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守讲台》是上海师大的一位教授商友敬写的一本教育著作。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反复捧读,被书中提到的教育理念所折服。该书处处反映了商老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一、潜心博览群书
商老师一生读过许多书,以至到古稀之年,他仍然不忘读书,用商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最重要的买几本好书看看,在精神领域里流通,这些书积累多了,放在书橱里,总有一万多册吧,真可谓‘坐拥书城,富敌侯王’……”我羡慕商老师读过这么多书,敬佩商老师对知识孜孜追求的精神。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学习商老师那种读书精神,而且要学习商老师的读书方法:“读了之后能想,想了之后能讲,讲了之后能写,写了之后还能编成书,同更多的人对话交流。”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许多老师也爱读书,读书量也很大,但只是浮光掠影,如水过沙地,留不下什么痕迹。书怎么读?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一书中写道:“首先要从书本里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把它作为智能释放出来。”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道:“读熟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等书都要读一读,但是又切切不要忘记了精读。”作为教师,应该更新观念,要像商老师那样,多读书,读好书,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而且要变这桶水为一条与时俱进、奔流不息的“河”。唯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娓娓道来,文采飞扬;唯有这样,教师在帮学生释疑时,才能做到引经据典,分析解说,鞭辟入里;唯有这样,才能不愧为一位传道授业的好老师。
二、真心关爱学生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文章是《神圣的事业》,该篇文章中写道:“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其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但是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
一个富有责任感、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总会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教师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教师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纵观我国的优秀教师,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等优秀教师堪称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教师,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也不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忍无可忍乃至暴跳如雷时,一气之下会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出令人遗憾的事,尤其是对后进生采取歧视态度,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还有的教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言,不打不成才。因此,这些教师对后进生拳打脚踢、扯头发、拧耳朵、扇耳光等。有的教师变相体罚学生,学生没写完作业或者没写对作业,便要学生抄十遍、二十遍。这种“额外的负担”同样造成了对学生身心的损害。这些教师的做法与我们新时代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校”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书中写道:“教育是人对人的事,所以首先要尊重人,把人当人,满腔热情地对待人,自己就不能以一种‘布道者’的姿态出现,使人敬而远之。” 所以,这样的教师应该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加强教学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总之,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
三、素心淡泊名利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通财与才能》的文章,商老师在该文中写道:“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财富迟早会流失的,你就是把它铸成金山银山,最后还会被人消融’。现在,我退休了,有房子住,有饭吃,有衣穿,大笔的财产没有,反正吃穿不愁,生活无虞。”寥寥数语,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财富观、名利观,几分清贫,几分淡泊。而商老师那份清贫、那份淡泊却折射出师道尊严,是我们许多老师学习的榜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多少教师没能坚守讲台,有的跳槽改行,有的下海经商。即使能够留下来的教师,仍然有许多经受不住拜金主义的大潮冲击,正被物质欲望所困挟,变得追名逐利。因为“教师也是人,也要过小康日子”。所以许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发生在教育界。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许多教师曾强迫后进生弃考来提高升学率;有的教师将“解题秘籍”在课堂上秘而不宣,以便吸收学生参加自己收费的课外补习班等。
我也是一位教师,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道理。我希望我们教师人人能过上小康日子,但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仍然需要记住:这份职业是面对生命、面对灵魂的,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因此,教师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是不是也要以良知来自问:自己有没有在道德上沦陷得太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职业伦理呢?我国许多优秀教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启功先生,名利在他眼里比鸿毛还轻。如学校准备建立一个基金会来奖励优秀学生,启功先生得知此事后义卖书画163万元,但是他却坚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会,而是用他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号来命名,在他的大力鼎助下 “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会”成立了,这件事情在社会上一时传为美谈。
商老师从教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后辈殷切期望,著书立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一定听从商老师的教诲,坚守讲台,真心关爱学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责编 潘冰)
一、潜心博览群书
商老师一生读过许多书,以至到古稀之年,他仍然不忘读书,用商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最重要的买几本好书看看,在精神领域里流通,这些书积累多了,放在书橱里,总有一万多册吧,真可谓‘坐拥书城,富敌侯王’……”我羡慕商老师读过这么多书,敬佩商老师对知识孜孜追求的精神。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学习商老师那种读书精神,而且要学习商老师的读书方法:“读了之后能想,想了之后能讲,讲了之后能写,写了之后还能编成书,同更多的人对话交流。”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许多老师也爱读书,读书量也很大,但只是浮光掠影,如水过沙地,留不下什么痕迹。书怎么读?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一书中写道:“首先要从书本里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把它作为智能释放出来。”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道:“读熟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等书都要读一读,但是又切切不要忘记了精读。”作为教师,应该更新观念,要像商老师那样,多读书,读好书,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而且要变这桶水为一条与时俱进、奔流不息的“河”。唯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娓娓道来,文采飞扬;唯有这样,教师在帮学生释疑时,才能做到引经据典,分析解说,鞭辟入里;唯有这样,才能不愧为一位传道授业的好老师。
二、真心关爱学生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文章是《神圣的事业》,该篇文章中写道:“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其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但是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
一个富有责任感、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总会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教师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教师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纵观我国的优秀教师,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等优秀教师堪称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教师,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也不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忍无可忍乃至暴跳如雷时,一气之下会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出令人遗憾的事,尤其是对后进生采取歧视态度,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还有的教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言,不打不成才。因此,这些教师对后进生拳打脚踢、扯头发、拧耳朵、扇耳光等。有的教师变相体罚学生,学生没写完作业或者没写对作业,便要学生抄十遍、二十遍。这种“额外的负担”同样造成了对学生身心的损害。这些教师的做法与我们新时代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校”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书中写道:“教育是人对人的事,所以首先要尊重人,把人当人,满腔热情地对待人,自己就不能以一种‘布道者’的姿态出现,使人敬而远之。” 所以,这样的教师应该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加强教学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总之,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
三、素心淡泊名利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通财与才能》的文章,商老师在该文中写道:“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财富迟早会流失的,你就是把它铸成金山银山,最后还会被人消融’。现在,我退休了,有房子住,有饭吃,有衣穿,大笔的财产没有,反正吃穿不愁,生活无虞。”寥寥数语,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财富观、名利观,几分清贫,几分淡泊。而商老师那份清贫、那份淡泊却折射出师道尊严,是我们许多老师学习的榜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多少教师没能坚守讲台,有的跳槽改行,有的下海经商。即使能够留下来的教师,仍然有许多经受不住拜金主义的大潮冲击,正被物质欲望所困挟,变得追名逐利。因为“教师也是人,也要过小康日子”。所以许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发生在教育界。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许多教师曾强迫后进生弃考来提高升学率;有的教师将“解题秘籍”在课堂上秘而不宣,以便吸收学生参加自己收费的课外补习班等。
我也是一位教师,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道理。我希望我们教师人人能过上小康日子,但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仍然需要记住:这份职业是面对生命、面对灵魂的,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因此,教师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是不是也要以良知来自问:自己有没有在道德上沦陷得太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职业伦理呢?我国许多优秀教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启功先生,名利在他眼里比鸿毛还轻。如学校准备建立一个基金会来奖励优秀学生,启功先生得知此事后义卖书画163万元,但是他却坚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会,而是用他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号来命名,在他的大力鼎助下 “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会”成立了,这件事情在社会上一时传为美谈。
商老师从教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后辈殷切期望,著书立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一定听从商老师的教诲,坚守讲台,真心关爱学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责编 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