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以时间为线索的世界里,不少同学却写不好记叙文,甚至不愿意写?也许有同学会说:“我们有生活经历,也在写记叙文,只是老师说我们写的都是流水账,不够深刻、细腻,也不够真实。”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有教我们如何写复杂记叙文,就是那种以记叙为主,穿插必要的抒情和议论的文章,教我们使用句式、修辞,也教我们借用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可我们不知道如何活学活用。”
记叙文的“堡垒”真的如此难攻?今天,我们就从考场记叙文的“情感”问题入手进行讨论。何为“情感”?在本文中指的是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符合读者认知范围的真情实感。
一、历年高考作文对“情感”情有独钟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一直喜欢明确考查记叙文的北京卷近五年是如何要求的。
2020年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19年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018年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2017年 要求: 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2016年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仔细研究北京卷近五年的作文题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思想性要求明确,不能混乱。作为当代青年,作文呈现的思想必须“健康”“积极向上”,这是时代对同学们的呼唤和勉励。
第二,需要展开联想或者想象。虽然2018年和2019年没有直接出现这样的明确要求,但是在隐含条件中也是很明确的,“内容充实”和“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充实”和“自定”也应该借助联想和想象。
第三,记叙文需要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关于这一点,近五年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通过梳理,我发现除了以上三个较为明确的要求,考场记叙文还有一个潜在要求:需要有“真情实感”。为何如此笃定?以北京2020年试题要求为例:“联系现实,展开联想和想象。”其中“联系现实”就是要求文章表达出来的情感要符合日常生活的特点。在多年教学经历中,我发现不少同学对记叙文写作有些误解。高中阶段的考场记叙文写作并不是要求大家简单地复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而是既可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也可以讲述可能会发生的事。对于同学们来说,亲身经历的事要好写一点,可是当考试题目要求大家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虚构故事时,如何在没有直接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完成故事,并且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真情实感”,这两点都需要特别注意。
二、记叙文难写的根本在于缺少“情感”
借用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之《男女有别》篇中有关于感情的描述:“感情在心理方面说是一种体内的行为,导发外表的行为……如果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之间的关联,经过了练习,已经相当固定的话,多少可说成为自动时,就不会发生体内的紧张状态,也就是说,不带着强烈的感情。”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经历如果经过练习,就不會带着强烈的感情;而不带着强烈感情的经历,就很难在我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很难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令自己难忘的事情,因为这些人和事多次刺激我们的感官,导致反应“失联”,体内不再紧张,也就没有难忘的人和事了。可问题是,我们经常需要写难忘的人和事,而大多数人经历的都是平常的事,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似乎更适合电视剧情。缺少对生活经历的关注会使我们感觉可写的事不多。所以,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可以让我们铭记的事,就是被费老形容为“激动,动了情,甚至说动了火”的事。
这样的日常包括:与父母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理解,和同学之间的相知和相处,这是熟人之间的故事;也可以是和陌生人之间的小故事;还可以是人对自然界的探索,等等。寻找到我们可以关注的日常素材后,再对之加以提炼,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情感”,简单来说就是喜怒哀乐。可是在生活中这些“情感”又总是纠缠在一起,就像波浪线一样起起伏伏,穿插悲欢离合事,讲述人生百态情。
三、抓好情感叙述是写好记叙文的法宝
同学们,在学习如何进行情感叙述时,我们先要明确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借助我们的身体来了解自己的各种感官在接收情感信息时表现的各种生理症状。举个例子来说,“烦闷”是一种源于“怒”和“哀”的综合感觉,怎样用文字表现呢?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他此时很烦闷。但也可以这样来说:“他嘬了最后一口烟,长长地舒了口气,刺鼻的烟味混杂着胸中的郁气从肺管中喷涌而出,向空气中逃散开去。大脚狠狠碾灭了烟头,他翻身跨上那辆老式的二八杠自行车,用力一蹬。”第一种表述显然过于简单,无法唤起读者的同理心;而第二种表达却可以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结合自己的体验产生更深层次的感受。
如何唤醒感受自身情感的能力?
俗话说:心中有什么,眼中才能看到什么。同学们,这需要“针灸”,需要刺痛“穴位”,及时把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经过多次有针对性地记录自己的各种情感、感受,使之在脑海中形成记忆折痕,进而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资料库。经过这样的训练,就如同给眼睛“开光”了,不仅能捕捉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也能及时察觉到别人的情感和感受。
比如说捕捉“紧张”。紧张时我们的大脑、头、眼睛、嘴巴、心脏、胳膊、双手、腿和脚各会有不同的反应,如被检查背诵而不顺利时,会觉得大脑一片空白,眼睛左右转动在回忆也在寻求帮助,心脏会砰砰地狂跳,双手也可能在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小动作帮你缓解压力,有时候还伴随着双腿打战,甚至晕厥。同学们,这些体验可能是你最近刚经历过的,也可能是你要描述的对象要经受的。所以,如果能够在平时的“紧张”之后,认真梳理一下这些过程,就能在后面的记叙文写作中比较好地展现这一情感,这样的情感梳理还应该有“内疚”“气愤”“开心”“忐忑”“嫉妒”“迷茫”“难过”“激动”等。如果能够比较深入地掌握各种情感的融合转换,不管是记叙自己真实发生的故事,还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可能发生的故事,都能比较自然而准确地描述出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变化,而常见的考场记叙文其实就是通过描述一件或几件事来展现主人公某几种情感的变化过程。 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这样一个题目。
“惠书敬悉,迟复为歉。”古人懂得道歉,复信晚了要表示歉意;得罪了他人要负荆请罪。懂得道歉,是一种美德,体现着君子风度;学会道歉,能够化解矛盾,补救错误。道歉与羞耻心相关,与人的修养相连。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动不动道歉,太没面子;也有人认为口头道歉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行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吗?请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题目不难,大多数同学都有和“道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道歉”的对象可能是自己、亲人、朋友,可能是身边的熟人,也可能是陌生人。本文写作不仅是要安排一个合适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写好道歉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作文点评】
道歉,让距离变短
(题目就是观点,紧扣材料的核心词语,一语中的。)
已经下午三点了,可我还没有出门。(文章的开头就将气氛置于紧张的情景下,“已经”表明时间紧迫,“还没出门”透露出“我”的紧张之情状。)
正当我手忙脚乱时,母亲穿着那件已经半旧的淡紫色碎花睡衣,从房间出来,每次看到这身衣服,我就恍惚间感觉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身着休闲服饰出场的母亲成为我情感脉络发展的引线,为道歉这一故事的展开蓄势。)她见我要出去,就问我要去哪里,我一边系着左脚的鞋带,一边看了她一眼说:“出去有事。”“哦,今天你练琵琶了吗?”“没有,妈,我回来再练吧。”可母亲不放人,一定要我练,看着母亲逐渐变得愤怒的表情,我也来了脾气,穿好鞋子就站起身准备出去。母亲站在门口,两只眼睛瞪得很大很圆,我则像一只炸了毛的公鸡,眉头紧蹙,一副要决斗的样子。虽然母亲现在的身高只到我的肩膀,力气估计也比我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我即便心跳得再快再猛,也得屈从母亲的意志。(此处通过母子间的对话展现出两代人之间在练习琵琶这件事上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在很多亲子间都存在。这里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让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此处的情感从母亲出场前我的小焦虑、出场时的舒缓和紧张同在,再到愤怒和被迫屈从,变化错落有致,作者对情感变化的描述很到位。)
我咬紧牙关扭头走进房间,烦躁地抱着那把崭新的琵琶,完全不按照指法乱弹起来,在杂乱无章的调子中我内心的愤怒终于达到了高峰。都说时间会磨平一切,十分钟之后,我逐渐平静下来,再次想到母亲让我学琵琶的初衷,不知不觉愧疚之意从心间弥漫。唉!我叹了一口气,给母亲写了一张纸条,并在信封上粘上一束小花。(虽然“我”表面上屈从于母亲而没有外出,但是年轻的“我”内心的情绪是很激动的。通过“咬紧牙关扭头走进”“烦躁地”“乱弹”等描写,可以使读者真切感受到“我”内心的愤怒。就像一曲奏鸣曲一样,高潮之后,需要逐渐回落,当读到“唉”时,文章之外的读者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这样的感触正是作者对情感描写准确把握的表现。一封在信封上粘上一束小花的信,又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那颗细腻的心。)次日清晨,我来到厨房,紧紧地抱了抱还穿着那件淡紫色碎花睡衣的母亲,在我的怀抱里她洋溢着幸福小女孩般的微笑。(一封信,一个拥抱,和母亲之间的道歉悄然完成,妙哉!)
道歉,是一封衔了花束的信,它可以让彼此的距离缩短。而一份道歉,让爱你的人不心寒,让爱你的人离你更近。(此处的抒情议论让上文描述走向深入。)
因为在家练习琵琶,我与最好的朋友失约。由于当时我处于母亲带给我的愤怒之中,所以也没有及时告诉她不要再等我,结果让她空等了一个小时。当我回想起来的时候已经四点半了,我连忙打电话给她,可是无人接听,发信息也半天没人回。看着钟上不停轉动的指针,我多希望时间能够倒流。终于在晚上七点,她回复我了,我们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本文在创作上将同时发生的一件事分成两个情节来叙述,本段写出了与好友失约后的歉意和焦虑。)
早晨阵雨过后,路面还是滑得很,道路两边的花草却被冲洗得青翠欲滴。我抱着琵琶来到约定的地点,因为上次的失约,我想为她弹一首曲子来表达我的歉意。我怀抱琵琶,左手按弦,右手手腕外突,触弦发音,一支清新的《阳春白雪》曲在风中悠扬。好友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微闭双眼,靠在树旁,感受着旋律。一曲终了,我与她坐在一起,肩靠着肩,我说:“对不起,上次我——”她打断了我的话:“你看天上那片云,身后还又紧跟一片,你说,像不像我们两个?”我一愣,刚才忐忑的心立刻舒展开来。(这是本文的第二次道歉,属于朋友间的道歉,“我”借弹一首琵琶曲表达歉意,既在情节上与上文紧密相连,又在情感上有所延展,让和母亲生气的情节变得自然可信,符合中学生的情感特征——高度重视友谊。“我”的真心道歉和朋友的大度使文章情感达到高潮。)道歉,是一首包含友谊的琵琶曲,使朋友彼此守护,彼此支持,让欲拉开的距离变得更近。(此处为情感升华的点睛之笔。)
懂得道歉,是一种美德,体现着君子风度;学会道歉,能够化解矛盾,补救错误。当灿烂的阳光从云缝里撒下来,当湖面漾起阵阵涟漪,一个及时的道歉,体现着君子风度,更体现着一份担当。(结尾段简洁有力,似豹尾。紧扣材料核心思想,“当”字句式又使情感抒发变得悠扬,整篇文章显得余韵不绝。)
总评:本文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在情节设置上采用双线并行的形式,一条线与亲情有关,一条线与友情有关,两条线通过琵琶和琵琶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自然又新颖。本文的情感描写是很出彩的,“我”的情绪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作者对这种变化的熟练把握使得读者很容易被感染。
记叙文的“堡垒”真的如此难攻?今天,我们就从考场记叙文的“情感”问题入手进行讨论。何为“情感”?在本文中指的是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符合读者认知范围的真情实感。
一、历年高考作文对“情感”情有独钟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一直喜欢明确考查记叙文的北京卷近五年是如何要求的。
2020年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19年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018年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2017年 要求: 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2016年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仔细研究北京卷近五年的作文题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思想性要求明确,不能混乱。作为当代青年,作文呈现的思想必须“健康”“积极向上”,这是时代对同学们的呼唤和勉励。
第二,需要展开联想或者想象。虽然2018年和2019年没有直接出现这样的明确要求,但是在隐含条件中也是很明确的,“内容充实”和“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充实”和“自定”也应该借助联想和想象。
第三,记叙文需要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关于这一点,近五年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通过梳理,我发现除了以上三个较为明确的要求,考场记叙文还有一个潜在要求:需要有“真情实感”。为何如此笃定?以北京2020年试题要求为例:“联系现实,展开联想和想象。”其中“联系现实”就是要求文章表达出来的情感要符合日常生活的特点。在多年教学经历中,我发现不少同学对记叙文写作有些误解。高中阶段的考场记叙文写作并不是要求大家简单地复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而是既可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也可以讲述可能会发生的事。对于同学们来说,亲身经历的事要好写一点,可是当考试题目要求大家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虚构故事时,如何在没有直接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完成故事,并且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真情实感”,这两点都需要特别注意。
二、记叙文难写的根本在于缺少“情感”
借用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之《男女有别》篇中有关于感情的描述:“感情在心理方面说是一种体内的行为,导发外表的行为……如果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之间的关联,经过了练习,已经相当固定的话,多少可说成为自动时,就不会发生体内的紧张状态,也就是说,不带着强烈的感情。”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经历如果经过练习,就不會带着强烈的感情;而不带着强烈感情的经历,就很难在我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很难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令自己难忘的事情,因为这些人和事多次刺激我们的感官,导致反应“失联”,体内不再紧张,也就没有难忘的人和事了。可问题是,我们经常需要写难忘的人和事,而大多数人经历的都是平常的事,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似乎更适合电视剧情。缺少对生活经历的关注会使我们感觉可写的事不多。所以,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可以让我们铭记的事,就是被费老形容为“激动,动了情,甚至说动了火”的事。
这样的日常包括:与父母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理解,和同学之间的相知和相处,这是熟人之间的故事;也可以是和陌生人之间的小故事;还可以是人对自然界的探索,等等。寻找到我们可以关注的日常素材后,再对之加以提炼,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情感”,简单来说就是喜怒哀乐。可是在生活中这些“情感”又总是纠缠在一起,就像波浪线一样起起伏伏,穿插悲欢离合事,讲述人生百态情。
三、抓好情感叙述是写好记叙文的法宝
同学们,在学习如何进行情感叙述时,我们先要明确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借助我们的身体来了解自己的各种感官在接收情感信息时表现的各种生理症状。举个例子来说,“烦闷”是一种源于“怒”和“哀”的综合感觉,怎样用文字表现呢?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他此时很烦闷。但也可以这样来说:“他嘬了最后一口烟,长长地舒了口气,刺鼻的烟味混杂着胸中的郁气从肺管中喷涌而出,向空气中逃散开去。大脚狠狠碾灭了烟头,他翻身跨上那辆老式的二八杠自行车,用力一蹬。”第一种表述显然过于简单,无法唤起读者的同理心;而第二种表达却可以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结合自己的体验产生更深层次的感受。
如何唤醒感受自身情感的能力?
俗话说:心中有什么,眼中才能看到什么。同学们,这需要“针灸”,需要刺痛“穴位”,及时把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经过多次有针对性地记录自己的各种情感、感受,使之在脑海中形成记忆折痕,进而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资料库。经过这样的训练,就如同给眼睛“开光”了,不仅能捕捉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也能及时察觉到别人的情感和感受。
比如说捕捉“紧张”。紧张时我们的大脑、头、眼睛、嘴巴、心脏、胳膊、双手、腿和脚各会有不同的反应,如被检查背诵而不顺利时,会觉得大脑一片空白,眼睛左右转动在回忆也在寻求帮助,心脏会砰砰地狂跳,双手也可能在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小动作帮你缓解压力,有时候还伴随着双腿打战,甚至晕厥。同学们,这些体验可能是你最近刚经历过的,也可能是你要描述的对象要经受的。所以,如果能够在平时的“紧张”之后,认真梳理一下这些过程,就能在后面的记叙文写作中比较好地展现这一情感,这样的情感梳理还应该有“内疚”“气愤”“开心”“忐忑”“嫉妒”“迷茫”“难过”“激动”等。如果能够比较深入地掌握各种情感的融合转换,不管是记叙自己真实发生的故事,还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可能发生的故事,都能比较自然而准确地描述出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变化,而常见的考场记叙文其实就是通过描述一件或几件事来展现主人公某几种情感的变化过程。 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这样一个题目。
“惠书敬悉,迟复为歉。”古人懂得道歉,复信晚了要表示歉意;得罪了他人要负荆请罪。懂得道歉,是一种美德,体现着君子风度;学会道歉,能够化解矛盾,补救错误。道歉与羞耻心相关,与人的修养相连。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动不动道歉,太没面子;也有人认为口头道歉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行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吗?请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题目不难,大多数同学都有和“道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道歉”的对象可能是自己、亲人、朋友,可能是身边的熟人,也可能是陌生人。本文写作不仅是要安排一个合适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写好道歉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作文点评】
道歉,让距离变短
(题目就是观点,紧扣材料的核心词语,一语中的。)
已经下午三点了,可我还没有出门。(文章的开头就将气氛置于紧张的情景下,“已经”表明时间紧迫,“还没出门”透露出“我”的紧张之情状。)
正当我手忙脚乱时,母亲穿着那件已经半旧的淡紫色碎花睡衣,从房间出来,每次看到这身衣服,我就恍惚间感觉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身着休闲服饰出场的母亲成为我情感脉络发展的引线,为道歉这一故事的展开蓄势。)她见我要出去,就问我要去哪里,我一边系着左脚的鞋带,一边看了她一眼说:“出去有事。”“哦,今天你练琵琶了吗?”“没有,妈,我回来再练吧。”可母亲不放人,一定要我练,看着母亲逐渐变得愤怒的表情,我也来了脾气,穿好鞋子就站起身准备出去。母亲站在门口,两只眼睛瞪得很大很圆,我则像一只炸了毛的公鸡,眉头紧蹙,一副要决斗的样子。虽然母亲现在的身高只到我的肩膀,力气估计也比我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我即便心跳得再快再猛,也得屈从母亲的意志。(此处通过母子间的对话展现出两代人之间在练习琵琶这件事上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在很多亲子间都存在。这里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让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此处的情感从母亲出场前我的小焦虑、出场时的舒缓和紧张同在,再到愤怒和被迫屈从,变化错落有致,作者对情感变化的描述很到位。)
我咬紧牙关扭头走进房间,烦躁地抱着那把崭新的琵琶,完全不按照指法乱弹起来,在杂乱无章的调子中我内心的愤怒终于达到了高峰。都说时间会磨平一切,十分钟之后,我逐渐平静下来,再次想到母亲让我学琵琶的初衷,不知不觉愧疚之意从心间弥漫。唉!我叹了一口气,给母亲写了一张纸条,并在信封上粘上一束小花。(虽然“我”表面上屈从于母亲而没有外出,但是年轻的“我”内心的情绪是很激动的。通过“咬紧牙关扭头走进”“烦躁地”“乱弹”等描写,可以使读者真切感受到“我”内心的愤怒。就像一曲奏鸣曲一样,高潮之后,需要逐渐回落,当读到“唉”时,文章之外的读者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这样的感触正是作者对情感描写准确把握的表现。一封在信封上粘上一束小花的信,又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那颗细腻的心。)次日清晨,我来到厨房,紧紧地抱了抱还穿着那件淡紫色碎花睡衣的母亲,在我的怀抱里她洋溢着幸福小女孩般的微笑。(一封信,一个拥抱,和母亲之间的道歉悄然完成,妙哉!)
道歉,是一封衔了花束的信,它可以让彼此的距离缩短。而一份道歉,让爱你的人不心寒,让爱你的人离你更近。(此处的抒情议论让上文描述走向深入。)
因为在家练习琵琶,我与最好的朋友失约。由于当时我处于母亲带给我的愤怒之中,所以也没有及时告诉她不要再等我,结果让她空等了一个小时。当我回想起来的时候已经四点半了,我连忙打电话给她,可是无人接听,发信息也半天没人回。看着钟上不停轉动的指针,我多希望时间能够倒流。终于在晚上七点,她回复我了,我们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本文在创作上将同时发生的一件事分成两个情节来叙述,本段写出了与好友失约后的歉意和焦虑。)
早晨阵雨过后,路面还是滑得很,道路两边的花草却被冲洗得青翠欲滴。我抱着琵琶来到约定的地点,因为上次的失约,我想为她弹一首曲子来表达我的歉意。我怀抱琵琶,左手按弦,右手手腕外突,触弦发音,一支清新的《阳春白雪》曲在风中悠扬。好友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微闭双眼,靠在树旁,感受着旋律。一曲终了,我与她坐在一起,肩靠着肩,我说:“对不起,上次我——”她打断了我的话:“你看天上那片云,身后还又紧跟一片,你说,像不像我们两个?”我一愣,刚才忐忑的心立刻舒展开来。(这是本文的第二次道歉,属于朋友间的道歉,“我”借弹一首琵琶曲表达歉意,既在情节上与上文紧密相连,又在情感上有所延展,让和母亲生气的情节变得自然可信,符合中学生的情感特征——高度重视友谊。“我”的真心道歉和朋友的大度使文章情感达到高潮。)道歉,是一首包含友谊的琵琶曲,使朋友彼此守护,彼此支持,让欲拉开的距离变得更近。(此处为情感升华的点睛之笔。)
懂得道歉,是一种美德,体现着君子风度;学会道歉,能够化解矛盾,补救错误。当灿烂的阳光从云缝里撒下来,当湖面漾起阵阵涟漪,一个及时的道歉,体现着君子风度,更体现着一份担当。(结尾段简洁有力,似豹尾。紧扣材料核心思想,“当”字句式又使情感抒发变得悠扬,整篇文章显得余韵不绝。)
总评:本文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在情节设置上采用双线并行的形式,一条线与亲情有关,一条线与友情有关,两条线通过琵琶和琵琶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自然又新颖。本文的情感描写是很出彩的,“我”的情绪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作者对这种变化的熟练把握使得读者很容易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