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追问,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思维表现的高级形式是高阶思维。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时,应充分发挥“追问”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没有疑惑”“回答正确”“前后矛盾”“浅层理解”之处进行有效追问,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清晰度、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课堂追问 高阶思维 学生思维力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必须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思维表现的高级形式是高阶思维。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时,可以运用追问的技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没有疑惑”“回答正确”“前后矛盾”“浅层理解”之处进行有效追问,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清晰度、广度和深度。
  一、连环追问“没有疑惑”之处,促成深度思维的发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学生感觉到疑惑才会诱发出求知的欲望;没有感觉到疑惑,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展开追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激起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在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太阳》时,学生已经知道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了,很容易就能说出作者的写作特色——“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学到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对这篇课文已经不存在疑惑了。
  这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作者是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写太阳的。那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作者选择了步行和坐飞机的例子,不举其他的例子?”学生放松的思维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第一次深入思考开始发生。
  交流结束,学生很满意,思维又将放松时,教师还是紧追不放,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举两个?”学生没有想到教师还有第二个问题,再次被吸引,再次深入品析,继续跟着教师进行思维的二次“爬梯”。
  连续两次追问,是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指向性的延伸和拓展。连环式的追问方式也帮助了学生突破既有的认知结构,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视角。
  二、追问知识点的“回答正确”之处,提升思维的广度
  “回答正确”的知识不一定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那些有难度、大空间的问题很多时候也不是真的明白,可能只是碰巧,凭着经验主观猜测和判断出来的,这次可能答对了,但是对于怎么思考出来的是不清楚的。课堂上对这些“回答正确”的知识点进行追问,既可以检验学生是不是“真的理解”,巩固已有经验,强化重要知识点;又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让他们多角度、多方面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思考。
  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一文中有一个教学难点。“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发,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一句中“诸元素之女”的意思比较难理解。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诸元素之女”,但是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他们可能在各种学习教辅书上看到了答案。于是,课上有个学生就回答了出来:“老师,我知道诸元素之女是四季之女的意思。”这位学生的回答很正确,但是是不是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还有待檢验。教师开始追问:“你怎么知道诸元素指的是四季?”学生有点错愕,他没想到老师会追问答案。“后面写到了冬、春、夏、秋。”学生底气有点不足。教师看出了学生思维的模糊之处,稍做解释后继续追问全班:“这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这句话中有一个标点符号提示了你‘诸元素就是四季’,能找出来吗?”学生再次深入品读句子。思考过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句中的冒号就给我们解释了诸元素是哪些元素。”教师总结:“看样子,阅读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读文字,也要关注一下标点符号啊。”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正是有了学生“回答正确”后的追问,才有了学生对答案的强化,同时也扩充了“冒号的作用之一是解释说明”这个知识点。
  三、反诘式追问“前后矛盾”之处,突围价值思考的模糊不清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能产生很多的观点。但是,有些观点与观点之间本身就存在矛盾。此时,教师如果利用好学生语言中自相矛盾的点,用反诘式追问让他认知到思维的不清晰,加以引导,就能帮他明晰思维,促进理解的生成。
  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做了如下的处理:
  师: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爱因斯坦连打扫卫生都不会,不值得尊敬。你的看法是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对,爱因斯坦是不会打扫卫生,可是他提出了最有价值的“相对论”。
  师:你的意思是打扫卫生没有价值?
  生(结结巴巴):不是,打扫卫生有价值……
  师(故作思考):同样有价值,为什么爱因斯坦花更多的时间在科学研究上?
  生:爱因斯坦在为人类共同的价值奋斗。
  师(追问):爱因斯坦是不是真的不会收拾自己和打扫房间?
  生(快速从书本中寻找):不是,从第二次和小女孩见面,他穿得整整齐齐可以看出来他会收拾自己,只是因为他太忙了,顾不上自己的个人形象。
  文中小姑娘的纳闷也是学生心中的疑惑,他们对“有瑕疵”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是存在疑惑的。通过几次追问,学生分析出爱因斯坦所做工作的价值以及平日的生活状态,更好地走近了爱因斯坦,对爱因斯坦人物形象的认知也更加明晰。
  四、渐进式追问“浅层理解”之处,深度对话文本
  学生的高阶思维不是自动、天然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高阶思维的发展有赖于低阶思维,是在完成低阶思维问题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拾级而上,逐层拓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层时,教师可以通过渐进式的追问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在《父爱之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题目叫《父爱之舟》,父爱就父爱,为什么要用‘舟’呢?”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原因——和父爱有关的“摇船送我去上线被臭虫咬”和“摇船送我报考无锡师范”这两件事都在“船”上发生的。但是,这样的回答比较粗浅,只了解到了文本的最浅层。于是教师继续追问:“是呀,作者写了和父爱有关的七件事情,只有两件和‘舟’有关,那还能叫‘父爱之舟’吗?”学生有点愣住了。教师给一个问题支架:“其他五件事情虽然没在船上发生,也能反映‘父爱如舟’吗?”学生开始讨论和交流。“父爱像舟一样,载着作者走过一个一个的关口。”“爱无法具体表现给读者,用‘舟’载来形容则可以把爱有多深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精彩的回答层出不穷。
  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过教师渐进式的追问和问题支架,学生的思维和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从而达到了对语言文字、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要求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响应时代的号召,灵活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深入理解追问的价值,采用有效的追问策略,营造“深度学习”的氛围,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清晰度、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是一个多维对话的过程。通过多维对话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背景,对开展师生对话,活跃数学思维;开展情境对话,调动数学思维;开展梯度对话,深化数学思维;开展深入对话,活化数学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对话 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对话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思考,有助于发展数学思
【摘 要】学生的学习过程犹如GPS导航,只要输入目的地,可以有不同的到达路径。即使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还可以重新规划新的路线再出发。相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认识选择不同,教师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而决定到达方式的不同路径,主要取决于当下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学习过程,不同的数学思考,不同的体验与收获。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生动的、丰富的、生长的。  【关键词】数学 学习 教学 选择  (一)  笔者
【摘 要】隨着社会的发展,精致化教育、高质量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小班化教学以其追求个性化、主体化的教育理念和明显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广泛的肯定。关注学生的思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小班化”也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契机。数学思维发展基于学生的经验认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已有经验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 认知经验
线上学习的效果,需要教师思考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尊重:营造学生倾听的舒适场域”“对话:促进学生倾听的内涵提升”“评价:孕育学生倾听的优秀品质”三
现今小学英语课堂中存在多种合作学习,“协同型”合作学习最接近协同学习,能促成学生广泛参与对话,在多声交响中促进伙伴合作,使协同学习真正发生.但在这种学习中由于对争论
发展思维是作文写作的内在需求,也是作文教学的必要要求.教师应借助显性的语言规律与言语结果,对学生言语运用思维进行指导和训练,激发学生思维内部机制,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言
时间是流动的、不可逆转的,同时又有周期性和抽象性.本文把数学知识以故事的方式打造成一条完整的、有趣的知识串,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使时间这个
指向“学会思维”的课堂要引导学生“乐思维、会思维、善思维”,“学会思维”的课堂更应是思维进阶的课堂.本文以《白鹭》一课为例,通过搭建多元的学习台阶,品读作者诗情画意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在编排上具有“数量增加”“主题突出”“梯度明显”三个显著的特点.同时,这些诗词还存在“隐在”的逻辑特点,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同一主题的诗歌
【摘 要】“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非常必要。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遵循“孕育—暴露—修正—应用”基本路径,为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助推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出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提问能力 提升路径  “创新意识”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大核心素养之一,属于小学数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