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又名摄生、道生、保生等,保养身体之谓。《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之道,如《内经》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养生重在养心,保养精、气、神,以期保健延年。
何谓“廉”?《广雅》如是说:“廉,清也。”《孟子》中曰:“廉,人之高行也。”养廉,顾名思义,即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吕氏春秋·忠廉》说:“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与《庄子》的“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皆指廉是不贪不污及方正高洁。
人欲如江河,不废万古流,唯有善加导引,方能得水利,而不为水患。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一直到民国和新中国,都把廉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极受我国人民重视和褒扬。以廉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可令人公正端庄,不掩饰邪恶,不做坏事;临大利而不易其义,无私常乐,无论顺境逆境,自守节操,甘之如饴;与人相处,以礼相待,仁义节度,必然与人和谐共赢。国家端正吏治,从政者廉洁为民,百姓安居乐业,必然使国家兴盛。
养生者,特别强调行善积德,济人济事。儒、道、释三家:儒家修身之说,教人以孝悌忠信,安身立命,享受人生。道家养性之说,教人以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寝不梦、觉不扰而终其天年。释家净心教人戒欲修行,定慧并重以求根绝烦恼病痛而生死超脱。庄子曰:一其性,养其志,合其德。古人的定性、养志、修德,就是强调生而为人,修德养生,孝养老小,从而心理坦然,正气上升,免疫力增强,裨于延年益寿,“春秋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养生者,善“治未病”。同理,养廉之举,未雨绸缪,尚俭戒奢,明志致远,亦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古语云:善养生者,下养筋骨,中养形态,上养神智。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荀子也说:“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养生之至,终究不能靠“寡欲”生存,而要在规矩导引上下工夫。人必须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谈得到理想和信念,自己立定脚跟,方能达则兼济天下,“皆大欢喜”。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养“外圆内方”的人格,方为做人之本,是人内心修养的仁义孝爱;圆为处世之道,是待人处事的礼貌和谐。既讲究原则,堂堂正正做人;又讲究技巧方略,和而不同处事,正是养廉之道。为此,要明得失、善舍弃,既慎独、亦慎始,善始善终,“内圣外王”。
养廉之“养”,不是指“保证”、“确保”,而是指“促进”、“有助于”,正如我们说“养病”,只是调养、休养,是治病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治病本身。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俗话又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亡于诱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太多的诱惑,让你眼花缭乱,钱、权、物、美、色、味,扰乱你的视觉、味觉、听觉,稍有不慎,即可滑向泥潭,不能自拔。一些党员干部,或是沉湎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或是看到别人富起来,心中不平,竞相攀比,远工农,傍大款,逐渐由小捞变成大贪,滑向犯罪的深渊。片面追求物质消费和财富聚积,岂非病态价值取向。如此教训,当引以为戒。
养廉者,与心理保健、精神健康、躯体保健密切相关。养生是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慢火煲汤,功到自然成。其要在于“养”。“养”既是和风细雨之培植,亦需要间苗修枝之约束,并非一蹴而就。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此正是养廉之症结。明代大家顾炎武曾说:“忠信重禄,所以劝士;无养廉之具,而责人之廉,万万不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养廉先治“官本位”,除建立严密的选拔、任用、监督、约束、惩治机制外,加以严明法制、正反面教育引导,多管齐下,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方能永葆廉洁本色。
养生之道,养廉之益,吾辈当深长思之。
责任编辑:邓雯雯
何谓“廉”?《广雅》如是说:“廉,清也。”《孟子》中曰:“廉,人之高行也。”养廉,顾名思义,即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吕氏春秋·忠廉》说:“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与《庄子》的“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皆指廉是不贪不污及方正高洁。
人欲如江河,不废万古流,唯有善加导引,方能得水利,而不为水患。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一直到民国和新中国,都把廉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极受我国人民重视和褒扬。以廉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可令人公正端庄,不掩饰邪恶,不做坏事;临大利而不易其义,无私常乐,无论顺境逆境,自守节操,甘之如饴;与人相处,以礼相待,仁义节度,必然与人和谐共赢。国家端正吏治,从政者廉洁为民,百姓安居乐业,必然使国家兴盛。
养生者,特别强调行善积德,济人济事。儒、道、释三家:儒家修身之说,教人以孝悌忠信,安身立命,享受人生。道家养性之说,教人以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寝不梦、觉不扰而终其天年。释家净心教人戒欲修行,定慧并重以求根绝烦恼病痛而生死超脱。庄子曰:一其性,养其志,合其德。古人的定性、养志、修德,就是强调生而为人,修德养生,孝养老小,从而心理坦然,正气上升,免疫力增强,裨于延年益寿,“春秋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养生者,善“治未病”。同理,养廉之举,未雨绸缪,尚俭戒奢,明志致远,亦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古语云:善养生者,下养筋骨,中养形态,上养神智。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荀子也说:“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养生之至,终究不能靠“寡欲”生存,而要在规矩导引上下工夫。人必须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谈得到理想和信念,自己立定脚跟,方能达则兼济天下,“皆大欢喜”。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养“外圆内方”的人格,方为做人之本,是人内心修养的仁义孝爱;圆为处世之道,是待人处事的礼貌和谐。既讲究原则,堂堂正正做人;又讲究技巧方略,和而不同处事,正是养廉之道。为此,要明得失、善舍弃,既慎独、亦慎始,善始善终,“内圣外王”。
养廉之“养”,不是指“保证”、“确保”,而是指“促进”、“有助于”,正如我们说“养病”,只是调养、休养,是治病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治病本身。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俗话又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亡于诱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太多的诱惑,让你眼花缭乱,钱、权、物、美、色、味,扰乱你的视觉、味觉、听觉,稍有不慎,即可滑向泥潭,不能自拔。一些党员干部,或是沉湎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或是看到别人富起来,心中不平,竞相攀比,远工农,傍大款,逐渐由小捞变成大贪,滑向犯罪的深渊。片面追求物质消费和财富聚积,岂非病态价值取向。如此教训,当引以为戒。
养廉者,与心理保健、精神健康、躯体保健密切相关。养生是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慢火煲汤,功到自然成。其要在于“养”。“养”既是和风细雨之培植,亦需要间苗修枝之约束,并非一蹴而就。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此正是养廉之症结。明代大家顾炎武曾说:“忠信重禄,所以劝士;无养廉之具,而责人之廉,万万不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养廉先治“官本位”,除建立严密的选拔、任用、监督、约束、惩治机制外,加以严明法制、正反面教育引导,多管齐下,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方能永葆廉洁本色。
养生之道,养廉之益,吾辈当深长思之。
责任编辑:邓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