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往往对感兴趣的东西才去努力地追求获取之。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在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例如,在教学《捞铁牛》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交流气氛,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紧接着问:同学们,如果不利用水的浮力这一方法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来捞起铁牛吗?学生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我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引导学生的创新想象。怀丙捞上铁牛回家后,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位白胡子的老者对他说:“怀丙,你捞上铁牛做了一件好事,但是,你为了捞铁牛往黄河里铲了很多泥沙,使得河床升高,造成隐患啊……”
  大家帮怀丙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得出用四条船倒泥沙。这样,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运用所懂得的原理进行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内在的动作技能,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发展起来。
  1.学生多向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形式。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的因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不能灵活进行迁移的情形,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点拨,根据题目有多种解法的情况,启发学生反复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推动学生向知识的高峰攀登。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以与需要是创新的基础,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思维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双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勇于发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的探究的意识。
  
  三、多角度、多元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精简课堂的提问,适当延长提问的解答时间,并不是意味着教学设计变得粗线条了,因为在这疏旷的背后,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主动探究思考,是以学生创新的细密来充实教师提问的疏旷。
  1.预留质疑的时间。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当一个学生把自己认为还不十分理解的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同时,他已经弄明白了问题的一半,原来当他把问题用外部语言整理出来时,问题本身也得到了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广阔的空间。
  2.创造讨论的机会。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堵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3.开拓求异的空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出这些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使这些求异的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创新的亮点。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程,就是要使学生发展成为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超越性的个性。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我们必须实施创新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者说构建“有效课堂”是教师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 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是教师课堂上的主要行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它是构建“有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思想内容的深刻等特点,才能培养热爱民族语言的兴趣,从而学习并进一步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本文从激发兴趣、加强诵读、设疑启发、注重积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语文 文言文 实践    文言文教学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只有通过学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作为语文学科当然也不能例外,必须在确立目标时做到认知与情感目标的统一。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呢?    一、倾注真情,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应情意相通。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一门学科,没有感情的契合和移入,是无法体验到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开放,张扬个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多向互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率,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把知识的触角引向广阔的知识领域,转变教学模式,而在这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本文仅从语文课堂起始、中间、结束阶段探讨中学生语文学习情绪的激发。  关键词:语文课堂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联合益生菌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T2DM伴MCI患者,检测Hp为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积累,学生只有学会积累,并知道如何积累,怎样积累,语文水平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而逐步提高。这看似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在国家高调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却未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同时也与我们一直停留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上有很大关系。那么,当前语文教学应怎样与实质教育有机结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语文教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
语文是很大的人生课题。我自上学到教学对语言接触了很长时间,自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累但却最幸福。一位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流利的口才之外,还应有一颗贴近生活的心去感悟,而后用语言传递出个人感情。语文就是这样很平淡,但一点也不平庸。我仍然认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那样死板?只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语文是条精彩的风景线。她的灵活允许个人才华的完全发挥。  首先,阅读是一个关键。对于中学生来说,诸多名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