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緒、纷繁复杂,大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道授业,小到管理学生的迟到、早退。教师要想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统揽全局、全盘考虑。教师要通过对种种情况的分析和比较,选择切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最佳治班途径、方法。
关键词:班级文化 班级制度 人际关系
班主任常常要求学生“要热爱班级”,却从来没让他们具体知道热爱班级的什么,更没有让他们知道该怎样热爱班级。这是因为,我们都忽视了那个存在于教室里的文化。专家们把它称之为“班级文化”。什么是班级文化?学者们说:班级文化是社会、学校倡导的主流文化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整合后生成的文化现象,反映班级这一最基本的教育单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呢?它少不了班主任的参与和主持,具体可以从以下个方面来实现。
一、班级文化墙上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教室,它是我们育人的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资源。这所有的布置最好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内容要有知识性、教育性。布置好的墙面也不应该是一劳永逸的,不应该是一学期甚至一年不变化的。试想,即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你每天重复讲一遍,听众还会有兴趣听吗?同样,让墙壁会“说话”,不但要说孩子们喜欢听的话,要时常变换着给他们新鲜感啊!教室虽小,可利用的空间却无限,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于无声处彰显内涵,于细节处显氛围,给人以启迪教育。
二、班级文化循“规矩”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谐班集体要从“保姆式”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少不了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1.有人人看得见的班级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当然要有班规班纪来约束学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就发现了以“法”治班的重要性。他让每个学生共同参与制订了《班规班法》,制定的原则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并以此来实现班级管理的法制化。这样依“法”治班,首先可以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启蒙,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等。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形成良好的班风。
2.有人人可参与的班级岗位。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注重以自我教育为中心,实施学生的主体性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让学生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其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积极、主动、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班级内可设立纪律、劳动、学习等监督岗,做到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也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在整个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进而调动他们持续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局面。
三、班级文化很多彩
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秉承着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家的观念,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去感受,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班主任在制定活动时,可以考虑有贯穿学期、学年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一年一次的艺术节、读書活动、手工制作活动;几周一次的多种兴趣小组活动,集自愿性、实践性、自主性为一体的俱乐部活动;每天轻松愉快的课间活动、生机勃勃的午间活动、训练有素的专业队活动;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益智类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的心理测试活动等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给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会如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乐于参与这些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和方式。
四、班级文化要“人文”
“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话。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它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的力量要大得多,教育的效果也好得多。可见,在班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在班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1.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要真诚。真诚,是优秀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是班主任获得学生信任的前提,班主任教育应从真诚开始。旧式的师生关系往往充斥着冷漠,教师一方似乎是高人一等,这就造成了师生双方相互掩盖内心真实的感受,导致不诚实、撒谎、欺骗和虚伪现象的出现。师生之间应以诚相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坦率地表露出来,尤其是教师应去掉假面具,承认自己的局限,分担学生的情感。经验告诉我,学生欢迎朋友式的班主任,讨厌家长式的班主任。因为朋友偏重理解,家长则偏重指责;朋友之间可以平等相处,家长却往往居高临下。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真诚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搭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要感动学生,班主任须善解人意,对学生的言行心领神会。日常工作中许多班级工作不顺利不是因为班主任缺乏正确的方法,而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没有形成默契。只有动之以真实的情感,才能深刻地理解学生,才能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以情换情,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我们就会取得学生的认同和好感,从而和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友爱。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所以我经常告诉学生,交朋友可以从帮助对方开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是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班集体活动是班级人际交往最有效的平台。为了使班级学生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内的活动也要经常开展。
3.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的优势要远大于任课教师。所以每当任课教师在班级教育教学方面遇到难题时,班主任一定要主动帮助解决,并寻找机会在学生、家长和领导面前讲述任课教师的优秀之处,为其树立威信;同时经常在任课教师面前适时描述班上学生的可爱之处,改变任课教师对某些学生的偏见。我们还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为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机会。
五、班级文化有家长参与
教育理念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这对学生教育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叫家长更好地与班主任合作呢?
1.怎样谈孩子的缺点。如果要谈孩子的缺点,不可直入主题,交谈时,先谈优点,趁家长高兴时说问题,过渡要自然,不要流露痕迹。不要说优点三言两语,说缺点滔滔不绝,对不太严重的问题,可以用“希望——”“建议——”“注意——”等口气提出。相反,对一些隐蔽性的、家长不太注意的问题,口气要严肃点,分析原因,针对家长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办法,或直截了当,或委婉提出。在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应有意多承担些责任,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家长自尊心的理解。
2.怎样让家长支持学校的活动。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常常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而有些家长对此不理解,认为只要書读好就行了,做别的事就是不务正业。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耐心地把活动的意义讲给家长听,告诉家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会读書,还要全面发展,让孩子从小参加各类活动,不会影响学习,还能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何乐而不为。孩子将来面对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是五花八门的,我们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在交谈时,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讲,使他们感到你是在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接纳你、支持你。
六、教师本身的魅力与品味
班级文化还包括教师本身的文化品位。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的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关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如果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效应,真正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就会自然生成对教师的仰慕之情,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会通过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文化的气息。
古人云:“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才能的展示地。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具有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在于创建了怎样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南京:江苏人名出版社,2007(9).
[2] 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3] 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责编 闫祥)
关键词:班级文化 班级制度 人际关系
班主任常常要求学生“要热爱班级”,却从来没让他们具体知道热爱班级的什么,更没有让他们知道该怎样热爱班级。这是因为,我们都忽视了那个存在于教室里的文化。专家们把它称之为“班级文化”。什么是班级文化?学者们说:班级文化是社会、学校倡导的主流文化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整合后生成的文化现象,反映班级这一最基本的教育单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呢?它少不了班主任的参与和主持,具体可以从以下个方面来实现。
一、班级文化墙上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教室,它是我们育人的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资源。这所有的布置最好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内容要有知识性、教育性。布置好的墙面也不应该是一劳永逸的,不应该是一学期甚至一年不变化的。试想,即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你每天重复讲一遍,听众还会有兴趣听吗?同样,让墙壁会“说话”,不但要说孩子们喜欢听的话,要时常变换着给他们新鲜感啊!教室虽小,可利用的空间却无限,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于无声处彰显内涵,于细节处显氛围,给人以启迪教育。
二、班级文化循“规矩”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谐班集体要从“保姆式”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少不了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1.有人人看得见的班级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当然要有班规班纪来约束学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就发现了以“法”治班的重要性。他让每个学生共同参与制订了《班规班法》,制定的原则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并以此来实现班级管理的法制化。这样依“法”治班,首先可以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启蒙,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等。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形成良好的班风。
2.有人人可参与的班级岗位。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注重以自我教育为中心,实施学生的主体性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让学生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其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积极、主动、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班级内可设立纪律、劳动、学习等监督岗,做到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也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在整个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进而调动他们持续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局面。
三、班级文化很多彩
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秉承着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家的观念,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去感受,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班主任在制定活动时,可以考虑有贯穿学期、学年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一年一次的艺术节、读書活动、手工制作活动;几周一次的多种兴趣小组活动,集自愿性、实践性、自主性为一体的俱乐部活动;每天轻松愉快的课间活动、生机勃勃的午间活动、训练有素的专业队活动;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益智类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的心理测试活动等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给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会如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乐于参与这些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和方式。
四、班级文化要“人文”
“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话。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它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的力量要大得多,教育的效果也好得多。可见,在班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在班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1.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要真诚。真诚,是优秀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是班主任获得学生信任的前提,班主任教育应从真诚开始。旧式的师生关系往往充斥着冷漠,教师一方似乎是高人一等,这就造成了师生双方相互掩盖内心真实的感受,导致不诚实、撒谎、欺骗和虚伪现象的出现。师生之间应以诚相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坦率地表露出来,尤其是教师应去掉假面具,承认自己的局限,分担学生的情感。经验告诉我,学生欢迎朋友式的班主任,讨厌家长式的班主任。因为朋友偏重理解,家长则偏重指责;朋友之间可以平等相处,家长却往往居高临下。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真诚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搭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要感动学生,班主任须善解人意,对学生的言行心领神会。日常工作中许多班级工作不顺利不是因为班主任缺乏正确的方法,而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没有形成默契。只有动之以真实的情感,才能深刻地理解学生,才能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以情换情,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我们就会取得学生的认同和好感,从而和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友爱。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所以我经常告诉学生,交朋友可以从帮助对方开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是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班集体活动是班级人际交往最有效的平台。为了使班级学生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内的活动也要经常开展。
3.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的优势要远大于任课教师。所以每当任课教师在班级教育教学方面遇到难题时,班主任一定要主动帮助解决,并寻找机会在学生、家长和领导面前讲述任课教师的优秀之处,为其树立威信;同时经常在任课教师面前适时描述班上学生的可爱之处,改变任课教师对某些学生的偏见。我们还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为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机会。
五、班级文化有家长参与
教育理念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这对学生教育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叫家长更好地与班主任合作呢?
1.怎样谈孩子的缺点。如果要谈孩子的缺点,不可直入主题,交谈时,先谈优点,趁家长高兴时说问题,过渡要自然,不要流露痕迹。不要说优点三言两语,说缺点滔滔不绝,对不太严重的问题,可以用“希望——”“建议——”“注意——”等口气提出。相反,对一些隐蔽性的、家长不太注意的问题,口气要严肃点,分析原因,针对家长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办法,或直截了当,或委婉提出。在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应有意多承担些责任,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家长自尊心的理解。
2.怎样让家长支持学校的活动。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常常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而有些家长对此不理解,认为只要書读好就行了,做别的事就是不务正业。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耐心地把活动的意义讲给家长听,告诉家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会读書,还要全面发展,让孩子从小参加各类活动,不会影响学习,还能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何乐而不为。孩子将来面对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是五花八门的,我们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在交谈时,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讲,使他们感到你是在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接纳你、支持你。
六、教师本身的魅力与品味
班级文化还包括教师本身的文化品位。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的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关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如果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效应,真正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就会自然生成对教师的仰慕之情,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会通过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文化的气息。
古人云:“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才能的展示地。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具有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在于创建了怎样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南京:江苏人名出版社,2007(9).
[2] 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3] 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