上会直接将光照遮挡的严严实实,因此及时将冰面上的积雪清理干净对水下的鱼类的氧气供应来说非常重要。积雪得到清理以后冰面就会保持清洁,保证可以让更多的阳光直接照射到冰面以下。
(2)去除乌冰。乌冰顾名思义,就是透光度不好的冰,一般情况下,这种冰都是在鱼池表面形成的一种雪水混合物,这种混合物质的水形成的冰会对阳光进行遮挡,对水中的浮游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生阻碍。因此为了让水中的鱼类可以安慰的度过冬季,必须采取措施对这些乌冰进行破除,较薄的乌冰可以采用重物将冰压碎的方式处理。而遇到乌冰较厚的情况时,可以选用大功率的水泵将乌冰覆盖的区域给冲开,或是使用割冰机经这些乌冰进行去除,重新封上明冰。
(3)在水中施肥。到了冬季,很多养殖户认为水体会因为流动性差而出现缺氧的问题,或是水体过于浑浊给鱼类的生长带来阻碍,导致鱼类生病等,因此会将鱼池中的老水全部换成新水,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换成新水以后,鱼池中的溶解氧会大量减少,这非常不利于鱼类的健康的生长。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对水体进行氧气补充,向水体中施用化肥,让更多的浮游植物可以繁殖起来,进而进行更为充分的光合作用,让水体中的溶解氧更多。最好在封冰前5~10天施无机肥。每亩水面可施过磷酸钙5~7公斤、尿素2~3公斤。封冰后可采用挂袋的方法施肥,每亩用二铵2公斤或用过磷酸钙1.5~2公斤、硝酸铵2.5~3公斤混合使用。
(4)控制浮游动物。越冬池中后期常出现大量浮游动物而消耗氧气,因此在投放这些浮游植物时,需要在数量上也进行控制。同时,防止投放的浮游植物过多反而在水下跟鱼类一起争夺营养物质。
2.2 中后期越冬池的补水
无论是修建多么严整的鱼池,在使用时都会出现渗漏的问题,因此及时给鱼池进行水补充很重要。尤其是鱼类越冬的中后期,及时补水可以防止水池因为渗漏出现的水体变小,进而造成的死鱼事故。如果鱼池不缺水,那么对此鱼池进行一些新水补充即可;但是针对那些渗漏较为严重的鱼池,则应在池塘周围的池塘进行注水,防止越冬池向周边的池塘渗水。越冬池的水深应长期保持在2m以上。
2.3 常测氧,掌握冰下溶解氧变化
测氧工作在冬季越冬鱼池中非常重要,尤其越冬工作的中后期。冰面的厚度达到测氧操作的要求时工作人员就可以间隔3天左右開展一次测氧工作了,及时发现鱼池缺氧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绝不能等到问题出现时才开始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如水中开始出现死鱼、浮游植物大量减少等现象,尽量通过不间断的检查让问题可以及时被发现。
2.4 维持越冬池周边环境安静,减少鱼类越冬期间的能量消耗
越冬期间,鱼类基本处于冬眠状态,不食也不动,鱼类的能量消耗也降到最低。如果越冬期间受到惊吓而活动起来,就增加了能量消耗,就会令体质下降,增大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增加死亡率。所以,越冬环境应尽量保持安静。
2.5 缩短封冰期
越冬成活率与越冬时间长短也有直接关系,应尽可能缩短越冬期。越冬初期可通过加注水等办法使封冰期延后;越冬后期当冰面松动时,可用水泵将冰面冲开,减少死亡
2.6 注意防病与设备维护
越冬的中后期,鱼类的活动与摄食量都会出现降低的现象,因此,池中的水质会开始变差,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会让水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一些有害的化学元素也会开始增加,氨氮等元素。鱼体发病的几率此时会大大增加,因此在这个时期,应秉承早预防的原则,让异常状况可以即使被发现。其次,是对鱼池设备的定期查看,观察越冬池渗漏情况。如果出现冰面塌陷,应及时补水。二要观察堤坝是否有冻裂现象。如有裂缝应及时修补好。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越冬鱼池中后期技术管理论述,可以从中获得经验是越冬对鱼类的生长来说异常重要,直接影响着鱼类的脂肪储备与肉质紧致;这个时期对池中的鱼类来说也是一个难关,一旦没有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时刻关注,就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尤其对于这种生物养殖,很可能因为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养殖户需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韩博飞,王卫东.越冬鱼池中后期技术管理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7(1):44-45.
[2]王卫东.越冬鱼池中后期管理措施[J].猪业观察,2011(1):43-43.
[3]崔矿生.鱼池越冬生态维持系统:,CN205756584U[P].2016.
[4]朱广凯.冰封鱼塘增氧有法[J].农家致富顾问,2017(1):27-27.
关键词:越冬池;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养鱼池越冬期长,随着养殖方式的转变,现在越冬池中不仅存放着秋片鱼种,而且由于养殖单位和养殖户引入多种经营机制,如垂钓、餐饮、旅游等产业,越来越多的商品鱼也进入越冬池。数量巨大的鱼群被冰封在水体中,管理不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越冬鱼池中后期鱼类死亡的原因
1.1 水质原因
一方面,越冬鱼池中后期,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少,且水温较低,光线不足,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量减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同时由于鱼类、水生生物、有机物的分解等消耗大量氧气,使鱼体处于低溶解氧状态,极易出现缺氧严重窒息而死亡。另一方面,长时间封闭水体,导致淤泥中以及水体中的有机物发生理化反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氨等,引起水体pH值偏高或偏低,以及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悬浮物过多,水质恶化而影响鱼体的生理活动。
1.2 饲料原因
饲料质量不合格、霉变或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鱼类最低维持需要,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量不足,导致鱼体体内营养蓄积不足,免疫力下降,体质差,在越冬中后期体质消耗殆尽而死亡。
1.3 管理原因
并塘越冬时间过早,造成鱼体在越冬中后期消瘦,体质下降;拉网并塘时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后鳞片脱落,易感染病菌而致死;越冬期间长时间盲目循环冲水或开増氧机,造成水温严重下降,导致鱼体被冻伤而死亡;破冰扫雪不及时,造成水体透光度差,养殖水体溶解氧与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鱼体缺氧窒息而死亡。
1.4 鱼体原因:越冬鱼体体质差,规格小,体内积存的能量等营养物质少,难以满足越冬期生存的需要,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
2 减少越冬鱼池中后期鱼类死亡的技术管理措施
2.1 生物增氧
人工增氧的方式虽然较为便捷,且可以对增氧的时间与数量进行控制,但是人工增氧的方式在冬季就会因为气候与水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正常开展,因此生物增氧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工作人员需要在水中投放各类浮游植物,这样的话,冬季来临时这些浮游植物就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增加冰下水中的氧气含量,供鱼类越冬时氧气上的需求。
(1)清理积雪。水中的浮游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才能生长,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北方的冬季到来时会出现降雪天气,这些雪覆盖在冰面上会直接将光照遮挡的严严实实,因此及时将冰面上的积雪清理干净对水下的鱼类的氧气供应来说非常重要。积雪得到清理以后冰面就会保持清洁,保证可以让更多的阳光直接照射到冰面以下。
(2)去除乌冰。乌冰顾名思义,就是透光度不好的冰,一般情况下,这种冰都是在鱼池表面形成的一种雪水混合物,这种混合物质的水形成的冰会对阳光进行遮挡,对水中的浮游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生阻碍。因此为了让水中的鱼类可以安慰的度过冬季,必须采取措施对这些乌冰进行破除,较薄的乌冰可以采用重物将冰压碎的方式处理。而遇到乌冰较厚的情况时,可以选用大功率的水泵将乌冰覆盖的区域给冲开,或是使用割冰机经这些乌冰进行去除,重新封上明冰。
(3)在水中施肥。到了冬季,很多养殖户认为水体会因为流动性差而出现缺氧的问题,或是水体过于浑浊给鱼类的生长带来阻碍,导致鱼类生病等,因此会将鱼池中的老水全部换成新水,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换成新水以后,鱼池中的溶解氧会大量减少,这非常不利于鱼类的健康的生长。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对水体进行氧气补充,向水体中施用化肥,让更多的浮游植物可以繁殖起来,进而进行更为充分的光合作用,让水体中的溶解氧更多。最好在封冰前5~10天施无机肥。每亩水面可施过磷酸钙5~7公斤、尿素2~3公斤。封冰后可采用挂袋的方法施肥,每亩用二铵2公斤或用过磷酸钙1.5~2公斤、硝酸铵2.5~3公斤混合使用。
(4)控制浮游动物。越冬池中后期常出现大量浮游动物而消耗氧气,因此在投放这些浮游植物时,需要在数量上也进行控制。同时,防止投放的浮游植物过多反而在水下跟鱼类一起争夺营养物质。
2.2 中后期越冬池的补水
无论是修建多么严整的鱼池,在使用时都会出现渗漏的问题,因此及时给鱼池进行水补充很重要。尤其是鱼类越冬的中后期,及时补水可以防止水池因为渗漏出现的水体变小,进而造成的死鱼事故。如果鱼池不缺水,那么对此鱼池进行一些新水补充即可;但是针对那些渗漏较为严重的鱼池,则应在池塘周围的池塘进行注水,防止越冬池向周边的池塘渗水。越冬池的水深应长期保持在2m以上。
2.3 常测氧,掌握冰下溶解氧变化
测氧工作在冬季越冬鱼池中非常重要,尤其越冬工作的中后期。冰面的厚度达到测氧操作的要求时工作人员就可以间隔3天左右開展一次测氧工作了,及时发现鱼池缺氧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绝不能等到问题出现时才开始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如水中开始出现死鱼、浮游植物大量减少等现象,尽量通过不间断的检查让问题可以及时被发现。
2.4 维持越冬池周边环境安静,减少鱼类越冬期间的能量消耗
越冬期间,鱼类基本处于冬眠状态,不食也不动,鱼类的能量消耗也降到最低。如果越冬期间受到惊吓而活动起来,就增加了能量消耗,就会令体质下降,增大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增加死亡率。所以,越冬环境应尽量保持安静。
2.5 缩短封冰期
越冬成活率与越冬时间长短也有直接关系,应尽可能缩短越冬期。越冬初期可通过加注水等办法使封冰期延后;越冬后期当冰面松动时,可用水泵将冰面冲开,减少死亡
2.6 注意防病与设备维护
越冬的中后期,鱼类的活动与摄食量都会出现降低的现象,因此,池中的水质会开始变差,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会让水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一些有害的化学元素也会开始增加,氨氮等元素。鱼体发病的几率此时会大大增加,因此在这个时期,应秉承早预防的原则,让异常状况可以即使被发现。其次,是对鱼池设备的定期查看,观察越冬池渗漏情况。如果出现冰面塌陷,应及时补水。二要观察堤坝是否有冻裂现象。如有裂缝应及时修补好。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越冬鱼池中后期技术管理论述,可以从中获得经验是越冬对鱼类的生长来说异常重要,直接影响着鱼类的脂肪储备与肉质紧致;这个时期对池中的鱼类来说也是一个难关,一旦没有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时刻关注,就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尤其对于这种生物养殖,很可能因为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养殖户需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韩博飞,王卫东.越冬鱼池中后期技术管理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7(1):44-45.
[2]王卫东.越冬鱼池中后期管理措施[J].猪业观察,2011(1):43-43.
[3]崔矿生.鱼池越冬生态维持系统:,CN205756584U[P].2016.
[4]朱广凯.冰封鱼塘增氧有法[J].农家致富顾问,2017(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