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开设是落实我国高校培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入手,从学校、学生和教师三个角度,分析了温州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本身的特点。结合温州市高校的生源特点和企业需求特点,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职业 生涯规划 课程 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学生却缺乏对以后可能从事职业的认识,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基础不够扎实,不能理性地对自我定位。因为以上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在高校引起了关注,但还在摸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来源于西方,在温州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形成了适于温州本土的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现状分析
1.本课程主要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学生不仅学习理论性知识,更提倡“做过才明白”的理念,科学地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最终实现就业的目标。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有考试评估由理论课教学占70%、实践教学占30%组成。理论课是以课堂表现、课堂作业、活动感言等作为评分的载体;实践部分则是以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作业的情况为基础进行的综合评分。
3.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指导思想,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调查分析
笔者对温州七所高校的在读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高校在读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5份,其中有效问卷952份,有效率为95.2%。
1.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得到启蒙,但规划实效还不理想。温州市七所高校基本上都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不同的是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学生是基本上参与了该课程的学习。一所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作为选修课,三所高校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在高年级开设;另外两所高校将该课程贯穿大学四年。
(1)大学生自我认识状况良好,但满意度不高。从问卷中了解到,对自身的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础,只有在自我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制定最佳对策。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自我认识状况良好。当问及 “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的了解状况”时,有55.6%的学生回答“基本了解”,有9.6%的学生回答“非常了解”,两者占了72. 5%,而回答“不了解”的仅27.5%。而对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满意度调查时,表现出对自我的规划却不是很理想,从侧面可知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在一个启蒙初期。
(2)大学生自我规划意识薄弱,职业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当问及“你觉得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回答“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不会结合实际做职业规划”的各占28.9%和31%,还有25.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懂得如何决策,剩余的14.9%没有考虑。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实践体验。在访谈中得知,温州市各高校缺少成熟的教材,缺少实用的测量工具,所以在温州该课程的教材还未得到统一,导致这种原因的出现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公开出版的教材尚未有特别专业的;第二,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开发出新的测量工具,导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第三,最为关键的是对教材征订工作懒散,从而课程的安排出现随意性。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实施时间短,师资贫乏。由于开放时间短,我们同样面临缺少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如何针对学生来设计规划方案成为了该课程的要点,需要专业教师的点拨,就调查现状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在师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教学内容涵盖面不广, 课程教学单一。当问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贴近大学生实际状况”时,尽管有53%的学生认为贴近生活实际,但是仍有26.7%的表示不确定和20.3%表示不贴近,所以,在讲课内容上有待进一步改善,以便贴近学生的实际。
(2)师资力量贫乏。调查显示温州市大部分高校这个比例超过1:1000。
■
温州市7所高校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配备情况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温州市大多数高校所成立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机构形同虚设,学校没有拨专项经费来支持该专业的发展,该课程的授课老师几乎没有机会走出校园接受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培训,缺乏对专业的正确认识。
三、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对策
1.学校要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给予高校大力支持,提高领导认识,加强重视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增加经费投入,设立专门的指导部门,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2)合理安排课时。我国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纳入公共课程时间并不长,其存在与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所以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课时设置都比较随意。每周至少安排两个学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的总学时应不少于64学时。
(3)革新课程教学。应该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乃至环境课程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程实施效果。激发学生对新形式的课堂教学感兴趣,形式又多样,聘任成功人士和用人单位来校担当客座教师,通过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了解用人单位,在实践中体验职场。
2.学生要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长远规划意识。随着社会革新进程,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观念、内容不断地被丰富充实,地位逐渐提高。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高校在校生面临相似问题:合适的个人自我定位,兴趣与职业冲突,能力的正确评估,没有科学规划意识等。由于学生的生涯短暂引起的职业生涯规划具动态性,所以就在校生而言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树立科学规划意识。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部分高校在校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没有全面正确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牵涉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性课题,与社会实践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要想真正领悟它深刻内涵,必须经过实践和理论的检验。
(2)合适定位和自我评估。要想飞,先要有翅膀;要想谋一份符合自己期望的理想职业,就先要对自身进行一个准确的评估和定位,从而达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目的。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就是个人应该明确自己的追求和所要的实现的人生价值,想要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就要剖析自己,通过自我的评估和定位,为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
3.教师要加强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学习。培养高质量强能力的人才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的课程运用能力和教学指导水平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教师自我完善是提高课程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关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针对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样式的培训方式,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出国学习参观、国内集训、与兄弟院校进行合作交流等。此外可以从有意向从事就业指导的优秀才人中选拔,充实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中来。同时要善于“纳谏”,积极听取一线指导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指导理论体系建设。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灌输给他们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黄炳煌.教育课程发展模式之研究[M].台北:景文.1988.
[2] 曹广辉主编.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陈宪,张健等.面向21世纪一种新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1(1).
[4] 吴志功等.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职业 生涯规划 课程 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学生却缺乏对以后可能从事职业的认识,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基础不够扎实,不能理性地对自我定位。因为以上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在高校引起了关注,但还在摸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来源于西方,在温州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形成了适于温州本土的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现状分析
1.本课程主要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学生不仅学习理论性知识,更提倡“做过才明白”的理念,科学地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最终实现就业的目标。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有考试评估由理论课教学占70%、实践教学占30%组成。理论课是以课堂表现、课堂作业、活动感言等作为评分的载体;实践部分则是以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作业的情况为基础进行的综合评分。
3.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指导思想,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调查分析
笔者对温州七所高校的在读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高校在读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5份,其中有效问卷952份,有效率为95.2%。
1.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得到启蒙,但规划实效还不理想。温州市七所高校基本上都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不同的是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学生是基本上参与了该课程的学习。一所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作为选修课,三所高校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在高年级开设;另外两所高校将该课程贯穿大学四年。
(1)大学生自我认识状况良好,但满意度不高。从问卷中了解到,对自身的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础,只有在自我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制定最佳对策。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自我认识状况良好。当问及 “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的了解状况”时,有55.6%的学生回答“基本了解”,有9.6%的学生回答“非常了解”,两者占了72. 5%,而回答“不了解”的仅27.5%。而对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满意度调查时,表现出对自我的规划却不是很理想,从侧面可知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在一个启蒙初期。
(2)大学生自我规划意识薄弱,职业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当问及“你觉得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回答“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不会结合实际做职业规划”的各占28.9%和31%,还有25.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懂得如何决策,剩余的14.9%没有考虑。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实践体验。在访谈中得知,温州市各高校缺少成熟的教材,缺少实用的测量工具,所以在温州该课程的教材还未得到统一,导致这种原因的出现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公开出版的教材尚未有特别专业的;第二,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开发出新的测量工具,导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第三,最为关键的是对教材征订工作懒散,从而课程的安排出现随意性。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实施时间短,师资贫乏。由于开放时间短,我们同样面临缺少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如何针对学生来设计规划方案成为了该课程的要点,需要专业教师的点拨,就调查现状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在师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教学内容涵盖面不广, 课程教学单一。当问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贴近大学生实际状况”时,尽管有53%的学生认为贴近生活实际,但是仍有26.7%的表示不确定和20.3%表示不贴近,所以,在讲课内容上有待进一步改善,以便贴近学生的实际。
(2)师资力量贫乏。调查显示温州市大部分高校这个比例超过1:1000。
■
温州市7所高校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配备情况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温州市大多数高校所成立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机构形同虚设,学校没有拨专项经费来支持该专业的发展,该课程的授课老师几乎没有机会走出校园接受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培训,缺乏对专业的正确认识。
三、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对策
1.学校要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给予高校大力支持,提高领导认识,加强重视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增加经费投入,设立专门的指导部门,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2)合理安排课时。我国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纳入公共课程时间并不长,其存在与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所以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课时设置都比较随意。每周至少安排两个学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的总学时应不少于64学时。
(3)革新课程教学。应该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乃至环境课程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程实施效果。激发学生对新形式的课堂教学感兴趣,形式又多样,聘任成功人士和用人单位来校担当客座教师,通过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了解用人单位,在实践中体验职场。
2.学生要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长远规划意识。随着社会革新进程,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观念、内容不断地被丰富充实,地位逐渐提高。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高校在校生面临相似问题:合适的个人自我定位,兴趣与职业冲突,能力的正确评估,没有科学规划意识等。由于学生的生涯短暂引起的职业生涯规划具动态性,所以就在校生而言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树立科学规划意识。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部分高校在校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没有全面正确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牵涉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性课题,与社会实践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要想真正领悟它深刻内涵,必须经过实践和理论的检验。
(2)合适定位和自我评估。要想飞,先要有翅膀;要想谋一份符合自己期望的理想职业,就先要对自身进行一个准确的评估和定位,从而达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目的。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就是个人应该明确自己的追求和所要的实现的人生价值,想要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就要剖析自己,通过自我的评估和定位,为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
3.教师要加强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学习。培养高质量强能力的人才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的课程运用能力和教学指导水平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教师自我完善是提高课程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关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针对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样式的培训方式,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出国学习参观、国内集训、与兄弟院校进行合作交流等。此外可以从有意向从事就业指导的优秀才人中选拔,充实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中来。同时要善于“纳谏”,积极听取一线指导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指导理论体系建设。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灌输给他们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黄炳煌.教育课程发展模式之研究[M].台北:景文.1988.
[2] 曹广辉主编.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陈宪,张健等.面向21世纪一种新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1(1).
[4] 吴志功等.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