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交流服务的。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通过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分析了目前学生学习后不能灵活运用英语的原因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方法。
【关键词】灵活应用;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82-02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中学、大学, 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新课标中对中学英语一、二级中“说”的技能有着详细的描述。由上述可以知道,“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第二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而且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原因
学习效果不好,并不等于教师的工作做得不够多。因此,这些活动很难说对学生综合应用的水平有多大意义上提高,无非也还只是美丽包装下的表演而已。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这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原因:1、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中学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4、英语学科评价虽然也有口试,但还是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践的形成性评价。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各种事实,并且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因此,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的打好基础是必需的,其次才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上述情况,从学生角度来说,造成不能灵活应用英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语言积累不够。2、脑海中只有支离破碎的单词、短语和单句,没有语篇感。3、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情景中表演,不能灵活表达。这三个原因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原因是后一原因的基础。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层层递进的,只有在解决好前一原因后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后一原因。
三、采取措施及具体实施
1、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1)依托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
2)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
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就要求学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流利表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制定出一个捆绑式的背诵方案,既有检查作用,又有帮助督促作用。
2、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学生有了大量的背诵后,为什么还是不能张口就说?因为大量的背诵还只是输入。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有效的对话,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从背诵到表演课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有了前面这些大量的工作做铺垫,学生的表演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扩展还不是很大,而且整个对话的结构还是会受到课文的限制。尽管如此,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台阶。
3、解决不能灵活表达的问题。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训练,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对话,虽然受到文本的限制,但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启动,只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此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说英语,他们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会出现冷场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几个步骤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或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进行对话。这些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学生的思维也是被动的,自然而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解决这种无话可说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会提问。
交流通常是以信息差为基点,通过信息传递达到填补信息差而产生的。在形式上可以是问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思想的参与。因此,要引起交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问题。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会提问,而是更习惯回答别人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现较多,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也就被定格在“你问我答”的形式中。
2)发挥想象,体验所学语言的多种运用场合。
教师在课堂上会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模拟的交际情景,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会为一项功能性语言去创设多种情景。如果学生没有把思维发散开,只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去交流,永远都无法体会用语言自由交流所带来的快乐。如果永远都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被动接受任务去表演,那么正如牵牛花,一但失去攀沿的墙壁就无法向上生长一样。所以当学生学会一项功能性语言时,除了让学生在一定情景中表演外,还要让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合里也会说这些话,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用处。只有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记忆深刻的,这种情况下的表演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他们有的表演病人看病,医生写病历时的情景,有的表演开学第一天新同学到学校报到的情景……“病人”痛苦的表情,“医生”严肃认真的态度远比在教师限定下同学们冥思苦想的表情更让人欣慰。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为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又搭建了一个台阶。
3)联系实际,随时体验。
无论是教师创设情景还是学生自己创设情景,只有当学生真正运用英语多次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自由对话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学生才会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记忆,才能做到真正的灵活运用。
要让学生养成经常注意身边的英语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上常写有一些英语单词或短语,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在学完饮料的单词时,我让他们收集一些饮料盒子,看看能否找到自己知道的饮料单词。那么以后每当买到新物品,他们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来问老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这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反复复习过去的知识,为提高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周末让学生到大街上走一走,发现哪些地方写有英语。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做到处处观察,但可以督促他们在生活中随时想想他想说的话能不能用英语来说。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强制性的办法了。
4)自编小品,重组对话。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所说的话常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也是千变万化的。当学生心中有了一个个在小情景中的小故事后,要让学生将心中的这些故事和语言连成千变万化的故事。当然,主动地去表达新感受、新思维,灵活运用英语知识,远比听教师讲要困难得多。学生讲完后,教师予以简练、恰切地点评,点评时,以鼓励为主,决不埋没其闪光点;也婉转指出用词、选用句式和语法方面的不足。条件具备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教师作简要小结。
5)改善评价机制。
学生有来处主观和客观不同的动力,因此在积极鼓励学生的同时必要的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中学生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可供模仿的目标语言输入。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不是外在的语言形式上,并且在这个习得的过程中形成听和说的习惯。我们应把交际语言的习得作为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手段,而非只是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我们要区分开的,否则我们的教学整体上就会显得很不和谐。
【关键词】灵活应用;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82-02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中学、大学, 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新课标中对中学英语一、二级中“说”的技能有着详细的描述。由上述可以知道,“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第二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而且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原因
学习效果不好,并不等于教师的工作做得不够多。因此,这些活动很难说对学生综合应用的水平有多大意义上提高,无非也还只是美丽包装下的表演而已。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这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原因:1、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中学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4、英语学科评价虽然也有口试,但还是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践的形成性评价。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各种事实,并且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因此,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的打好基础是必需的,其次才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上述情况,从学生角度来说,造成不能灵活应用英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语言积累不够。2、脑海中只有支离破碎的单词、短语和单句,没有语篇感。3、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情景中表演,不能灵活表达。这三个原因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原因是后一原因的基础。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层层递进的,只有在解决好前一原因后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后一原因。
三、采取措施及具体实施
1、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1)依托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
2)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
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就要求学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流利表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制定出一个捆绑式的背诵方案,既有检查作用,又有帮助督促作用。
2、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学生有了大量的背诵后,为什么还是不能张口就说?因为大量的背诵还只是输入。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有效的对话,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从背诵到表演课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有了前面这些大量的工作做铺垫,学生的表演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扩展还不是很大,而且整个对话的结构还是会受到课文的限制。尽管如此,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台阶。
3、解决不能灵活表达的问题。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训练,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对话,虽然受到文本的限制,但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启动,只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此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说英语,他们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会出现冷场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几个步骤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或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进行对话。这些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学生的思维也是被动的,自然而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解决这种无话可说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会提问。
交流通常是以信息差为基点,通过信息传递达到填补信息差而产生的。在形式上可以是问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思想的参与。因此,要引起交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问题。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会提问,而是更习惯回答别人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现较多,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也就被定格在“你问我答”的形式中。
2)发挥想象,体验所学语言的多种运用场合。
教师在课堂上会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模拟的交际情景,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会为一项功能性语言去创设多种情景。如果学生没有把思维发散开,只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去交流,永远都无法体会用语言自由交流所带来的快乐。如果永远都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被动接受任务去表演,那么正如牵牛花,一但失去攀沿的墙壁就无法向上生长一样。所以当学生学会一项功能性语言时,除了让学生在一定情景中表演外,还要让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合里也会说这些话,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用处。只有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记忆深刻的,这种情况下的表演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他们有的表演病人看病,医生写病历时的情景,有的表演开学第一天新同学到学校报到的情景……“病人”痛苦的表情,“医生”严肃认真的态度远比在教师限定下同学们冥思苦想的表情更让人欣慰。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为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又搭建了一个台阶。
3)联系实际,随时体验。
无论是教师创设情景还是学生自己创设情景,只有当学生真正运用英语多次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自由对话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学生才会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记忆,才能做到真正的灵活运用。
要让学生养成经常注意身边的英语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上常写有一些英语单词或短语,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在学完饮料的单词时,我让他们收集一些饮料盒子,看看能否找到自己知道的饮料单词。那么以后每当买到新物品,他们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来问老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这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反复复习过去的知识,为提高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周末让学生到大街上走一走,发现哪些地方写有英语。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做到处处观察,但可以督促他们在生活中随时想想他想说的话能不能用英语来说。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强制性的办法了。
4)自编小品,重组对话。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所说的话常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也是千变万化的。当学生心中有了一个个在小情景中的小故事后,要让学生将心中的这些故事和语言连成千变万化的故事。当然,主动地去表达新感受、新思维,灵活运用英语知识,远比听教师讲要困难得多。学生讲完后,教师予以简练、恰切地点评,点评时,以鼓励为主,决不埋没其闪光点;也婉转指出用词、选用句式和语法方面的不足。条件具备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教师作简要小结。
5)改善评价机制。
学生有来处主观和客观不同的动力,因此在积极鼓励学生的同时必要的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中学生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可供模仿的目标语言输入。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不是外在的语言形式上,并且在这个习得的过程中形成听和说的习惯。我们应把交际语言的习得作为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手段,而非只是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我们要区分开的,否则我们的教学整体上就会显得很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