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宪法的角度分析“汉语”和“普通话”法定名称使用辨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广袤地域中,繁衍出组成我们这个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多民族的国家,但整体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还是以汉文化和以汉语记录为主的。笔者选取从宪法的角度来分析“汉语”和“普通话”法定名称使用的应有之规定,来分析“汉语”和“普通话”名称使用的孰优孰劣,以便于维护国家之统一和领土完整。从宪法规定的通用语使用上,可使各民族形成广泛的认同感,不从语言文字名称的使用上给以极端势力和分离势力利用作为其宣传的口实。
  关键词:普通话;通用语;宪法
  一、宪法中关于通用语的规定
  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历史上长期就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的和睦、包容、团结、亲密相处并共同发展一直是这个国家历史发展的主流。但现如今基于不同地域间、民族间、文化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目前我国出现了在解放初期并不突出的,以民族、信仰、地缘问题为借口的,利益诉求的问题。与此同时,极端势力和分裂势力假以民族和宗教之外衣,诉求政治目的之意图也日益凸显。本文笔者只是选取宪法中关于语言文字的规定,来分析“汉语”和“普通话”名称使用的孰优孰劣,以便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不给以极端势力和分离势力以借口。
  在我国,可以明晰的是宪法中,早就已经确立了关于通用语言文字之规定,主要体现在第四条的部分规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分析可见,在《宪法》中,其实已经明确规定了,各民族语言是平等的,不存在主次之分,同时,立法上亦不存在歧视和偏重。
  二、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语言文字作为社会发展中各民族的特殊标志要素,对于民族识别和民族认同感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法律实践中,一定要充分认识法定通用语,对国家民族认同感的影响。
  我国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但我国的人口主体和文化主体长期以来,在历史的发展中都是以汉语和汉文化作为传承的载体。自然而然,整个国家的历史记录主要也是以汉语文记录为主的。但作为学术研究的执笔者,万万不能忽视在少数民族中也有的民族是拥有其自身的语言文字的优美文学和造就过其自身民族璀璨历史的。如果有意无意的忽略这种现实存在,那么就会给以少数民族以强加历史和文化同化之感,就容易被分离势力所利用。
  与世界文明的发展相一致,强势文化成为主流和主体,弱势文化削弱或消亡,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宪法》本身就以汉语为母语进行制订,也可见在我国“汉语”既是主体民族的语言,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可以想见,汉语在我国各民族语言中所处的强势地位,和执牛角之势是不言自明的。但目前国家如果有意从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视角来展望,虽《宪法》已经把各民族之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均列为平等,但可想见既然是法律地位平等的,那如西藏、新疆就会提出双语教育的必要性问题;既然是平等的,那就应当给予当事者选择的自由,学亦可不学亦可。对此笔者所要探究的,确也是本文主旨之所在的,即探讨“汉语”和“普通话”名称之合理使用。
  三、法律规定之不足
  在我国,汉族是人口主体,汉文化自然为主流文化,这本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多民族且各民族均有特色文化历史的国家,对其所容纳的多个民族区域自治单位,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视角探究,把我国主体文化文字的称谓直接以“汉语”概之,是十分值得商榷的。
  汉语,字面含义即汉族使用的语言亦包括文字。自治区之少数民族中部分当事者不以自己有机会学习两种不同文化为傲,反而简单思之,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发出为什么要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的慨叹。不能仅以国家好的意图来解释,其便于少数民族工作学习方便,其说服力并不明显。问题存在的根源确为,若该少数民族不离开自治区,其生活工作确实并未显现出不会汉语的不便之处。所以,给人一种被动受教的感觉。
  四、“普通话”在《宪法》中名称应用的详细辨析
  在我国的现实实践中,不仅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有语言的隔膜,就汉族本身而言,非同一地域之间,同为汉语的差异也让听者匪夷所思如入云雾之中。基于现实国情,国家管理者必定需制定统一的通用语,即现今名曰“普通话”。
  作为对外交往的首要,我国将自身的语言考试命名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这一称谓也是值得学术界来商榷的,诚然《宪法》已有规定,假使外国某君学会了我国之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否可在入学工作上,也给予等同汉语之待遇呢?如果少数民族语言不能作为我国的语言考试标准,那“平等”又如何体现。所以,此处在对外交往中,“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名称笔者认为也是不恰当的。修正的办法也十分简便,改为“中国普通话考试”即可。事实上,“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内容,就是以普通话为主,不涉及其他汉族方言内容,这样的修正也更为恰当。
  总之,从《宪法》角度分析,在我国《宪法》中明确我国“普通话”作为通用语的名称,对于淡化通用语的族际问题,明确通用语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的法定用语的法律地位也是非常之必要的。这不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为重要是在增加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语言认同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向豫 . 当代中国语言政策分析.吉林大学.2014.
  [2]刘艳. 新疆内高班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中央民族大学.2009.
  [3]杨玉.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马杨(1982 ~ )男,回族,河北省张家口人,辽宁大学,201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
  闻倩(1991 ~ )女,汉族,河北省唐山人,辽宁大学,201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是成文法系国家,认为法律条文是唯一的判案准则,因此我国目前司法体系通用的法律推理形式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这种法律推理形式使判案结论具有正当性和必然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适用中的非理性因素,但是,法律推理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并不是机械的操作方式,还在于它并不限于形式推理,在有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一些疑难案件中,法官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着实质推理进行裁判本文对实质推理的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
摘 要:证据是指能够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储存了案件事实信息的物质载体。这种物质载体是于案件事实发生之时被人所记忆或被物所承载的。鉴定意见是于案件事实发生之后分析得出的,因而不具备证据的基本特征故不能被视为证据。本文试图从证据的基本属性出发重新去认识鉴定意见,更好地帮助我们在诉讼中运用鉴定意见去查明案件事实。  关键词:鉴定意见;证据;属性证明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不能单纯的靠人眼
<正>2014年1月9日,实验室安排6月份即将毕业的12位硕士与1位博士进行了毕业论文进展及3年工作汇报。总体感觉是:本次汇报达到了目的。同学们从毕业论文进展、实验结果及发表
<正>青藏高原北缘的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分布着晚二叠世到晚三叠世的岩浆岩。为了更好地约束岩浆的成因和东昆仑南侧可可西里—松潘甘孜洋北向俯冲和其后的关闭过程。笔者对东
会议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民间借贷中的放贷人已基本放开。对于法院来说,意味了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借贷纠纷将要通过法院来解决。  关键词:民间借贷;利息计算;利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民间借贷中的放贷人已基本放开。对于法院来说,意味了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借贷纠纷将要通过法院来解决。大部分民间借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息。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 钙黏附素 (E CD)及链接素 α(α CA)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ABC法 )对 70例手术切除新鲜胃癌组
合成了4 种苯并三唑型的紫外吸收剂,以UV- P为例,对还原反应步骤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 :硝基2′羟基5′甲基偶氮苯∶还原剂∶氢氧化钠= 4-2∶4-5∶4( 质量比) ,回流反应1 h。
摘 要:“情节显著轻微”源自苏联的刑法,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刑法修订之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刑罚惩处的行为不能都作为是犯罪行为,最后是否定性为犯罪,应该是司法机关最后确认。情节显著轻微不立案,也不用检察机关起诉,执法者的权力会过分膨胀,不利于 立法权的巩固,也不利于法律的公平。  关键词:情节显著轻微;执法机关;犯罪;刑法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宝。在刑法的界定
摘 要:新《刑事诉讼法》在诸多方面对职务犯罪侦查程序作出修改,在强化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能力的同时,也对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将使检察机关在实践中面临许多全新的挑战。职侦工作要适应新的诉讼环境,必须尽快树立“由证到供”为核心的侦查模式。  关键词:新刑诉法;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转变  新《刑事诉讼法》在诸多方面对职务犯罪侦查程序作出修改,在强化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能力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