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实践中,我根据新课程教材的特点,按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认知程度,采用“绘画日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让他们随心所欲地想,随心所欲地画,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定,使学生创造性地反映生活中所经历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在趣味盎然中学会并乐于写话。
关键词:绘画日记 思维发展规律 认知程度 低年级学生
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想法天真可爱,能够并渴望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但是他们识字量少,积累的字词还很有限,生活经验不丰富,许多想说会说的话还不会用文字来加以表达。因此,在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实践中,我根据新课程教材的特点,按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认知程度,采用“绘画日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让他们随心所欲地想,随心所欲地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画哪里就画哪里,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定,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生活中所经历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在趣味盎然中学会并乐于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绘画日记”的兴趣?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日记”?在指导“绘画日记”时可采用哪些方法呢?我认为教师必须注重“趣”与“法”的融合。
一、引导绘画,培养兴趣
“趣”,既指兴趣又指趣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小学生开始学写日记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日记写作水平的心理动力,它能非常有效地让学生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而且能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觉写日记的兴趣与良好的习惯。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量不多、会写的字少、理解能力比较低、注意力又难以持久等原因,读书很费力,更别说写日记了,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写日记。因此,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1.图画入手,转移兴趣。夸美纽斯曾说过:“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也就是说,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听听、摸摸、闻闻。我认为日记教学也应遵循这一直观性原则,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图画入手,用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把学生的眼球吸引住。那么,怎样让图画与日记紧密结合起来呢?近年来,图文结合的绘本渐渐进入学生的生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彩图的绘本更是图片制作精美,又极富有动感,使学生的想象力跟着图片飞。学生无法拒绝这种诱惑,思维不自觉地跟着图片在享受,在思考,在快乐,与此同时,会很自然地把目光注意到周围的文字,从周围的文字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通过这一媒介,就能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写日记上来。
如绘本《蚯蚓小弟的日记》,书中的蚯蚓小弟用日记的形式展示它丰富多彩的生活,非常贴近学生的情趣爱好。在这第一堂绘画日记课上,我从《蚯蚓小弟的日记》入手,向学生展示了其中精彩的画面及幽默风趣的日记片断,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日记时就留下了快乐、有趣的印象,对日记产生好感,打下了第一步兴趣转移的基础。
2.记录生活,激发兴趣。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日记课教学中,我便加强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由说到写的兴趣,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每天上课前五分钟,我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吃了什么好吃的,帮小朋友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有什么特别高兴的事或特别难过的事,也可以说说听到了什么新闻。由于这些材料都是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出发,从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起,低年级的学生基本能通顺、完整地说上三句到四句。说得好的学生能说上七八句左右,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学生说话的兴趣更浓。还有些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条理,容易重复,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白怎样表达更恰当些。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在学生写完后,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表扬和讲评。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为自己的文章配上图,这样学生会觉得更有乐趣。
如有一次,在拼音过关测试后,我让学生讨论对这件事的感想。有的学生说:“我拼音过关了,感到很高兴。”有的学生说:“在过关测试的时候,我感到很紧张。”还有的学生说:“学会了拼音,我能自己看更多的课外书了。”看到学生情绪高昂,我就趁热打铁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如果大家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学生听了,都兴致勃勃地写了起来。从这以后,我就经常鼓励学生把感兴趣的事记下来,使他们逐步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
又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日记里介绍了他的家庭,说他的父母很喜欢打麻将,并在日记中画了一张大大的桌子,把自己画在桌子的角落里,并在下面写了“我恨这张桌子”这句话。他的父母看了以后感受很深,特别是他的爸爸在日记上向他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一定对他多关心。学生看到绘画日记的“魔力”这么大,此后写日记积极性更高了。这是发挥了日记的“交流作用”,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它当成日记,而是把想对别人说的话,用自己的笔写在日记本上,给老师、家长和同学欣赏,使学生真实体验到了“我手绘我心”“我心被人知”的乐趣。
3.评讲结合,深化兴趣。乐于表现自己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日本儿童教育家的一项研究表明,把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两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其成才的比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教育实践也证明,运用激励的方式,可以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学生只要愿意写日记,哪怕只写了几个字,几个拼音,只有一句话,我们都应加以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写下去。在平时的日记批改中,学生的每篇日记我都认真批改,并且写上鼓励的评价语,如“你真是写作高手”“你写话真流利,字也写得很漂亮”“你把这件有趣的事叙述得真具体,加油”等等。这样的评语学生很有兴趣。同时,家长们也纷纷拿起了笔在日记本上给学生以鼓劲,和老师一起欣赏学生的佳作。有的学生在日记被老师或家长肯定后,还改变画法和写法,让老师检查和评价。 在每一次的讲评、修改中,我都会抓住典型、好差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写什么、怎样写等有深刻的印象,并能受到启发和激励。学生在记写过程中,有时会为一处美丽景物绘画,有时会为写某一个句子凑在一起进行讨论,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这其实也是一种相互批改,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让学生把写日记的兴趣持续下去,我还将学生的绘画日记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对于得到表扬的日记,我就让学生将它连同自己得到的奖励“小红花”一起放进“成长记录袋”。这实际上是学生自己跟自己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进步的成功喜悦。同时,我还注意收集每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将它们整理下来,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在班内“出书”“发表”。这样,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小红花”,写出更优秀的日记,学生会主动开始阅读更多课外的书籍,看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写日记的水平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也越来越厚实了。
二、循序渐进,学习方法
随着学生对“绘画日记”兴趣的逐步提高,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渐渐发现有些学生写日记不得要领,他们写话光凭着兴趣,凡是小脑袋中想到的都一股脑儿的倒出来,上一句写放学,可下一句又写明天会干什么,接着又会写到在学校时做了什么事情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他们此时最想告诉老师的话,但这只能算是话,还称不上是日记。他们不知从何写起,该写什么,怎样去写。光有一股热情,兴趣就难以持久维持,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有兴趣写,而且要让他们会写。所以,在激“趣”的同时,也要融合“法”的教学。
“法”指的是写日记的方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我就从下面几点着手来做。
1.规范格式,以画代话。在第一堂日记课之前,学生对于日记的概念是一片空白的。如何让一张白纸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决定于落在纸上的第一笔。因此,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规范格式、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第一堂日记课的教学时,我重点是教学日记的格式和内容。
我把日记的格式命名为“绘画日记”,即指当学生在写日记时遇到难以用语言表达或遇到写不出的字时就用 “图画”来代替。这样的日记作品中有图画又有文字,让学生在边画边写的快乐中寻求自己的思维空间。在有了充分的兴趣之后,我在第一时间规范了学生写日记的格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行是写年、月、日、星期几以及天气。天气情况可以让学生画出相应的图案。下一行开始写“我想说的话”。刚开始时对学生不能要求太高,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句两句也行,甚至只有图画或标志不写任何文字也可以,但一定要是真实的东西。不会写的字用图画或形象的符号来代替,如雨,就画几颗水滴;高兴,就画上一张笑脸。然后就是“我的画”。教师应让学生想办法把日记打扮得美一点,画上自己喜欢的内容。但需重点强调的是写句写段的基本规范,即开头空两格。
2.积累词句,模仿学习。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的课文中就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让学生品读、背诵、积累,指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在课外接触的佳词好句摘录在“我的果实本”里。这样就能使学生的语言材料得到极大的丰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应用模仿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如在教学《四季》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还有谁来了?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先画出来,再仿照课文写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和结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想象中的事物。
3.运用迁移,训练句式。组词造句、写段、成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三个不同的阶段,前者是为后者打下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练习形式。这样的练习可以将积累的词语向运用迁移,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是一种很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形式。
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主要着眼于句子完整,我一般运用基本句式进行训练,并要求学生做到意思连贯,表达清楚。这其实是向学生渗透“句子的主干”是什么样的,这是最完整、最简单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最原始的一种表达方式。任何优美的句子、段落、文章,都是这些最基本的句子在加入各种各样的修饰词语后成为优美的句子,再构成精美的段落,最后成为精妙的文章的。
4.分阶段、分目标有序进行,做到扎实有效。在一年级学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里,我主要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当学生对说有了欲望和兴趣后,我就试着如让学生在每天练说一句话后再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或者每天有什么话想说时,就把这句话随时写到“我的果实本”里,随时拿给我看,我再及时给予评价、鼓励。等到全班学生基本都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我就再提出要求,让学生写两到三句话甚至四五句话,这其实就是写段。学生开始写段时,教师就要注意强调“开头要空两格”,教给学生“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并且鼓励学生去使用这些标点。每次在批改的过程中,只要看到学生使用这些标点,就加一颗小星星。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些,一般要写到一年级结束,甚至写到二年级上半学期结束。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我觉得“绘画日记”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因为“日记”是没有限制的,写什么,画什么,用什么色彩,写多少字都没有限制。一句话,就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灵”。在教学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绘画入手,唤起学生兴趣,并让兴趣贯穿始终,这样学生绘画能力增强了,说写能力也逐步提高了,由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能说写几句连贯的话,再过渡到能说写一段话,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写话,口语交际”的要求。在“绘画日记”的教学中,画是手段,说与写是目的,画、说、写三者相互联系,有机融合,增强了趣味性,强化了目的性。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画,有条有理地说,快乐有趣地写,能使他们在愉悦中学到更多知识,促进个性发展,“我手绘我心”,放飞梦幻童心。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绘画日记 思维发展规律 认知程度 低年级学生
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想法天真可爱,能够并渴望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但是他们识字量少,积累的字词还很有限,生活经验不丰富,许多想说会说的话还不会用文字来加以表达。因此,在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实践中,我根据新课程教材的特点,按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认知程度,采用“绘画日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让他们随心所欲地想,随心所欲地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画哪里就画哪里,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定,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生活中所经历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在趣味盎然中学会并乐于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绘画日记”的兴趣?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日记”?在指导“绘画日记”时可采用哪些方法呢?我认为教师必须注重“趣”与“法”的融合。
一、引导绘画,培养兴趣
“趣”,既指兴趣又指趣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小学生开始学写日记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日记写作水平的心理动力,它能非常有效地让学生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而且能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觉写日记的兴趣与良好的习惯。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量不多、会写的字少、理解能力比较低、注意力又难以持久等原因,读书很费力,更别说写日记了,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写日记。因此,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1.图画入手,转移兴趣。夸美纽斯曾说过:“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也就是说,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听听、摸摸、闻闻。我认为日记教学也应遵循这一直观性原则,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图画入手,用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把学生的眼球吸引住。那么,怎样让图画与日记紧密结合起来呢?近年来,图文结合的绘本渐渐进入学生的生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彩图的绘本更是图片制作精美,又极富有动感,使学生的想象力跟着图片飞。学生无法拒绝这种诱惑,思维不自觉地跟着图片在享受,在思考,在快乐,与此同时,会很自然地把目光注意到周围的文字,从周围的文字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通过这一媒介,就能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写日记上来。
如绘本《蚯蚓小弟的日记》,书中的蚯蚓小弟用日记的形式展示它丰富多彩的生活,非常贴近学生的情趣爱好。在这第一堂绘画日记课上,我从《蚯蚓小弟的日记》入手,向学生展示了其中精彩的画面及幽默风趣的日记片断,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日记时就留下了快乐、有趣的印象,对日记产生好感,打下了第一步兴趣转移的基础。
2.记录生活,激发兴趣。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日记课教学中,我便加强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由说到写的兴趣,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每天上课前五分钟,我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吃了什么好吃的,帮小朋友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有什么特别高兴的事或特别难过的事,也可以说说听到了什么新闻。由于这些材料都是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出发,从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起,低年级的学生基本能通顺、完整地说上三句到四句。说得好的学生能说上七八句左右,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学生说话的兴趣更浓。还有些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条理,容易重复,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白怎样表达更恰当些。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在学生写完后,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表扬和讲评。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为自己的文章配上图,这样学生会觉得更有乐趣。
如有一次,在拼音过关测试后,我让学生讨论对这件事的感想。有的学生说:“我拼音过关了,感到很高兴。”有的学生说:“在过关测试的时候,我感到很紧张。”还有的学生说:“学会了拼音,我能自己看更多的课外书了。”看到学生情绪高昂,我就趁热打铁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如果大家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学生听了,都兴致勃勃地写了起来。从这以后,我就经常鼓励学生把感兴趣的事记下来,使他们逐步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
又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日记里介绍了他的家庭,说他的父母很喜欢打麻将,并在日记中画了一张大大的桌子,把自己画在桌子的角落里,并在下面写了“我恨这张桌子”这句话。他的父母看了以后感受很深,特别是他的爸爸在日记上向他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一定对他多关心。学生看到绘画日记的“魔力”这么大,此后写日记积极性更高了。这是发挥了日记的“交流作用”,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它当成日记,而是把想对别人说的话,用自己的笔写在日记本上,给老师、家长和同学欣赏,使学生真实体验到了“我手绘我心”“我心被人知”的乐趣。
3.评讲结合,深化兴趣。乐于表现自己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日本儿童教育家的一项研究表明,把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两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其成才的比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教育实践也证明,运用激励的方式,可以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学生只要愿意写日记,哪怕只写了几个字,几个拼音,只有一句话,我们都应加以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写下去。在平时的日记批改中,学生的每篇日记我都认真批改,并且写上鼓励的评价语,如“你真是写作高手”“你写话真流利,字也写得很漂亮”“你把这件有趣的事叙述得真具体,加油”等等。这样的评语学生很有兴趣。同时,家长们也纷纷拿起了笔在日记本上给学生以鼓劲,和老师一起欣赏学生的佳作。有的学生在日记被老师或家长肯定后,还改变画法和写法,让老师检查和评价。 在每一次的讲评、修改中,我都会抓住典型、好差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写什么、怎样写等有深刻的印象,并能受到启发和激励。学生在记写过程中,有时会为一处美丽景物绘画,有时会为写某一个句子凑在一起进行讨论,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这其实也是一种相互批改,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让学生把写日记的兴趣持续下去,我还将学生的绘画日记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对于得到表扬的日记,我就让学生将它连同自己得到的奖励“小红花”一起放进“成长记录袋”。这实际上是学生自己跟自己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进步的成功喜悦。同时,我还注意收集每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将它们整理下来,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在班内“出书”“发表”。这样,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小红花”,写出更优秀的日记,学生会主动开始阅读更多课外的书籍,看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写日记的水平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也越来越厚实了。
二、循序渐进,学习方法
随着学生对“绘画日记”兴趣的逐步提高,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渐渐发现有些学生写日记不得要领,他们写话光凭着兴趣,凡是小脑袋中想到的都一股脑儿的倒出来,上一句写放学,可下一句又写明天会干什么,接着又会写到在学校时做了什么事情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他们此时最想告诉老师的话,但这只能算是话,还称不上是日记。他们不知从何写起,该写什么,怎样去写。光有一股热情,兴趣就难以持久维持,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有兴趣写,而且要让他们会写。所以,在激“趣”的同时,也要融合“法”的教学。
“法”指的是写日记的方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我就从下面几点着手来做。
1.规范格式,以画代话。在第一堂日记课之前,学生对于日记的概念是一片空白的。如何让一张白纸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决定于落在纸上的第一笔。因此,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规范格式、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第一堂日记课的教学时,我重点是教学日记的格式和内容。
我把日记的格式命名为“绘画日记”,即指当学生在写日记时遇到难以用语言表达或遇到写不出的字时就用 “图画”来代替。这样的日记作品中有图画又有文字,让学生在边画边写的快乐中寻求自己的思维空间。在有了充分的兴趣之后,我在第一时间规范了学生写日记的格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行是写年、月、日、星期几以及天气。天气情况可以让学生画出相应的图案。下一行开始写“我想说的话”。刚开始时对学生不能要求太高,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句两句也行,甚至只有图画或标志不写任何文字也可以,但一定要是真实的东西。不会写的字用图画或形象的符号来代替,如雨,就画几颗水滴;高兴,就画上一张笑脸。然后就是“我的画”。教师应让学生想办法把日记打扮得美一点,画上自己喜欢的内容。但需重点强调的是写句写段的基本规范,即开头空两格。
2.积累词句,模仿学习。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的课文中就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让学生品读、背诵、积累,指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在课外接触的佳词好句摘录在“我的果实本”里。这样就能使学生的语言材料得到极大的丰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应用模仿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如在教学《四季》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还有谁来了?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先画出来,再仿照课文写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和结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想象中的事物。
3.运用迁移,训练句式。组词造句、写段、成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三个不同的阶段,前者是为后者打下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练习形式。这样的练习可以将积累的词语向运用迁移,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是一种很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形式。
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主要着眼于句子完整,我一般运用基本句式进行训练,并要求学生做到意思连贯,表达清楚。这其实是向学生渗透“句子的主干”是什么样的,这是最完整、最简单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最原始的一种表达方式。任何优美的句子、段落、文章,都是这些最基本的句子在加入各种各样的修饰词语后成为优美的句子,再构成精美的段落,最后成为精妙的文章的。
4.分阶段、分目标有序进行,做到扎实有效。在一年级学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里,我主要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当学生对说有了欲望和兴趣后,我就试着如让学生在每天练说一句话后再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或者每天有什么话想说时,就把这句话随时写到“我的果实本”里,随时拿给我看,我再及时给予评价、鼓励。等到全班学生基本都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我就再提出要求,让学生写两到三句话甚至四五句话,这其实就是写段。学生开始写段时,教师就要注意强调“开头要空两格”,教给学生“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并且鼓励学生去使用这些标点。每次在批改的过程中,只要看到学生使用这些标点,就加一颗小星星。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些,一般要写到一年级结束,甚至写到二年级上半学期结束。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我觉得“绘画日记”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因为“日记”是没有限制的,写什么,画什么,用什么色彩,写多少字都没有限制。一句话,就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灵”。在教学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绘画入手,唤起学生兴趣,并让兴趣贯穿始终,这样学生绘画能力增强了,说写能力也逐步提高了,由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能说写几句连贯的话,再过渡到能说写一段话,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写话,口语交际”的要求。在“绘画日记”的教学中,画是手段,说与写是目的,画、说、写三者相互联系,有机融合,增强了趣味性,强化了目的性。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画,有条有理地说,快乐有趣地写,能使他们在愉悦中学到更多知识,促进个性发展,“我手绘我心”,放飞梦幻童心。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