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全科医生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h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69-01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社区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全科医生承担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全科医生对慢性病患者有效管理不仅提高患者的病情控制率,而且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故探索全科医生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社会新农村和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社区慢性病 健康管理途径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社区脑卒中及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成为我国人群中主要死因之一。而“健康守门人”—全科医生是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提供者,是健康保健系统的最佳守门人[1]。基于上述国情和适应新型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的需要,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第一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一部分社区医生通过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已经顺利成为“家庭医生”、“守门人”的角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中国的全科医生仍都处于“有名无份”的尴尬境地,中国基层全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与社区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2]。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座谈、咨询专家等方法,分析了制约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有效途径。
  1 制约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影响因素
  1.1 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着眼点更多是放在试点社区,非试点社区尙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因资金投入不足及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困难,只能以医疗为主,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开展较少。
  1.2 全科医生的数量不足且质量低下
  实现“健康中国2020”目标,即基本实现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但是,目前全科医生的数量严重不足。国务院于2011年7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进行按需1-2 年的转岗培训,使社区医生顺利转型为全科医生。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培训中只重视培训全科医疗技术,而忽略了对全科医生的全科理念、全科意识、全科思维方面的培训,培训后到底能否转岗存有异议。同时,低学历、低职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现象较严重,缺乏安全有效的基层诊疗能力,不能完全承担“六位一体”功能,不能胜任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
  1.3 缺乏群众的信任是制约社区全科医生发挥慢性病管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医生较少,与医院反差过大,难以取得城市居民信任[3]。社区医生进行资料收集、入户技巧、沟通技巧、随访技巧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缺乏,致使医患关系紧张,缺乏群众的信任,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1.4 全科医生的服务观念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全科医生的服务观念局限于传统专科诊疗方式,即医生“坐堂行医”等病人上门。没做到从过去的被动变为主动,无差别的、更周到的对待签约家庭的医疗需求。首诊制和双向转诊未能有效开展。全科医生缺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意识,“挂羊头卖狗肉”,“社区卫生服务”很早就挂牌了,但社区卫生服务并未真正全面开展,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
  1.5 全科医生缺乏积极能动性。
  由于全科医生身份尴尬,不过是“家庭医生”、“小大夫”,无积极性、无成就感、报酬较低,在职称晋升、评优、科研等方面全科医生皆处于劣势,跳槽现象严重。另外,全科医生经过全科培训后,回到原单位,又还按照原来的医疗模式工作,很难调动全科医生积极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守门人”作用,不能完成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
  1.6 现有的管理及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由于当前慢性病治疗没有系统的健康管理观念,没有考虑慢性病自身的特点,缺少相关的干预措施,結果对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及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慢性病的管理体系和全科医生的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2 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有效途径
  2.1 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
  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需要政府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扩大试点范围。在试点社区已经初步建立起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与全科医生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政府加大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快速、顺利发展,为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提供保障。
  2.2 提高全科医生的数量和全面提升全科医疗水平
  国家计划至2015年培训全科医生达18万人次,2020年培训全科医生达30万人次,针对部分社区医疗人员欠缺的现状,需及时补充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医生,可以有专科医生转入全科医生,以此保证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管理;要对社区医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改善社区医生对慢性病的管理方式,以此提高医生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目前全科医学教育以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为主要形式[5],提高全科医师实践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应该建立医学终身教育制度[6]。另外要增加医学高校临床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招生与培养,全方位提升全科医疗水平。
  2.3 实现全科医生“守门人”职能及最有效的“慢性病例管理者”角色。
  建立良好的“粉丝式” 医患关系,能胜任“社区领袖”的角色;和谐、配套的团队工作班子,对各项任务有很高的执行力;强而灵活的临床决策能力,能在基层医疗条件下解决70~80%患者的问题;通畅的全科-专科医生沟通和双向转诊渠道,与医学科学前沿保持密切联系;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实现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完善。守住民众健康之门,即实现全民最大健康目标;守住医疗保险之门,即实现慢性病卫生资源最大效益。成为最有效的“慢性病例管理者”角色。   2.4 改革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
  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全方位视角:以人为本,既要看病,更要关注人;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为中心,有责任保护促进健康。实现问病开药:首诊转诊;治病救人:健康疾病一体化管理;变以病为本被动服务为以人为本主动服务,加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真正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在接诊中发现/解决健康问题(不仅是慢性疾病)。加强全科医生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意识,不仅了解病人机体的细胞组织层,还要深入到病人的家庭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从而对病人有整体的认识[4]。
  2.5 与慢性病患者建立长期合作医患关系(签约式服务)
  建立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动员社区力量,组建管理团队;善于捕捉慢性病患者个体及群体需求;满足慢性病患者直接、间接和潜在需求;提供健康热线,尤其是护士热线;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个人魅力,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尽可能多地发现慢性病人及高危者,与慢性病患者建立长期合作医患关系(签约式服务),而且签约服务包括慢性病患者全家人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套餐服务,全科医生个性化、精细化、负责式的慢性病系统管理,将病人培养成慢性病管理的合作者。
  2.6 完善全科医生团队管理慢性病路径
  建立实际、有价值、指导意义和有参考的家庭及个人健康檔案;社区新病人的筛检评估(全面:血压、血糖、血脂、合并症、危险因素、遵医行为等);社区老病人的随访管理;患病人数累计登记随访;个体化治疗方案;个体化病人教育;个体化随访复查计划和实施;协调专科服务与提供或协助转诊;医患充分沟通;个体化需求应对;效果评估(6~12个月)。
  2.7 发展社区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项目
  采用学历教育、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大对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项目的后续支持服务;经常组织同伴教育;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执行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项目的国际标准。
  2.8 回归全科医生本性、释放能量
  全科医生全面提升自己的同时,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力成就自我发展,业务充实,报酬可观,地位改善,则有成就感,自豪感。
  2.9 建立长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逐渐完善全科医生对慢性病管理的目标考核项目及考核标准,将全科医生社区团队建设列为主要、重点项目,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制订出相应的倾斜政策,激励引导他们愿意从事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更愿意为社区付出毕生精力。
  总之,社区全科医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是以教育、管理为重点,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通过为健康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风险人群提供连续、全面、主动的规范性健康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减少并发症、延缓慢性病进程、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做好“健康守门人角色”,做好社区患者的 “一查、二治、三康、四防、五保、六教”等卫生服务,为我国全科医学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健.全科医疗在健康保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全科医生.2000,9(3):70-71.
  [2] 田贞尚,胡月琴,姜新峰,等.宿州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满意度调查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48-449.
  [3] 金生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问题及发展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00.
  [4] Anja Taunila,Pekka Larivaara,Anitta Korpio,etc.Evaluation of a family--oriented contiuning medical education course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J].Medical education,2002,(36):248—257.
  [5] 李伟,李永江,刘军.全科医生供求状况及培养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1,4(2):112—113.
  [6] 单炯,赵洁,刘瑜婕,等.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回顾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5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75-01  【摘要】在竞争力日益强化的市场背景下,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大专药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开展有效的就业工作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对促进大专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大专药学专业学生就业概况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专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的有效性工作指导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67-01  【摘要】目的 探索用IKAP理论“一对一”健康教育方法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用IKAP理论“一对一”健康教育方法和门诊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分组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掌握健康知识和改变健康行为的信念和态度、行为改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66-01  【摘要】目的: 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此系统的运行对我县的结核病控制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利用网络数据进一步了解解全县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对2012年结核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为我县今后肺结核病的管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57-0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很多健康问题,因此健康体检日益受到医疗机构和全社会的重视。 对2011~2012年度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中常规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体检人员均来自台州市路桥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65-01  【摘要】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教育内容与形式简单化、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有效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提升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护理健康教育中的沟通,其模式不能拘泥于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76-01  1、应注意补充质优量足的蛋白质,以抵抗射线对蛋白质的破坏。如牛奶、瘦肉、鸡蛋、豆类、肉皮、蹄筋等。  2、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B1、B2、A和C,如各种新鲜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以抵抗射线对体内酶系统的破坏,稳定酶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正常新陈代谢,保护机体各种功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55-01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老年人群的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方法 以上海市某社区315名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分别以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及体脂百分含量为诊断指标计算该人群的超重率、全身性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以10岁为组距,将年龄分为40~49、50~59、60~69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 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74-01  根据二极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项目精神,为把城市卫生支援工作落到實处,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基层卫生单位基本卫生服务能力,缩小城乡差距为目的。本人有幸两次被派到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  1、按需培训: 与卫生院医护人员沟通交流,了解需要得到什么指导,得知有一台新生儿暖箱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75-02  【关键词】鲍温病 颌面部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因颌面部多发皮疹伴瘙痒疼痛四年就诊,病人于四年前发现左上唇、左眉弓、双侧颞部皮疹,感瘙痒不适,上唇部稍感疼痛。在当地医院外用中药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乳糜尿病史,否认长时间户外运动史、砷剂接触史。系统检查未见明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78-01  1 病例报告  患者陈某,男,70岁,因上腹疼痛1小时来院就诊。查体: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61mmHg。医嘱给予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半小时后出现四肢震颤,全身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立即停止输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