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小学科学是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经过多年探索,我发现在教学中巧妙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学科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前设疑,唤起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际
教学前,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性,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到了四月份,农村正是播种的好季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前,提前半个月预先设疑:“我们常听家人说选好种,出好苗,如果不用种子也能长出新的更好的植株来吗?”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当时就有好多学生知道不用种子也能长出新的植株。我继续追问:“空口无凭,你总得拿出证据来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学生学习探究的需要被唤起,于是有的查资料,有的动手实践,忙得不亦乐乎。当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时,我倒成了学生,各种证据具体而确凿,我对学生的认真动手实践感到很满意。
二、教时实验,调动兴趣,带领学生研究实际
1.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昼夜交替》时,学生也知道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知道地球在自转,但“究竟是怎么转”的这一难点却难以突破。一次,我看到小孩玩锡兵游戏,触动灵感。上课时,我找来学校大大小小的十一个地球仪,在学生正确找到地球仪的东西南北后,就让他们拿出小锡兵,粘在地球仪上,到阳光下,按照地球的方位摆放地球仪,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直观感受的早、中、晚影子的长短及方向的变化规律观察,从而发现地球是朝哪个方向转动的。这样,教学重、难点就简单、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顺利地被解决了。
2.巧用实际,突破难点。
科学知识有的是直观形象的,有的因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较难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如教学《认识常见的岩石》时,因我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身边无山,见岩石的机会较少,了解岩石的特点自然是难点。但我观察到女孩子平常玩的“抓石子”,男生玩的“擦石块见火花”,还有父母买的玉坠,这些材料倒是可以利用。我让学生到沙石场找来各式各样的小石子,课上再提供矿物标本,让他们通过用放大镜观察,用钥匙刻画等多种方法,从多个方面认识一些矿石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根据实际,检查技能。
科学课中的问题多是仿照实际生活情境叙述出来的。如果教师能创设问题情境,就能顺利地检查学生掌握的技能,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化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如学习简单电路和导体、绝缘体后,我提出:“我家的电灯最近不亮了,你能帮忙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好让老师提供给电工师傅参考,早点解决问题吗?”学生们议论纷纷,金点子一个接一个。我再出示“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学生们个个干劲十足,不会的也能从同伴的探究中得到启发,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教后安排学生用于实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教学后安排学生联系生活做一做、量一量、查一查、验一验、用一用,把所学知识及时、经常地用于实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并能进一步巩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如学习《植物的繁殖方法》后,时正春天,正值农村的播种季节,我就让学生帮家中用红薯的储藏根、马铃薯的块茎、瓜果的种子、桃树的枝条来繁殖新的植株,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这样,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不仅得到了巩固和运用,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也帮家长减轻了部分负担,家长看到孩子的实践,认为孩子懂事了,会帮忙了,家长也乐得双手赞成。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的学习走出教室,走进生活,物理空间的拓展,更延伸了他们观察、想象、思维和创造的空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并运用科学学科知识。
一、教前设疑,唤起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际
教学前,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性,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到了四月份,农村正是播种的好季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前,提前半个月预先设疑:“我们常听家人说选好种,出好苗,如果不用种子也能长出新的更好的植株来吗?”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当时就有好多学生知道不用种子也能长出新的植株。我继续追问:“空口无凭,你总得拿出证据来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学生学习探究的需要被唤起,于是有的查资料,有的动手实践,忙得不亦乐乎。当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时,我倒成了学生,各种证据具体而确凿,我对学生的认真动手实践感到很满意。
二、教时实验,调动兴趣,带领学生研究实际
1.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昼夜交替》时,学生也知道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知道地球在自转,但“究竟是怎么转”的这一难点却难以突破。一次,我看到小孩玩锡兵游戏,触动灵感。上课时,我找来学校大大小小的十一个地球仪,在学生正确找到地球仪的东西南北后,就让他们拿出小锡兵,粘在地球仪上,到阳光下,按照地球的方位摆放地球仪,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直观感受的早、中、晚影子的长短及方向的变化规律观察,从而发现地球是朝哪个方向转动的。这样,教学重、难点就简单、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顺利地被解决了。
2.巧用实际,突破难点。
科学知识有的是直观形象的,有的因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较难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如教学《认识常见的岩石》时,因我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身边无山,见岩石的机会较少,了解岩石的特点自然是难点。但我观察到女孩子平常玩的“抓石子”,男生玩的“擦石块见火花”,还有父母买的玉坠,这些材料倒是可以利用。我让学生到沙石场找来各式各样的小石子,课上再提供矿物标本,让他们通过用放大镜观察,用钥匙刻画等多种方法,从多个方面认识一些矿石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根据实际,检查技能。
科学课中的问题多是仿照实际生活情境叙述出来的。如果教师能创设问题情境,就能顺利地检查学生掌握的技能,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化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如学习简单电路和导体、绝缘体后,我提出:“我家的电灯最近不亮了,你能帮忙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好让老师提供给电工师傅参考,早点解决问题吗?”学生们议论纷纷,金点子一个接一个。我再出示“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学生们个个干劲十足,不会的也能从同伴的探究中得到启发,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教后安排学生用于实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教学后安排学生联系生活做一做、量一量、查一查、验一验、用一用,把所学知识及时、经常地用于实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并能进一步巩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如学习《植物的繁殖方法》后,时正春天,正值农村的播种季节,我就让学生帮家中用红薯的储藏根、马铃薯的块茎、瓜果的种子、桃树的枝条来繁殖新的植株,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这样,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不仅得到了巩固和运用,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也帮家长减轻了部分负担,家长看到孩子的实践,认为孩子懂事了,会帮忙了,家长也乐得双手赞成。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的学习走出教室,走进生活,物理空间的拓展,更延伸了他们观察、想象、思维和创造的空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并运用科学学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