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职业生涯指导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职业生涯指导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现有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职业生涯指导 职业素养 现实意义 实施
职业教育就其根本目标来说是为社会培养各个层次的合格劳动者,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教育必须在有限的3—5年时间内将一个人从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但我们面对的对象大部分是带着应试教育的失落感来就读的,这些“失败者”多把进入职业学校作为一种无奈的茫然的选择,并由此产生了学习上的懈怠心理。尤其是初中毕业后的学生,他们对生活、对职业还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更有人认为职业学校是“末流学校”,职业教育是“末流教育”,到职业学校学习就是学个技能,找个工作,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从当前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实践来看,职业生涯指导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学校角度(短期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是从学生角度(长期目标):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本文仅就第二个目标进行讨论。
一、职业生涯指导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现实意义
1.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方向
职业生涯指导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根据人的生理、心理、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环境背景,从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提高对自身、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到引导其正确择业,进行从业的准备、规划职业成长和发展,促进实现人生目标的教育活动。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多数是听从家长的意见,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足够认识和了解,基本上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其行为缺乏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根基,对职业素养的养成非常不利。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则包括职业行为习惯、专业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可见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的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更不是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自动获得的,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专业认同感,就很难在学习和训练中有主动性。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且不断修正或调整的过程,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更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的获得,除了知识和技能外,职业学校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培养,而这些往往是学生自己甚至是教师经常忘记的一点。据我们的企业调研,除技术性极强的部门将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外,绝大部分的部门都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放在了前三位,仅仅是顺序有所不同而已,由此提醒我们学习面除了知识与技能外,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动机、职业理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目前职业生涯指导存在的不足
1.缺乏连贯性
国外的职业生涯指导可以说都是从娃娃抓起,特别是德国,在幼儿园教师就开始观察孩子的特点,给家长提供建议,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特长,当然这时的指导面对的对象是孩子的家长,孩子进入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这样的指导也一直延续,而且都配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参与的程度逐渐加深,指导的内容及范围不断拓展。在我国1994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开展职业指导。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正着手制定颁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导推动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从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指导的重视,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从初中开始的,且不说实施的效果如何,仅从连贯性来看初中之前还是空白。
2.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生涯指导对普通教育的重要性暂且不论,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却是显而易见的,但实际上职业生涯指导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有职业生涯指导的缺失或滞后,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有的至今尚未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或者将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生涯指导;有的学校职业生涯指导仍停留在就业指导的层面上,注重就业教育,忽略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或者认为职业生涯是将来的事;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职业生涯指导只是一时之需,对学生的困惑和需求不甚了解,由此产生了教师教学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给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直接影响。
3.缺少立体环境
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都是由德育课教师以授课的形式进行讲授的,首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单项的灌输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其次,内容单一,缺乏现身说法的影响力,我们能够传授的仅仅是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虽然可以借助案例,但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觉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实际提供的也是一种平面化的信息;再次,缺少家庭支持,职业生涯指导需要学生、指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参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家庭对职业的理解是:什么好就业就学什么,根本不管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以至于学生调专业的现象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内特别频繁。
三、职业生涯指导的实施建议
职业生涯指导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教育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单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时期、不同心理和不同需要,在教育时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时机选择
(1)入学时。树立职业意识,规划学习生活,入学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新起点,也是成长的关键期。职业学校的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虽然中考失利,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和过去告别,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先入为主地实施教育,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指导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职业学校的学习,他们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对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充分的准备迎接职业的挑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学习中。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课一般都是以正规课程的形式开设的,时间在实习前的一学期,大部分是以教师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达不到职业生涯指导的应有效果。学生在稳定之后,职业生涯指导的重点就应该转移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这时的教育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就业前。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用型的教育,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充满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需要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来做好职业咨询工作,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了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多方权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岗位。
2.内容选择
(1)入学时。职业生涯指导的内容:一是介绍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二是专业介绍,提供专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增进对职业的适应性,树立职业意识,使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将专业与职业挂钩,将职业与学生将要开始的学习结合起来,跟他们未来的生活联系起来;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懂得现在的选择就是在为将来奠基,只有入校后认真学习,以后才能顺利地登上职业生涯的理想阶梯。从树立职业意识开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中。职业生涯指导的内容是将职业指导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职业能力的获得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岗位竞争力,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改革课程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知识附着于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将企业的一些前期培训内容引进来,缩短学生和员工之间的差距,增强他们的岗位竞争力,所有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都广泛参与这一过程,身体力行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什么是职业素养,因为学校里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职业生涯的指导者,更是职业素养的示范者。
(3)就业前。学生毕业前夕的指导侧重于技巧性和实用性,重点放在求职技巧和职业信息的提供上。
3.方法选择
(1)主题活动。每学期都可以安排一些和职业生涯指导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职业生涯设计征文活动、关于职业理想的诗歌朗诵、成功校友的经验推介会、职场热点讨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2)教学渗透。除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外,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指导,因为教师的成长同样离不开职业生涯的规划,教学中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传授技能,还需要渗透对职业态度、职业规范的培养,如实验工具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工作流程的执行等,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习惯。
(3)环境建设。这一点现在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特别是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使得学生和员工的距离越来越近,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内容来自于实际的工作任务,实验实训场所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一个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角色,所以职业学校的环境布置应该有职业学校的特点,体现职业性,让环境也成为职业指导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国亮.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核心任务与方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2]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职业生涯指导 职业素养 现实意义 实施
职业教育就其根本目标来说是为社会培养各个层次的合格劳动者,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教育必须在有限的3—5年时间内将一个人从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但我们面对的对象大部分是带着应试教育的失落感来就读的,这些“失败者”多把进入职业学校作为一种无奈的茫然的选择,并由此产生了学习上的懈怠心理。尤其是初中毕业后的学生,他们对生活、对职业还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更有人认为职业学校是“末流学校”,职业教育是“末流教育”,到职业学校学习就是学个技能,找个工作,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从当前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实践来看,职业生涯指导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学校角度(短期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是从学生角度(长期目标):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本文仅就第二个目标进行讨论。
一、职业生涯指导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现实意义
1.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方向
职业生涯指导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根据人的生理、心理、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环境背景,从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提高对自身、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到引导其正确择业,进行从业的准备、规划职业成长和发展,促进实现人生目标的教育活动。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多数是听从家长的意见,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足够认识和了解,基本上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其行为缺乏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根基,对职业素养的养成非常不利。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则包括职业行为习惯、专业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可见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的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更不是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自动获得的,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专业认同感,就很难在学习和训练中有主动性。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且不断修正或调整的过程,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更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的获得,除了知识和技能外,职业学校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培养,而这些往往是学生自己甚至是教师经常忘记的一点。据我们的企业调研,除技术性极强的部门将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外,绝大部分的部门都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放在了前三位,仅仅是顺序有所不同而已,由此提醒我们学习面除了知识与技能外,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动机、职业理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目前职业生涯指导存在的不足
1.缺乏连贯性
国外的职业生涯指导可以说都是从娃娃抓起,特别是德国,在幼儿园教师就开始观察孩子的特点,给家长提供建议,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特长,当然这时的指导面对的对象是孩子的家长,孩子进入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这样的指导也一直延续,而且都配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参与的程度逐渐加深,指导的内容及范围不断拓展。在我国1994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开展职业指导。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正着手制定颁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导推动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从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指导的重视,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从初中开始的,且不说实施的效果如何,仅从连贯性来看初中之前还是空白。
2.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生涯指导对普通教育的重要性暂且不论,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却是显而易见的,但实际上职业生涯指导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有职业生涯指导的缺失或滞后,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有的至今尚未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或者将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生涯指导;有的学校职业生涯指导仍停留在就业指导的层面上,注重就业教育,忽略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或者认为职业生涯是将来的事;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职业生涯指导只是一时之需,对学生的困惑和需求不甚了解,由此产生了教师教学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给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直接影响。
3.缺少立体环境
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都是由德育课教师以授课的形式进行讲授的,首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单项的灌输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其次,内容单一,缺乏现身说法的影响力,我们能够传授的仅仅是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虽然可以借助案例,但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觉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实际提供的也是一种平面化的信息;再次,缺少家庭支持,职业生涯指导需要学生、指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参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家庭对职业的理解是:什么好就业就学什么,根本不管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以至于学生调专业的现象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内特别频繁。
三、职业生涯指导的实施建议
职业生涯指导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教育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单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时期、不同心理和不同需要,在教育时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时机选择
(1)入学时。树立职业意识,规划学习生活,入学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新起点,也是成长的关键期。职业学校的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虽然中考失利,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和过去告别,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先入为主地实施教育,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指导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职业学校的学习,他们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对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充分的准备迎接职业的挑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学习中。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课一般都是以正规课程的形式开设的,时间在实习前的一学期,大部分是以教师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达不到职业生涯指导的应有效果。学生在稳定之后,职业生涯指导的重点就应该转移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这时的教育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就业前。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用型的教育,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充满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需要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来做好职业咨询工作,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了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多方权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岗位。
2.内容选择
(1)入学时。职业生涯指导的内容:一是介绍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二是专业介绍,提供专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增进对职业的适应性,树立职业意识,使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将专业与职业挂钩,将职业与学生将要开始的学习结合起来,跟他们未来的生活联系起来;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懂得现在的选择就是在为将来奠基,只有入校后认真学习,以后才能顺利地登上职业生涯的理想阶梯。从树立职业意识开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中。职业生涯指导的内容是将职业指导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职业能力的获得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岗位竞争力,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改革课程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知识附着于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将企业的一些前期培训内容引进来,缩短学生和员工之间的差距,增强他们的岗位竞争力,所有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都广泛参与这一过程,身体力行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什么是职业素养,因为学校里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职业生涯的指导者,更是职业素养的示范者。
(3)就业前。学生毕业前夕的指导侧重于技巧性和实用性,重点放在求职技巧和职业信息的提供上。
3.方法选择
(1)主题活动。每学期都可以安排一些和职业生涯指导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职业生涯设计征文活动、关于职业理想的诗歌朗诵、成功校友的经验推介会、职场热点讨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2)教学渗透。除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外,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指导,因为教师的成长同样离不开职业生涯的规划,教学中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传授技能,还需要渗透对职业态度、职业规范的培养,如实验工具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工作流程的执行等,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习惯。
(3)环境建设。这一点现在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特别是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使得学生和员工的距离越来越近,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内容来自于实际的工作任务,实验实训场所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一个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角色,所以职业学校的环境布置应该有职业学校的特点,体现职业性,让环境也成为职业指导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国亮.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核心任务与方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2]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