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策略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数学的总体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数学计算。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积累的相关经验,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起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数学奥林匹克专家裘宗沪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计算得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不但会笔算,还要会心算。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因此,口算训练要长期坚持,逐步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在基本口算中,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最基本的通过反复训练,要求达到看(或听)到的问题,不假思索即可“脱口而出”报出得数。一些常用数据,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记。如 25×4 = 100,……,1÷2 = 0.5,……2×2=4……,1—9 各数与圆周率的乘积等。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把加强估算教学人微言轻计算的一项重要内容,估算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估算要用到口算,估算也可以促进口算,在计算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地融合。在学生计算时,要求学生先进行估算,在精确计算后,把估算的结果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验信估算的监控调整检验的作用,形成验算的习惯。
三、在探究交流中理解算理
计算算理的掌握关键在于理解,即不但知道怎么算,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推进、抽象、概括、主动地掌握计算算理。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36 28 时,我首先要学生试着算,然后用摆小棒来验证,并探究个位上 6 加 8 等于 14 该怎么办? 十位上3 加 2 表示 3 捆加 2 捆是 5 捆,最后结果会是 5 捆吗? 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学生明白了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如果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 1 的算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在交流中计算算理会更明了,方法会更多样,在这一内容里,学生还会想到用列竖式,或直接口算 36 28,把 28 看成 30,多算 2 个,36 30 = 66 再用66 - 2 = 64,等等。
四、在练习中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掌握计算方法与技巧,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认真审题
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如在计算 368 × 037 368 × 63 时,从表面现象看题里没有共同因数可以提取,无法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但仔细审题后可以发现:根据积不变的规律,可以把算式转化成 368 × 037 368 × 063 或 368 × 37 368 × 63再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耐心检查
做任何事情,都没人能够保证万无一失,所以让学生学会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验算检查的习惯,“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一些检验的方法,如通过估算来检验结果是否合理,通过积商变化规律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等。让学生形成检验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自我反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善学多思
在计算练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善学多思,以达到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简算方法。一开始,直接告诉学生运用简便算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简算方法;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简算方法后,让学生辨别使用,题目要求“能简算的要简算”; 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或不作任何提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养成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通过自觉地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简算。
五、分析错误原因,加深认识
错题分析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我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让学生知道做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太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的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笔记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因和改正方法。
参考文献:
[1]余夕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报,2011(1).
[2]杨丽.低段不同计算类型训练策略浅析[J]沙棘,2010(8).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策略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数学的总体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数学计算。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积累的相关经验,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起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数学奥林匹克专家裘宗沪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计算得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不但会笔算,还要会心算。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因此,口算训练要长期坚持,逐步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在基本口算中,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最基本的通过反复训练,要求达到看(或听)到的问题,不假思索即可“脱口而出”报出得数。一些常用数据,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记。如 25×4 = 100,……,1÷2 = 0.5,……2×2=4……,1—9 各数与圆周率的乘积等。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把加强估算教学人微言轻计算的一项重要内容,估算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估算要用到口算,估算也可以促进口算,在计算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地融合。在学生计算时,要求学生先进行估算,在精确计算后,把估算的结果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验信估算的监控调整检验的作用,形成验算的习惯。
三、在探究交流中理解算理
计算算理的掌握关键在于理解,即不但知道怎么算,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推进、抽象、概括、主动地掌握计算算理。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36 28 时,我首先要学生试着算,然后用摆小棒来验证,并探究个位上 6 加 8 等于 14 该怎么办? 十位上3 加 2 表示 3 捆加 2 捆是 5 捆,最后结果会是 5 捆吗? 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学生明白了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如果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 1 的算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在交流中计算算理会更明了,方法会更多样,在这一内容里,学生还会想到用列竖式,或直接口算 36 28,把 28 看成 30,多算 2 个,36 30 = 66 再用66 - 2 = 64,等等。
四、在练习中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掌握计算方法与技巧,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认真审题
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如在计算 368 × 037 368 × 63 时,从表面现象看题里没有共同因数可以提取,无法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但仔细审题后可以发现:根据积不变的规律,可以把算式转化成 368 × 037 368 × 063 或 368 × 37 368 × 63再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耐心检查
做任何事情,都没人能够保证万无一失,所以让学生学会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验算检查的习惯,“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一些检验的方法,如通过估算来检验结果是否合理,通过积商变化规律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等。让学生形成检验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自我反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善学多思
在计算练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善学多思,以达到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简算方法。一开始,直接告诉学生运用简便算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简算方法;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简算方法后,让学生辨别使用,题目要求“能简算的要简算”; 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或不作任何提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养成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通过自觉地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简算。
五、分析错误原因,加深认识
错题分析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我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让学生知道做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太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的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笔记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因和改正方法。
参考文献:
[1]余夕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报,2011(1).
[2]杨丽.低段不同计算类型训练策略浅析[J]沙棘,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