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帮助、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每位英语课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往往会形成许多学生“初一 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就会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我接了初中三年级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棄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
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实施分组教学,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教室只有一个,教师只有一人,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
我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始终把握住先向学生讲清学习本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练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训练等。通常我的做法是:先为A组讲练,在A组听讲的同时,安排B组与C组做练习。B组练习内容是我课前设计好的,学生练什么,练多少都做好时间和数量上的规定。C组学生以自练为主,允许他们超前做题,也允许他们选择多种练习册自练,对C组学生的练习内容我只做一点规定,就是每个学生必须练习阅读与理解。采取这种安排的好处是,A组与B组同学的练习量与内容完全控制在教师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查讲练内容,直至学生练会为止。而对C组学生则采取开放式、自学式与问答式的练习方法。因为C组是由班上英语学习相对好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的,所以他们的学习目的较明确,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较强,他们对自己做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大部分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与讨论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能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老师询问。
当为A组同学讲练完毕后,就安排A组学生做达标练习,下课后收上来批阅。在A组学生做练习的同时,我就为B组学生订正他们刚刚做完的练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为B组学生讲练。我把这种分组讲练的教学形式概括为“A组先讲后练、B组先练后讲、C组自练解答”的模式。如此教学,就会使虽是坐在同一教室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达到既照顾到不同学生,分类指导,又能省时高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提高了差生的学习成绩,扭转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大面积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往往会形成许多学生“初一 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就会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我接了初中三年级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棄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
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实施分组教学,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教室只有一个,教师只有一人,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
我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始终把握住先向学生讲清学习本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练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训练等。通常我的做法是:先为A组讲练,在A组听讲的同时,安排B组与C组做练习。B组练习内容是我课前设计好的,学生练什么,练多少都做好时间和数量上的规定。C组学生以自练为主,允许他们超前做题,也允许他们选择多种练习册自练,对C组学生的练习内容我只做一点规定,就是每个学生必须练习阅读与理解。采取这种安排的好处是,A组与B组同学的练习量与内容完全控制在教师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查讲练内容,直至学生练会为止。而对C组学生则采取开放式、自学式与问答式的练习方法。因为C组是由班上英语学习相对好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的,所以他们的学习目的较明确,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较强,他们对自己做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大部分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与讨论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能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老师询问。
当为A组同学讲练完毕后,就安排A组学生做达标练习,下课后收上来批阅。在A组学生做练习的同时,我就为B组学生订正他们刚刚做完的练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为B组学生讲练。我把这种分组讲练的教学形式概括为“A组先讲后练、B组先练后讲、C组自练解答”的模式。如此教学,就会使虽是坐在同一教室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达到既照顾到不同学生,分类指导,又能省时高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提高了差生的学习成绩,扭转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大面积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