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对教学进行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尤其是新课改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对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和思路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必须对以前教学的方方面面重新审视,认真地思考、完善、创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深入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从每一节课做起。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非常闲熟地驾驭教材,挖掘和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特别是对学生传授真正有用的知识,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调整教材内容顺序,补充或修改教学实例等,对教材的处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灵活地使用教材。
二、激发喜好,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讲,高考不考信息技术,就缺乏外界压力。但是假如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学习内容的价值,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自然而然就会从不想学到想学了。因此,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信息技术学习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提优、帮差、抓中部,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对信息技术非常兴趣的部分学生,按课本内容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大胆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绝不能放之任之,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心,帮助他们重塑信心,摆脱困境,鼓励他们向优秀学生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复习,尽量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介于二者之间,教师必须抓住这部分学生,合理布置教学。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因材施材,激发兴趣,注重全体,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三、充分熟悉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或教学顺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目前需求,了解学生群体的倾向性。备课时从整体教学观出发,采用“整体备课法”,即对所教学科,不仅熟悉各个学习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全学年或整个学期的教学有一个全盘计划,如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学生的知识预备、各个教学内容将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或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等。
四、发挥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各类知识信息层出不穷,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更新,而这些知识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学到的,教师应对学生加以说明,从而使其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层次制定学习目标,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再由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对学生的新问题作出解答。信息技术课和传统课堂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更为广阔,学习方法更为灵活,而不再只局限于教师的当面授课。信息技术课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学的知识宝库,网上各种计算机相关的教程举不胜举,形式丰富,还有着各类专业的论坛可供学习交流。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几个好的网络学院和技术论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学来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淡化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本位”思想,强调它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其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和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五、任务式教学,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努力在课堂里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来学习,任务式教学法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方法,经常与其他教学方法一起使用。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老师给他信心,他就会去努力。作为教师就要多多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合理运用表扬。表扬比批评的效果要好的多,表扬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对教师的指导也会欣然接受,而且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而批评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厌学。
以上教学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在同一节课上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以此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破除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套行之有效新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要求,这才是必要的。希望广大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到更好的有效教学模式,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学生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学生喜欢学习操作技能,但他们更喜欢学习实用的、对他们有用的操作技能。面对学生、教材,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教师需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除了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在哪里,从更高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课堂上要提供足够的素材,让学生喜欢看,喜欢学,由教师去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与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将信息技术教学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一、深入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从每一节课做起。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非常闲熟地驾驭教材,挖掘和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特别是对学生传授真正有用的知识,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调整教材内容顺序,补充或修改教学实例等,对教材的处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灵活地使用教材。
二、激发喜好,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讲,高考不考信息技术,就缺乏外界压力。但是假如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学习内容的价值,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自然而然就会从不想学到想学了。因此,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信息技术学习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提优、帮差、抓中部,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对信息技术非常兴趣的部分学生,按课本内容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大胆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绝不能放之任之,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心,帮助他们重塑信心,摆脱困境,鼓励他们向优秀学生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复习,尽量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介于二者之间,教师必须抓住这部分学生,合理布置教学。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因材施材,激发兴趣,注重全体,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三、充分熟悉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或教学顺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目前需求,了解学生群体的倾向性。备课时从整体教学观出发,采用“整体备课法”,即对所教学科,不仅熟悉各个学习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全学年或整个学期的教学有一个全盘计划,如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学生的知识预备、各个教学内容将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或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等。
四、发挥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各类知识信息层出不穷,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更新,而这些知识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学到的,教师应对学生加以说明,从而使其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层次制定学习目标,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再由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对学生的新问题作出解答。信息技术课和传统课堂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更为广阔,学习方法更为灵活,而不再只局限于教师的当面授课。信息技术课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学的知识宝库,网上各种计算机相关的教程举不胜举,形式丰富,还有着各类专业的论坛可供学习交流。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几个好的网络学院和技术论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学来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淡化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本位”思想,强调它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其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和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五、任务式教学,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努力在课堂里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来学习,任务式教学法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方法,经常与其他教学方法一起使用。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老师给他信心,他就会去努力。作为教师就要多多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合理运用表扬。表扬比批评的效果要好的多,表扬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对教师的指导也会欣然接受,而且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而批评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厌学。
以上教学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在同一节课上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以此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破除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套行之有效新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要求,这才是必要的。希望广大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到更好的有效教学模式,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学生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学生喜欢学习操作技能,但他们更喜欢学习实用的、对他们有用的操作技能。面对学生、教材,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教师需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除了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在哪里,从更高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课堂上要提供足够的素材,让学生喜欢看,喜欢学,由教师去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与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将信息技术教学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