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情缘:怎一个“逗”字了得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jmengm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一生数度迁居,最忆三居“三棵树”。
  一棵是梧桐树;
  一棵也是梧桐树;
  还有一棵,依旧是梧桐树。
  从第一棵经由第二棵再到第三棵,中间隔着一条长长的河流。时间的河流,情感的河流,生生不息而轻漾微波的河流。从我少年的青涩岁月,一直流啊流,直流到晚霞满天的暮年时光。
  哦,这是一条生命的河流啊,天长地久,活水长流。虽看不到流动的样子,也听不到流水的声音,但它确是真实的存在,永恒的存在。
  有位诗人说,生命只是今天。而人生,从来时走到归处,始终活在涌动的时间里。有曲折有波澜有跌宕起伏,坦坦然经历过后,一种出乎意外的柳暗花明,一种新的生命景象,也许又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家曾经历过一场意外的灾难,在我少年的心灵留下痛苦的烙印,但雨过天晴,又云开日出了。
  那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我读小学六年级时,一场没来由的大火,吞噬了这座清宅的第三、四两进的厅堂楼宇,我家也随之惨遭火劫。家中所有全皆付之一炬,一针不剩,满目废墟,要在从前,只有流落街头了。
  不幸中之幸者,母亲竟不顾自己的生死,冲上烈火中的楼房,硬是把方满三岁的嘉麟弟弟救了出来。家毁了,人活着,心也安了。
  生活一时无着,好在邮电局给我们安排了新住房,还送来了生活用品和救济金,父亲的同事、朋友、邻里以及不认识的好心人还有我的老师、同学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抚平痛苦,渡过难关。
  人可以遭遇挫折,但不能沮丧泄气,为了新的开始,可以原谅种种不幸。立足于苦难和奋斗的人生道路上,必将升起黎明的曙光。
  因此,今天的天空是新的,太阳也是新的。
  好在母亲行事活络且能干,尽管灾后家徒四壁一无长物,依然把个家安排得条条彻彻稳稳当当,费尽思量,日夜辛劳,终于新家重整,生活日渐回到了往昔常态。没过多久,父亲先后调任观前街、东北街邮电支局局长,搬了几次家。可真是没想到,数年后居然又搬回了这座古宅劫后余存的第五进院落。那不就是黄科长原先的居所吗?那不就是栽有那棵梧桐树的庭院吗?
  我高兴极了。
  啊,梧桐树,梧桐树……频频叩我稚梦的相思树!
  曾经痴望隔墙樾院,繁叶照眼桐花洒落,恰如古诗所云:“新荫定向墙头过,乱洒桐花隔院中。”(清·彭孙遹:《春日忆山中故居》)
  多好啊,当年只能隔院相望,今日竟成了我家的庭院,我家的梧桐树了。
  乍一相遇,如见故人,心中顿起无以名状的惊喜和感动,悠悠然有一种说不清的心灵契合和呼应。当年为之发呆的少年,好像与梧桐树一样,也在雨露的滋润里,一天天默默地长大长高了,也在阅世的跌宕中,一天天懂事懂道理了。
  当年隔墙观树一见钟情,今日同处一院相依为伴,是不是也是一种缘分?这棵梧桐树,好得有高墙相隔,挡住了那年的大火,犹若涅槃重生,这些年来,长得越发挺劲高爽枝叶繁茂了。我好像是一只小鸟,当年还没有来得及在树上栖息和吟唱就离开了。到底长大了一些,羽翼尚未丰满,却又迫不及待地飞回来了。
  南北朝时期,有一首吴声民歌,名曰《子夜四时歌》,读来不由心起共鸣且别生意绪——
  仰头看梧桐,桐花特可怜。(笔者按:可怜,怜惜可爱之意)愿天元霜雪,梧子解千年。
  人與树,冥冥中自有一种心灵感应亦未可知。现今与梧桐亲近以为友,犹若逗引我懵懂出神而默然生情,心有灵犀相通,果然结为梧桐情缘了啊。
  2
  读晚明园冶家计成的《园冶》一书,不意还真有人与花木结缘这一说法。斯著《掇山》有云:
  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
  深求山林意味暂且不去说它,留待以后再予详述。其“花木情缘”更耐人寻思,最为契合我的心意。原来花木与人是可以结成“情缘”的,我与梧桐的因缘,不也如此吗?计成落笔用一“逗”字,可谓用语独拔,激人陡生情思且随之生发物我之间的审美感情和想象。
  “逗”也者,犹引也。逗引,有挑逗和撩拨的意思。凡人与A2间,人与物之间,乃至物与物之间,物与象之间,只要二者产生隐秀的人事交集、情感交集、物性交集、生态交集,时空交集等等,一旦起意、起情、起感,起兴,以及起于万物的天然本性、生命遗传、自然现象和生物基因,都可能发生单向的或双向的逗引情状,诸如招引、惹引、诱引、勾引、直引、曲引、明引、暗引……形态各异不一而足,皆俱浓重的或正向或负面的情感色彩。复杂而难以言表的自然关联中,时或产生具有文化意味的碰撞与耦合
  计成所云之“逗”,乃人“引”物亦物“引”人也,即逗引花木而即物生情,进而两厢产生自然的、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审美的……甚至天性本能的相互联系和无穷的因缘意味。
  所谓“意味”,按台湾学者徐复观的说法:“意味之意并不包含某种明确意识,而只是流动着的一片情感的朦胧飘渺的情调。”(《中国文学论集》)
  或如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所说:“这‘意味’不脱离‘感知’或‘形式’。又超越了它们,它有一种长久的持续的可品味性……‘即之愈稀,味之无穷’。它是超越语言的。”(《美学四讲》)
  是的,“逗”的“意味”,确乎可细细咀嚼品鉴,尽管朦胧飘渺,难以用语言表达,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箜篌引》)
  杜甫诗:“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怀锦水止》)
  人与物“逗”,与天象“逗”,其中意趣谁能说得清?
  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我说甚么来,直逗得相公恼了?”
  又,关之曲著《玉镜台》第三折:“休题着违宣抗敕,越逗得他烦天恼地。”
  这是人与人“逗”,可以逗乐逗趣,也可能逗烦逗恼。是皆人之情也。   近读著名女作家潘向黎新著《梅边消息》,中有一篇《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说到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所开的书单,唐代唯有王维、杜甫、李白,这当然有道理-——
  可是林姑娘说完这三位巅峰级大诗人,就不往下讲了,丢开了中唐、晚唐的那么多花团锦簇的诗人,一下子回到了魏晋南北朝,她让香菱去读陶渊明——这个也有道理,可是接下来就让人云里雾里了:应砀、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这书单,适合初学诗的少女香菱吗?
  潘文表过一通,忽而幽默起来,反问一句:
  林老师,你不是在逗我们吧?
  真有意思,叫我顿生别想。堪称“红楼第一诗人”的林黛玉,读诗作诗皆有三高:一在眼光高;二在心气高;三在品位高。她甚至连陆游都看不上,认为太“浅近”。因而教初学写诗的香菱,起点也高了,难免“繁复讲究”,也难免据自好开书单,一任主观好恶说下来,还真少了点因材施教的功夫。说句公允话,“林老师”实无意“逗”虚心求学的香菱,倒是作者曹雪芹借林之口,“逗”我们“不知诗”的读者吧?
  但经潘女士睿智地一系列丛证和旁证,明确指出按林黛玉的精神气度和艺术造诣,不可能不喜欢李商隐,作者不喜欢可以,“但写出的人物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却是他的一处小败笔,因为林黛玉其人分明应该喜欢李商隐,但是曹雪芹有意无意地不让她喜欢。”不意潘女士的幽默一“逗”,还真流动着“一片情感的朦胧飘渺的情调”。
  3
  按说二者逗引生情而致结缘,本指男女私情爱缘,若司马相如以琴声逗卓文君,祝英台以女扮男装逗梁山伯,柳梦梅逗杜丽娘,张生逗莺莺,唐伯虎逗秋香……此番情缘,历来不胜枚举,苏州冯梦龙著有《情史》二十四卷,卷卷皆言男女之情,其中一卷即直接标以“情缘”之题。一个冯梦龙,一个计成,两个苏州人,“情缘”云云,一言男女,一言花木,都是重情之人而且都“逗”得有声有色有生命的温度啊。
  有意思的是,计成之“逗”,借用过来却指人与花木结成“情缘”,使二者之间产生深永的情感和无穷意味。然而计成只说“易逗”,其实并不全“易”,也要讲缘分的。再说,到底是谁“逗”谁呢?是花木“逗”人,还是人“逗”花木?
  就说我与梧桐,是梧桐“逗”我,还是我“逗”梧桐呢?回想起来,还真说不清。那就暧昧点吧。不是“朦胧飘渺”更见无穷“意味”吗?不是“它是超越语言的”,“即之愈稀,味之无穷”吗?更何况是“易”来而未“易”去啊。
  那就无须徒劳精神再去细究了。
  4
  其实,人与人或人与他物相“逗”,作者可明以著一“逗”字,如上文所引;而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用一个“弄”字,来表现出相与撩拨或诱引的情味,恰与“逗”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
  (唐·刘希夷:《采桑》)
  新茁畦蔬经宿雨,半开篱槿弄斜晖。
  (宋·陆游:《西郊亦新葺居复与儿曹过之》)
  梧桐一叶弄秋晴,砧井千家捣月明。
  (元·赵善庆:《普天乐·秋江忆别》)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宋·秦观:《江城子》)
  琅碧,花影弄蜻蜓。
  (宋·吕渭老:《小重山》)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宋·周密:《玉凉秋》)梅花满院初发。吹香弄蕊元人见,惟有暮云千叠。
  (宋·程垓:《摸鱼儿》)
  当然,即使诗文中不出现与“逗”意义相关相似的词语,含蓄乃至隐晦的两厢互“逗”,也可陡起别一番情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将进酒》)岂非诗人与“月”与“影”相“逗”吗?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宋·翁森:《四时读书乐》)岂非“读书”人与“窗前草”相“逗”吗?“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明·园信:《天目山居》)岂非“青山”与吃“苦茶”之人相“逗”吗?“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僧不送迎。”(清·巨超:《山居》)岂非“白云”与“山僧”相“逗”吗?
  以上引诗,句中虽未出现“逗”或“弄”等一类词语,然一静心体悟,二者所“逗”的情味或感喟,则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说到梧桐,丰子恺也有一画。时值秋夜,一人双手背在身后,孤立水边怅望已久,“蒹葭萋萋,白露未唏。”(《诗经·蒹葭》),终不见朋友舟楫,芦花风斜,残月如钩,梧桐落叶纷然飘落,气氛极其枯寂。画款题曰:“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一片片落叶,逗人枯盼愁绪,这正应了俞平伯所言,哪怕是秋来一片片的落叶,“都含蓄着人间情味”。
  丰子恺的漫画多很好“玩”,每每观赏常常被“逗”得忍俊不禁。不仅“逗”人捧腹,好玩,而更在浅笑之余,頻生意趣,大俗中愈见大雅之境。
  比如邀两位朋友院中小酌,主客三人三面围坐,桌边空位正依一株梅树,画家信笔顿生雅意:“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得一面给梅花”,是人“逗”梅花,还是梅花“逗”人?情趣出来了,诗味也出来了,真个是“花木情缘易逗”,你还用问吗?
  (待续)
其他文献
【摘要】“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是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篇》)笔者面对的是一群“绝对小孩”,背后是一群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关系到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这两年我充分利用了“班级空间”这个展示平台,坚持每周一到两次的更新,及时展示孩子们在校各方面的活动、获得的进步以及日常的行为表现等。家长们通过“班级空间”实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线索和顺序虽有联系,但在本质上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线索而言,主要起着组织全文材料的作用,并不涉及文章的行文顺序;而顺序则是安排行文材料在文章中的先后次序,与全文材料间的衔接并未有太多关系。因此,如何教导学生辨别两者的差异,在阅读、写作时正确运用,是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线索;顺序;区别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有关线索与顺序的
期刊
【摘要】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的开端,识字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法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识字并不断巩固。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方法;兴趣  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的开端,是语文学习的基石。我班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时,识字多的孩子读得快理解得好,而识字量小的孩子读很多遍,还读不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进入教育,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運用。复习课剧、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的复习手段已经被逐步淘汰,如今教师将图像、声音、文字、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仿真的语言环境,突破教学重难点,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求异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期刊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是班主任心底流滴的温情。其实对待学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要像在骨头上挑肉一样,是骨头里挑肉,哪怕只是找到一丁点儿肉丝,也要看成是一块好排骨。所以,我们应该戴着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可供賞识之处,并不吝啬地给予赏识和激励。  【关键词】赏识;激励;转化;自主管理  我校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的对
期刊
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第十四届“蓝天杯”小学科学学科会课观摩暨学术交流活动于2018年9月26—27日在大海之滨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区县共22位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课堂教学比武。通过这一平台,不仅充分展示了省内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教师的特长风采,而且集中展现了我省近年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面的探索成果。主办方还通过特级教师点评、名师展示课、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的灵魂之一是数学思想,而在所有的数学思想之中,最重要、最能够化抽象为具体的思想便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生动直观的几何图形相结合,能够让数学问题更加清晰明了。小学生还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数形结合有利于帮助他们简化数学难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数形结合方法的原理与作用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收集、总结了教
期刊
【摘要】无锡市东亭中心幼儿园认真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乒乓为载体,进一步拓展健康教育领域,将民族精神与生命健康教育落实到新课程体系中,初步构建一套以兴趣为基点,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符合3—6岁儿童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的乒乓活动课程,创建幼儿园乒乓特色,促进幼儿身体素质与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色课程;乒乓文化;游戏拓展  《3—6岁儿童
期刊
【摘要】教育孩子,尤其是对待问题孩子更应该用心去教: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观察孩子的表现,用心感受孩子的情感,用心创造孩子成功的每一次机会……文章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细心、爱心和耐心。  【关键词】班主任;细心;爱心;耐心  柏拉图说过:“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无论什么样的教育,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心灵的教育。在二十年的从教生涯中,笔者任教初三化学,作为班主任就带了十届的毕业班。寒来暑往
期刊
【摘要】研究发现,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学习习惯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不理解师生关系等这些“隐含”的因素往往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也没有充分意识到他们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不仅仅是教学投入,包括对材料的选择以及可能产生的情感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调查问卷;英语学习观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为了适应就业需求和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大学本科职业教育在过去的十年中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